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历来就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热门话题,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很多国家都在面对的严峻挑战。而农村老人相比城里来说,不仅少了很多的福利保障,加上农村各项设施的落后,农村养老问题依旧刻不容缓。值得欣慰的是养老保险正在逐渐完善,加上社会发展的迅速,农村养老大多在子女的奋斗之下有了明显缓解。不过即便如此,但依然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使得老无所养的情形依旧时有所见。而这种社会现状的背后更是让人心酸,因为不是养不起,而是不想养,前些年有一则新闻说的一位85岁的老母亲尽然饿死在自己儿女的门前,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七个儿女尽无一人尽孝。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家庭更是为此铤而走险,尤其是以往的农村,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更有甚者为了躲避制度便先生下来然后让别人抚养。但事实证明多了并不一定能驾驭得了,毕竟还有“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老话。这也是为什么女儿众多却依旧难享晚年的原因之一。笔者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一母能养七个儿,七儿难养一个妈”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其背后所揭示依旧是前文提到的儿孙满堂却无人赡养的世态炎凉。
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自白易懂,大家也都能理解。母亲的伟大自不必说,虽然一母养七儿的比较少见,但同时养育四五个的定然不会陌生。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尤其是在农村,这无疑让人为之动容。反观当下很多人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倒是相形见拙有趣的很。言归正传,一个母亲抚养七个子女容易理解,可为什么七个子女却难养一个妈呢?究其关键不在于并不是“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病态的社会现状呢?
我们一定见过这样的情形,子女越多反而多不周全,父母为了不让子女为难往往自受委屈。相比之下,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反而能够安度晚年。主要原因是多子的家庭有了相互推诿的条件,而独子的家庭则刚好相反。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因为教育不周,以至于子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使得“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荡然无存。
如今很多家庭一个子女都疏于管教,还常常将忙于工作当成冠冕堂皇的理由,试想孟母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毅然搬家三次,何等的理性和伟大。工作可以缓可以知足长乐也可以换,但孩子的未来缓不得。但如今很多孩子基本等于放养。要知道如今的社会五花八门,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孩子又如何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吸收正确的知识呢?连孔子都说三十才有对社会和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那三十岁以前没有引路人,就只有成龙飞天,成蛇钻草,各安天命了。
很多父母在儿女误入歧途后悔恨万分,也有父母时常攀比艳羡他人子女,并以此埋怨自己的儿女不争气。殊不知中什么因得什么果,总想子女争气,却不教争气之法,到头来徒有生气也是必然。不过反过来想,有这样想法的父母想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争气,又如何教得儿女争气?终归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罢了。我们常说养育成人,而如今很多家庭只知“养”而不知“育”,这也是为什么七个女儿却难养一个母亲的根源,不是没条件,是没孝心。而培养孝心的关键就在于“育”,养育二字如影随行缺一不可,只养不育如同赌博,而赌注正是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