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时,父母会非常生气,特别是当谎言很明显的时候。当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脸上、衬衣上已经全是证据时,听到这样的谎话的确会让人非常生气。
家长激发的谎言
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坦白和谎言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
七岁的小明把父亲送给他的一辆新的玩具小卡车玩坏了,他吓坏了,把坏了的卡车都藏在地下室里。当父亲发现卡车时,他很生气,问了几个问题,最后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父亲:你的新卡车呢?
小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吧。
父亲:我没看见你玩它。
小明:我不知道它在哪儿。
父亲:去找,我想看看。
小明:我找了,可是找不到。
父亲:你说谎!你把卡车弄坏了!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已经发现了!
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小明的父亲不应该扮演警察的角色,不应该称自己的儿子是个说谎的孩子,如果小明的父亲这样说会对他的儿子有帮助得多:“我看到你的新卡车坏了,它不经玩,真遗憾,你真的很喜欢它。”
孩子可能因此获得教训:爸爸能够理解。我可以告诉他我闯的祸。我以后会更小心地保管他送我的礼物。
因此,问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不是个好主意。例如,知道了女儿今天没有去上学,还继续问:“你今天上学去了吗?” 或者一边看着脏乱的房间,一边问:“你打扫房间了吗?”这样的话更好一点:“我们听说你今天逃学了。” 或者“我看到你的房间还没有打扫。”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有时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
四岁的小刚非常生气地冲进起居室,向他的妈妈抱怨说:“我恨奶奶!”他的妈妈吃了一惊,回答说:“不,你不恨奶奶,你爱奶奶!在这个家庭里,我们没有憎恨。而且,奶奶带你出去玩,还送你礼物,你怎么能说出这么可怕的话呢?”
但是小刚坚持说:“不,我就是恨她,我不想再看到她。”这下,妈妈真的不高兴了,她打了小刚。
小刚不想再接受惩罚,于是改变了论调,他说:“妈妈,我真的很爱奶奶。”妈妈是如何回应的呢?她拥抱了小刚,并亲吻了他,赞扬他是个好孩子。
这种前后变化让小刚学到了什么?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说真话就会挨打。说谎时,你得到爱。真话伤人,要远离真话。妈妈只喜欢听让人高兴的真话,妈妈喜欢说谎的小孩子,告诉她希望听到的话,不管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如果小刚的妈妈希望教导小刚说真话,那么她该怎么回答小刚的抱怨呢?
她可以承认他的不高兴:“哦,你不再爱奶奶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奶奶做了什么让你这么生气?”他可能会回答:“她给妹妹买了一件礼物,却没给我买。”
如果我们希望教育孩子诚实的品德,那么我们必须做到,既要听让人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
谎言背后的真相
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会用说谎来自卫。有时他们说谎,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的不足。谎言能够揭示一个人希望的,或者不希望的愿望。对谎言的理智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它真实的意图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图或者指责说谎的人。从谎言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孩子分辨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三岁的小李告诉父亲他看到一个人,长得跟高楼一样高。他的父亲并没有说:“不可能,没有人能长得那么高。不要说谎。”而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教他的儿子一些新词,他没有否定儿子的感觉,而是承认了他的感觉:“哦,那你一定见到了一个巨人,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一个巨无霸!”
对撒谎的处理:预防胜过调查
我们处理谎言的方法很清楚: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扮演警察的角色,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态弄大,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另一方面,要说真话,不要拐弯。当我们发现孩子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时,我们不应该问:“你把书还到图书馆了吗?你确定?那么它怎么还在你的桌子上?”我们应该直接说:“我看到你的图书馆借书已经过期了。”
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的数学考试不及格时,我们不应该问:“你的数学考试通过了吗?……你确定?……那,谎话这次帮不了你!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我们知道你考得糟透了。”
我们应该直接告诉我们的孩子:“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当孩子说谎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希望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父母防止孩子撒谎的另一个方法是避免问“为什么”。对孩子来说,“为什么”就意味着父母失望、不赞成、不高兴,从而引出过去受责备的回忆。即使一句简简单单的“你为什么这么做?”都可能让孩子想成“为什么你会做那么愚蠢的事呢?”
明智的父母应该避免有伤害性的问题,例如:
“你为什么总是不记得我跟你说的话?”
“你为什么这么自私?”
“你为什么这么没有条理?”
“你为什么就从来都不能准时呢?”
“你为什么不能闭嘴?”
不要问这些没有答案的反问句,我们应该作出带有同情的陈述:
“你迟到时我很担心。”
“你能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让你的学习有条理一些呢?”
“你有很多想法。”
“有些事情很难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