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二)
太行野老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有一天,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无违’。”樊迟说:“‘无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依礼事奉他们;父母辞世以后,也要依礼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里的“无违”,指的是,侍奉双亲,不要有违背周礼的行为。
儒家极其重视孝道,要求每个人对父母都应尽孝,无论他们在世或辞世。这一节着重讲的是,尽孝不能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制约,依礼而行才是孝。
为人子者,除了需要尽心赡养父母外,我国的古礼还做了很多具体的要求,比如:“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以免父母牵挂);“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昏定而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父召无诺,唯而起”。
孟懿子是鲁国当政的三桓之一,也是孔子的学生,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专权,不但擅用鲁公(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社会秩序混乱,僭越之事,随处可见,其他诸侯国比之更甚。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这几句话应该是钍对这种社会现象而发的。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回答一下上一节遗留的问题:“对父母的丧礼大操大办,提高规格,是否就是“孝”的表现呢?”,很显然,在孔子的理念中,“大操大办,提高规格”,也是一种“违礼、不孝”的表现。当然,对父母的丧礼无所用心,草率应付更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那么“生,事之以礼”又该怎么讲呢?孔子这里所讲的孝就是指以礼奉亲。正如我在上节所讲到的,儒家更重视“礼”的内涵,即“礼”所蕴含的真挚感情。用自己赤诚的爱心去回报父母,才称得上真正的“孝”。
那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双亲没有敬爱之心,虽然勉强做到了以礼奉亲的形式,能称得上真正的孝吗?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最后,我还要说,尽孝要趁早,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莫待双亲百年之后,空叹: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