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
书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人类永远的好朋友。如果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他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的转换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他提升整体素质,受益终身。
其实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难,但需要家长花点心思,在顾及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同时,还要灵活地把握阅读契机,因人而异地制定阅读计划,让孩子能轻松、快乐地读书,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1)让孩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阅读时应该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孩子不能边读边思考,那也很难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父母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当书中出现了高矮、大小与远近关系不同的事物时,家长不妨问孩子:“这是熊妈妈,这是熊宝宝,可是怎么熊妈妈画得比熊宝宝还小呢?”家长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画面的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想。当然,也可以将问题引申开来:“汽车越来越远和越来越近,我们看起来会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把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展孩子的思路。
(2)培养孩子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离不开工具书。当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词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应鼓励他去查字典、词典。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做了无数的批注、点评,在书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在读书时拿着一支笔,随时标注。孩子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这种习惯。父母可以送给孩子一个精美的日记本,鼓励孩子写读后感,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或者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