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冬至的介绍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传统24节气中冬至的第一天,这天很多地方的人都有吃水饺的习惯。那么冬至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呢?有什么关于冬至的传说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冬至吧。

冬至的介绍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又被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在唐朝和宋朝的时候,冬至它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这天皇帝会去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老百姓们也要在这一天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冬至这天会过节庆贺的。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中国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 中国江浙在冬至吃汤圆外,还要吃桂花酒酿,并祭祖,苏州还有桂花冬酿酒,只在此时节上市。大汤圆有馅的“粉团”是用于晚上祭祖,而无馅较小的粉圆”用于早上拜神。

在祭祖之后还有把汤圆粘在门窗上的,这就是“冬节圆”,等到干燥之后再给孩子吃,这有保佑健康成长的意思。冬至扫墓叫“过冬纸”。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养生

冬至是一年中天地阴阳气运转接的关键时刻之一,也是人体内阴阳气转接的关键时刻。此时阴盛阳衰,阴极生阳,一阳萌动,所以中医养生理论特别重视冬令进补。冬令进补多选择从冬至开始,可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进补后可发挥最大的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的时期。此外,古曰:“秋冬养阴”,特别是阳虚的人们,冬季补湿补阳气的同时,也应重视养阴,补耗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还应注意的是,许多宿疾最易在这一时期发作,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在这时期的发病率相当高。

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具体的是应遵循增加热量;少食咸、多食苦;辨证施补等基本要领。增加热量就是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按科学的分析,此时所需比起秋季需要的能量要高出10%—15%。少食咸多吃苦的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经主咸,心主苦,从中医五行理论说,咸胜苦,则肾水克心火,使原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宜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如《旧时调摄笺》曰:“冬月肾水渐成,恐水克火,故宜养心。”辨证施补是阴虚之人多食补阴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宜多食温阳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莲子、淮山、大枣等,血虚者应食荔枝干、黑木耳、水鱼、羊肝等;阳虚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狗肉、酒等辛热食物,血瘀者宜多食桃仁、油菜等;痰湿者多食萝卜、紫菜、海蜇、扁豆、白果等;气郁者少饮酒,多食佛手、橙、陈皮等。

家庭养生汤品宜栗子冬菇鲜鸡汤、茨实北芪猪瘦肉汤、黑豆圆肉鱼头汤、红萝卜、红枣猪横月利汤、芝麻黑豆泥鳅鱼汤、女贞子黑枣牛月展汤等。

冬至养生有五大注意事项

12月22日便迎来一年一度冬至节气,冬至前后被人们誉为进补的最佳时期,然而冬至养生主要包括起居、养心、药物、饮食、进补禁忌等五个方面。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

二、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三、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仅在起居方面注重养生,也应重视饮食、药物的冬令进补

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四、审慎调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冬令时节饮食调理,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相应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以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不同时间里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对饮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古代五行形相学认为,人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种人的体质不一,食补也各异。

五、进补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结语:如何已经是冬至了,我们对于意思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冬至的知识是不是都应该了解了啊。冬至也是进补的时候,打击可以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哦。但是,进补也要根据我们每个人的体质的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冬至节  冬至节词条  冬至  冬至词条  由来  由来词条  传说  传说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  
综合

 丹顶鹤简笔画

一只美丽的丹顶鹤,总是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丹顶鹤有长长的脖子,有翅膀。下面是丹顶鹤简笔画的画法介绍。工具/材料白纸、黑白铅笔。操作方法01:先画出丹顶鹤的嘴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