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希望孩子学习上突然开窍,考场突发奇想来灵感。有什么办法吗?有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吗?灵感和开窍,能受人控制吗?灵感来自于什么?灵感是不是只有极其聪明伶俐的人才会有?
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个人主动来灵感
假如有100个要素,已经琢磨过了80-90个要素了,甚至还要多。深度琢磨思考,积累到很深的深度了。几乎是挖空心思了。
此时此刻,很可能就是一筹莫展山穷水尽的时候了。
因为无路可走,只剩下“回头重来、挨个排查”这一条路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不得不重新驴拉磨”,重新一遍又一遍梳理、琢磨、清理、核对、核算、分析…
反正就是“驴拉磨”!一圈又一圈。
有一天,某一时刻,突然发现了第91个要素,突然想到,恰恰此要素上有一个漏洞,或者一个纰漏,或者一个疏忽,一个大意,一个误解,一个误读…
这个发现,就是灵感,就是开窍。
这就是开窍的本质:深度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一次不断梳理,突然发现了线索!
这就是来灵感,突然开窍,灵光乍现。
二,别人激出来灵感
别人刺激,让你很不高兴。你为了说服别人,证明自己,挖空心思聚精会神思考琢磨,也可以激发个人的灵感。
三,其他事激发灵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却激发灵感。别人的感性小动作,或者一个电影电视里的人物台词,公共汽车上某个人的一句话。都有可能。
这说明他满脑子还在深度思考琢磨。
四,没有深度思考,仅靠自己的聪明伶俐突发奇想。
这种情况在我身上几乎没有,其他人身上有没有?我不知道。或许有,或许没有。不管有没有,这一条不可控,不可复制。也就没必要去讨论了。
就我自己本人的实践而言,灵感来源于深度思考大量积累后的突然发现。
离开了深度思考,离开了大量信息素材在脑袋里的积累,反复推演,很难来灵感。
另外,灵感最好还需要一些“空间场所”。灵感来了,必须赶紧记录下来,否则,有可能几分钟就忘记了。
对我自己来说,公园溜达、洗澡,厨房做饭,坐地铁坐火车,这几个地方是我来灵感的“主战场”。我工作的好多难题都是在这几个场合突发灵感的。
据说,美国有两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其灵感来自于网球场更衣室的闲聊。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说她的创作灵感几乎都来源于世界各地旅行。
学生总不能也上公园浴室和厨房深度思考吧?
这话还真不是抬杠,这是个实情。
所以我给学生们琢磨出来的“灵感来源场所”就是草稿纸。无论是难题无论是作文,灵感都可以通过草稿纸的不断反复尝试获得。
还有,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