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
“知识”,就是“知道”了的“见识”,是指人类通过自身探索发现了客观存在的见识学问。这些见识是一个一个发现的,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了物质世界的现象、规律,当然也包括了精神世界已知的各种法则。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就是某个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但又不仅仅是对应这些事物的实体。文化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存在于精神层面却又包括了对应这些概念的实体。
简单来说,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以及衍生出来的实物。
知识理性,文化感性。文化包含知识,却无法量化,只有依靠知识来给文化以标准。
就好像我们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到底怎么样,不通过考试和文凭是无法量化的。文化也是如此,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该如何给出判断依据?知识通过考核量化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虽然不精准但是大体上比较靠谱的判断依据。
从粗线条上来说,一个人读书多少代表了他对知识的吸收量,而对知识的吸收量则代表了他是否有文化。
当然有些人读了并不吸收,吸收了并不转化,最终对文化的融入和贡献也 不高。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但是读书多少能够判断一个人有无文化是到目前为止最简单、大数据中最合理的方式。
要不然为什么好文凭那么值钱呢?
知识可以量化文化水平,但是文化绝对不止于知识学习。文化高出知识的所在就是个人的、社会的思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们说“汉文化”,其实涵括了汉民族所有方面的知识,以及各种思想流派——这就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并且反过来指导我们的衣食住行,加强汉文化的特色和行为准则。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文化其实就是社会化、区域化特别明显的一个定义。即使全球的文化,在面对整个宇宙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称作“地球文化”。
所以,文化这个东西虽然广博,但是在根本意识中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和保护。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湖湘文化、中原文化、汉文化、欧洲文化、亚洲文化,哪一种不是在文化的名头下加强区域性保护和发展?
为什么我们呼吁加强文化交流?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文化的区域性会互相戒备、互相独立、互相敌视。唯有交流、消融,才能共同发展。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宗教知识和宗教文化。这个例子举出来,估计也不用细说,大家都知道知识和文化的区别在哪里了吧。
对于宗教来说,知识是见识,文化是控制。知识是知道宗教的起源、历史、历程和可能的未来以及各种宗教仪式,而要走入宗教文化,你必须用身心去接受他的控制。
知识是实用的,文化有实用的知识,也有无用的知识,还有超出知识的哲学、宗教的其他内容。知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相对有客观逻辑判断,而文化主要是从心来断。
所以我们都说接受新知识,追求新知识,但并不怎么看好异域文化。文化渗透、文化演变,都不是什么好词,因为这意味着其他文化的入侵,也就意味着自身文化生存概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