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型思维模式对成人影响大,对孩子影响更大!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言行,及时把他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引导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和机会。
我们来看一下卡罗尔·德韦克 是怎样给我们出主意的。
假设有一天,你年幼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对你说:“有的孩子很聪明,有的孩子就很笨。笨孩子的脑子不好。”你对这种说法感到很诧异,忙问他:“是谁告诉你的?”你已经准备向学校投诉了,但他骄傲地说:“我自己想到的。”他看到有些孩子能读会写,还懂加法,但其他孩子什么也不会,于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对此深信不疑。
你的儿子很早就具有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各方面的特征,很快,这种模式就全面主导了他的思想。他厌恶刻苦努力,而想靠着自己聪明的脑瓜迅速解决问题。问题往往真的这样被他解决了。
他很快就学会了下国际象棋。你的爱人想鼓励他,于是就去租来了电影《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的故事。你儿子从电影中了解到,原来输掉比赛就会丢掉冠军头衔,于是他放弃了国际象棋。他到处对人说:“我是国际象棋冠军。”——一个拒绝比赛的冠军。
他已经明白了失败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想方设法避免失败。他开始在《糖果世界》《滑梯与梯子》等游戏中作弊。
他总是在说自己能做哪些别的孩子做不来的事。你和爱人告诉他别的孩子并不笨,他们只是没有像他这样多加练习,但他不相信你们的说法。他在学校仔细地观察,回到家里对你们说:“就算老师教了我们新东西,我也比他们学得好。我不用练习。”
这个男孩专注于自己的头脑——但不是让它成长,而是为它歌功颂德。你已经告诉过他,成败不在于聪明或愚笨,而是在于勤学苦练,但他根本不信。你还能做什么呢?有什么别的方法能让他领悟这个道理吗?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解决办法:你决定,与其说服他放弃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如营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每天晚上在餐桌前,你和爱人都会围绕成长型思维模式谈话。你们会问孩子和对方这样的问题:“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你今天努力尝试做什么事了吗?”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些问题,要积极地讨论自己和其他人的努力、策略、挫折和学习情况。
你们要告诉对方,自己今天通 过练习,掌握了哪些过去没有掌握的技能。你们要生动地讲述自己犯了什么错,如何通过错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要把这个过程讲得吊人胃口。“哦,天哪!”你们要钦佩地表示,“你今天真是又变聪明了!”
当你那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儿子说起自己比别的孩子做得更好时,你们就要说:“是啊,是啊,但你学到了什么呢?”当他说起学校教的东西对他来说多么简单时,你们就要说:“哎呀,那可不好。你没学到东西。你能找点更难的事情做,让自己学到更多吗?”当他吹嘘自己是冠军时,你们就说:“最努力的人才是冠军。你可以成为一个冠军。明天,你来告诉我们,为了当好冠军,你做了什么事。”——可怜的孩子,这是个阴谋。长此以往,他就会慢慢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果他写作业时抱怨题目太简单枯燥,你就要引导他想办法让作业变得更有趣味和挑战性。比如,他要抄写单词“boy”,你就可以问他:“你能想到多少个和boy押韵的单词?把它们写在另一张纸上,等一下我们可以试着用这些单词造句。”等他写完作业,你们就可以这样玩:“男孩把玩具丢进酱油里。”(The boy threw the toy into the soy sauce.)“卷发女孩吃了一颗珍珠。”(The girl with the curl ate a pearl.)最后,他会自己想办法让作业变得更具挑战性的。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业和运动。你还要鼓励孩子多讲讲自己是怎么交上新朋友,或是怎么学着去了解和帮助别人的。你要告诉孩子,你在乎的不仅是他在智力或者体能上能够达到怎样的成就。
长久以来,你的儿子都深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他喜欢这样想:我生来与众不同,就这么简单。他不喜欢这样想:我每天必须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换来一点点知识或技能方面的进步,成为大明星不应该这么费劲。然而,当你们家庭的价值观开始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变,他会想成为其中一员。一开始他只会嘴上说说,然后他会脚踏实地去做。最后,经过一系列转变的历程,他会成为家中思维模式的监督者。如果父母产生了属于固定型思维的想法,他会及时捕捉到并为此洋洋自得。这时你就会跟爱人开玩笑了:“当时可没想到他会变成这样吧。”
固定型思维模式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似乎是对孩子们的许诺:你们只需要保持本色,就可以拥有一辈子的财富、成功与荣耀。正因如此,在固定型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之处,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让成长型思维模式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