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女的有多少耐心,“老小孩”们就会有多大的幸福。
作者:元宝(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来自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01:
2007年有一个感人的短片,叫《那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看过。
一对父子坐在一条长椅上,不远处停了一只麻雀,父亲问:“那是什么?”
儿子说:“是麻雀。”
父亲前后问了很多遍,儿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差,最后他愤怒地朝父亲大喊道:
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父亲转身离去,拿回来一个小本子,翻到某一页让儿子念。
儿子接下来念道:
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心里想着我的乖儿子真是可爱……
这个短片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儿女对年迈父母的耐心,总是比父母对孩子的耐心要少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我为此困惑了很久。
而后我渐渐明白,我们对父母的爱越深,越是难以接受他们老去的事实,他们不该永远是我们的靠山,我们的引领者吗?
他们教会了我们许多的道理,让我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但在他们老去之后,我们却怎么都教不会他们,无法抵抗自然的规律让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好,这让我们感受到挫败和绝望。
影片里的老人也许并没有真的糊涂,他只是怀念当年的时光。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失去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的老人家,我们的身心也承受着莫大的折磨。
我们希望老小孩们可以好好听话,但他们却总是不听。
既然现实如此,既然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
那么,他们一次不听,就让我们讲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十次,一百次,总有一次,他们会听进去的。
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总能牵着他们的臂弯,陪他们走得更久一点。
即使走向的是死亡,那也在到达终点之前,多走一段温馨的小路吧。
03:
湖南卫视大型观察式医疗纪实节目《生机无限》5月2日播出了一期节目,名为《老小孩,要听话》。
88岁的高建勋老人,深夜在家中摔伤,自己叫了救护车到医院来看急诊。
护士向他询问家人和好友的电话,他不给,坚持要自己缴费看病。
就这样,在工作人员的搀扶和引导下,老人挪着小碎步艰难地走到了外科诊室。
他说:“我就凑合活着了。”
当医生耐心地告诉老人到哪里挂号,到哪里拍片子时,老人一脸的迷茫和无助。
走出外科诊室,一位好心的小伙子走上前来,向老人提供了帮助。
“坚持说‘我可以’的老人,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紧紧依偎,不肯放手。”
岁数大了,腿脚又不是很好,老人家多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啊,可是他却孤独地生活着,摔伤了也只能独自来看病。
其实,老人家有三个女儿,只是都在澳洲。
他不想给女儿们添麻烦,所以才选择了独自生活,生了病出了事也不愿如实相告。
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88岁的高龄,又是故土难离,又怕到国外成为子女的负担,一生为子女着想。可是他年迈的身体,一旦承受不住,女儿们又该如何面对?
老小孩,你为什么要这样固执呢?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意外,孩子们要怎样承受这样的伤痛,您想过吗?
长大后的我们都组建了各自的小家,却让老人独自生活在冰冷的空巢里,让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用一副孱弱的身体和一颗脆弱的心脏,继续为我们担忧着。
老人和儿女之间,似乎总有一道跨越不了的鸿沟。
彼此之间不是不爱,而是不知道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爱,才能让一家人都心安、都幸福。
微博上的一位小姐姐写道:
我爸就是典型的“老小孩”,很多时候固执不听话,导致自己病情恶化甚至过去一年内进过至少5次icu,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所以对我们家属来说也是身心备受折磨,但是就像影片里所说的,“有父母,才有家”。希望“老小孩”们能多听听话,多保重自己身体。
老小孩,要听话,这样我们才能陪你们走得更久一点,再久一点。
虽然我们无法天长地久地相伴彼此,但哪怕多一天的快乐相守,对我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幸福。
02:
《生机无限》这一期的开篇写道:
人类的成长,像一只橄榄核,童年时弱小笨拙,青壮年强健聪敏,到老了又变得弱小笨拙,只不过童年是不懂事,老年时是固执。顽固的老小孩儿,常常让人又心疼又无奈,他们不肯改变的,一点点固有思维,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据英国《镜报》报道,英国老年杂志《传奇》(Saga)的调查显示,有将近一百万英国老人为了节省取暖费而坚持长期卧床不起。
四川的郭绍清老人痴迷保健品,拒绝就医,在73岁生日前一天不幸离世,留下了一屋子的保健品。
“等早上‘京香华寿’开门,再去拿药吃就会好起来。”这是老人的遗言,他在最后一刻还固执地坚信吃保健品可以活到120岁。
同事有位邻居,今年66岁,自从听说跑步对身体好,每天早上都坚持跑一万米,家人朋友劝他减少点运动量,要适可而止,但他不听。
前阵子在晨跑的时候晕倒在地,送去急救,医生说是运动过量导致了中风和心脏病发,还要救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类不听劝告,因固执己见而伤害自身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悲剧时有发生,让人无比心痛。
《生机无限》这一期节目中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87岁的陈雅卿老人,因舍不得开空调而冻感冒,引起呼吸困难被儿子送进了医院。
到医院的时候,老人的状态非常糟糕,嘴唇都憋成了紫色。
通过节目的镜头,我们能够看到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妇都非常的孝顺,儿媳妇对老人的过敏史、病情和饮食习惯都非常了解。
每天的探视时间很有限,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的时间。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她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跟医生、护士、护工沟通各个微小的细节,生怕哪里没照顾好、没叮嘱到,会让“老妈”受罪。
“跟别人说了一万遍‘辛苦了’,但其实照顾七年老人的她,才是最辛苦的那个。”
陈雅卿老人是幸运的,她有孝顺的儿子,还有一个把她当做“老妈”的儿媳,到了晚年还可以像个小婴儿一样,能够得到这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
但幸运的老人家,也该治治她的“节约病”了。
《生机无限》官方微博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全天下节俭惯了的老人家都该看一看。
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节约达人”,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维修桌椅板凳,他们总能“变废为宝”,让平凡的小家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他们老了以后。一如既往节俭的父母,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为省钱,他们在炎热夏日和寒冬腊月,都不舍得开空调。
但是,最终却因此生病,又花钱又遭罪。
为省力,他们宁愿相信网上的“偏方”,也不愿去医院看病治疗。
但是,最终却因耽误病情,频繁奔波在来往医院的路上。
为省心,他们不敢告诉在外漂泊的子女,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
但是,最终却因病情愈发严重,让儿女惊慌。
父母总是在为我们着想,即便是节约到偏执的地步,也甘愿自己受委屈,为儿女的生活尽一份绵力。
那些困惑我们的“节约病”,正是他们对子女无尽的爱,即便他们并不富有,也未曾让我们受过半点委屈。
你们父母患有“节约病”吗?
那种因本能的爱导致而难以救治的“病”。
如果有,请告诉他们,我们已经足够强大,经得起风吹雨打。
请您们务必多为自己想一点,务必少为儿女操心一些。
现在的您们只需快乐健康,只需为我们陪伴彼此的缘分更久一些而努力……
老人们都是固执的,他们都有活了一辈子而养成的习惯和不可撼动的信念,你告诉他们该怎样怎样,要听话,他们最多会点点头,说知道了,但事后依旧会我行我素。
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和理念,很难去改变。
作为子女,只能耐心,再耐心一些,生活中尽量多去观察和守护,剩饭剩菜、过期的牛奶,要及时处理,不好的习惯和做法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去进行纠正。
而对于不会引起太大后果、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的生活细节,能宽容就宽容一些吧。
电影《飞越老人院》中,关山老人院门口有一行大红色的字:“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变老的我们也会有我们自己的固执。
那时的我们同样需要年轻一辈的宽容和支持,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当儿女的有多少耐心,“老小孩”们就会有多大的幸福。
作者简介:元宝,富书签约作者,沉迷刷剧、刷文的疯子,一个神出鬼没的码字小工,微博@心灵治愈社。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