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生算法》讲的什么内容?《人生算法》书评

《人生算法》是一本极具想象力的科幻小说,但这里面的想象又并非全是天马行空,而是根据未来可能实现的某种概念进行创作,也预示了人类以后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挑战。目前全世界的科技企业都在把AI技术当成研发的重点,那AI究竟能否再次颠覆人类的生活呢?如果是想达到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样,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毕竟人类也担心如果有一天会被机器取代,那整个世界都将乱套了。

《人生算法》书评一:

一言以蔽之,近几年最重要的华文科幻创作成果之一。要特别吹爆的还是打头的中篇《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为什么?最主要是因为这篇小说的纪录片脚本式文体和全球化视角,是其他中国作者(不光是科幻作者)做不到的。

纪录片脚本式文体在科幻界源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他的《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Liking What You See: A Documentary)记录了围绕一个取消“审美干扰镜”的提案的各方言论。接着,是刘宇昆受其启发写出了《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 A Documentary),这篇雨果和星云双奖提名作深入挖掘了面对真实揭露出的731部队暴行时众人心态,小刘自认这是他最好最重要的中篇小说。

这种文体提供多源头、全角度的(仿)真实陈述,既让读者直面和审视所谓“真实”,又让他们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看上去很酷,逼格很高,事实上也确实很难写。没有大量的非虚构阅读量和纪录片观影量,那不可能还原出这种纪录片的风格。多源材料的选择和铺排也是难点。我查了一下科幻奇幻数据库,除了姜和刘的小说外,只有另外两位作家尝试过这种文体,都寂寂无名。陈楸帆的这次挑战在文体的把握上是成功的,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创新。有机会做一下三篇小说的文体对比分析。

小说中纪录片涉及的事件和人物来自于世界各地(广东女企业主、印度代孕妈妈、纽约日裔行为艺术家……),因此,如何模仿受访者的话语而不出戏就是难点。在这方面,如果我们说陈老师是最具全球视野、最熟谙国际性话语的中国科幻作者,应该不为过。

当然,小说也并不是没有毛病的,结构方面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特别是第三部分MOW45组织的出现稍显突兀了一些。瑕不掩瑜。简言之,这是一部形式上高逼格、情感上却又很亲民的小说。必读!

作者:三丰SF(来自豆瓣)

《人生算法》书评二:

开始还以为是社会大趋势类的书籍,结果看了才知道,是几个未来趋势的中篇小说。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里面最触动我的是关于人造子宫,代孕,同性恋人之间的生育,以及男人生产的设想,一旦这些成为可能,母子之间的妊娠感情纽带是否会失去?婚姻制度是否会崩塌?当特权阶层可以不受限制地繁衍后代,甚至改造后代的基因的时候,底层人民将何去何从?

《美丽新世界的孤儿》里引起我深思的一句话是“习惯追逐新奇也就习惯了厌倦本身”。想起了抖音段视频的大火,带来的是人们兴奋点的提高,幸福阀值点的提高,人们变得越来越难满足,总是期待一个又一个浓缩精炼的刺激,失去慢慢做事的耐心。

《云爱人》让我有一种熟悉感,隔着互联网,人们越来越擅长于把自己塑造成“完美”本身,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相像,越来越难分清,流行什么就塑造成什么,我们开始失去自我,只考虑吸引别人的注意。偶像就是经济公司包装出来的“云爱人”吧,但偶像只能是一个符号,存在于一个个故事或屏幕里。

《造像者》意图表达人类感情的重要性,无论多么高明的算法,多么拟人化的机器,它都缺少了人类最具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人类的感情。

《人生算法》里说,无论你渡过多少轮回,吃过多少次后悔药,哪怕你有一万次重活人生的机会,如果缺少了“生命力”,那结果都是殊途同归,成为只有按程序步向既定终点的血肉机器。而这个“生命力”就是爱。

《恐惧机器》我没太读明白,大概感觉作者的意思是人类是需要“恐惧”的,因为恐惧可以激发人的各种感受,不至于活的像个机器,长怀敬畏之心的意思吧。

总体来说几个小故事都挺有趣的,读起来也不累,是结合了现在的社会现象和科学技术做的一系列设想,也试图提出一些警告吧,作为休闲读物挺不错的。

作者:丷迦梨丷(来自豆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算法  算法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书评  书评词条  内容  内容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综合

 ​喝粥养生 大暑时节养生重点

迎来24节气中的大暑节日,大暑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很多人都不能安然的度过,因此大暑养生很关键。大暑时节如何养生?大暑吃什么?详细解答请看下文!喝粥养生 大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