文/动历盒袁老师
欢迎加入我的家庭教育客厅圈子,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建人马丁·塞利格曼写的《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颇有感触,于是将此书的要点与我所接触的事例融合,与大家分享一下。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碰到困难、失败、失望等能够通过自我克服衍生出正向思维与力量,而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习惯,这种习惯会带来诸多恶果,包括情绪抑郁、低落、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一个具有乐观思维的孩子才会充满希望,才有可能获得自我幸福感。
书中提供了几套标准问卷,比较科学地辨别出孩子的思维方式,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仔细去琢磨一下孩子的思维模式,或多或少也能感知到一些。
也许你会觉得人的悲观与乐观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去改变。的确,这有先天的一部分因素,有些孩子天生乐天派,有些孩子天生就敏感忧郁。养育天生就悲观的孩子的父母千万不要气馁,乐观是可以习得的,同样,养育天生乐观的孩子的父母也得警示,天生乐观也可能通过生活的反复挫折变得悲观,这就是书中所提到的“习得性乐观”和“习得性无助”。
书中指出悲观有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别人那得来的悲观性批评、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你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但你可以改变自身的悲观,改变批评孩子的方式,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掌控感的经历,你也可以直接教导孩子习得乐观的技巧。书中还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与案例。
孩子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思维维度的不同导致完全不一样的解释风格。在塞利格曼教授看来,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关键是解释风格。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它是乐观养成的基础,所以要在生活中建立积极的解释风格,并不断地去强化它,形成孩子积极的思维模式。
对解释风格的判断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注意这些概念的差别:永久性即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普遍性即起因影响许多情况;个人化即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21天5分钟训练,改变孩子不专注、拖拉、不自信、坏情绪等问题】
拿实例来说话吧
举一个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孩子语文考试考差了。悲观孩子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这些念头:“我真笨!连这个也做不好。”“成绩考这么差,看来我永远也学不好语文了。”“我就是比别人差。”……
瞧瞧我们父母可能会怎么说?
“你怎么这么差劲呀!” “怎么搞的?考这么差!”“看来你不是学语文的料。”……
分析一下这些字眼“永远”、“就是”……这些就是永久性、普遍性的解释,“笨”、“差劲”……这些字眼就是个人化的解释,这些解释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单凭一次考试怎么就能定性孩子永远考不好、归咎于孩子笨呢?
那怎样才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呢?
“我们来查找原因,是什么原因让这次考试考差了?没好好复习,还是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我们把原因找出来,一起克服它,下次一定能考好的。”
“分数的上下浮动是正常的,这次考差了我们也不高兴,但并不代表你笨,只要坚持努力,下次就会考好的。”
这就是积极的解释风格,即把孩子碰到的失败分析成暂时性的,并向孩子指出可以改变的方向。这样的解释既客观又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与希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家长们一定要让自己与孩子养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形成正面的思维模式,并且教孩子了解他们的思维是可以改变的,不必相信进入脑中的第一种想法,通过书中提出的ABC法则来进行训练。
当然书中还提出让孩子学会反驳,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给孩子一定的掌控感等很多内容,融合了诸多技巧与事例,深入浅出,易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