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不仅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犹如诗词一般,所谓雅俗共赏无过于此了。其实,民俗文化之所以常被人们嘲笑难登大雅之堂却又长期流传,经久不衰,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极具借鉴性的普世价值。而如今单身男女如过江之卿,原因五花八门就不细表了。其实古时候娶亲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诗经》中求之不得佳人比比皆是,所以古人对于追求爱人也是费劲了心思。不过古人只要一钻研就必然有所收获,这不,民间俗语常说“烈女怕缠郎”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的后半句也同样有趣,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受益匪浅。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单身的男子永远是最多的。古代是因为分配不均,如今更是既不均又比例失调,婚配似乎始终都是男子身上的一座大山。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感慨物质基础决定一切,在笔者看来这是借口,一时改变不了的不绝于口,而能改变的却闭口不谈,这不是逃避又是什么?看看《诗经》中的男子,他们并不高贵,但依旧热烈的追求美好的爱情,即便被对方拒绝依旧不轻言放弃。富人虽有,但终究少数,大多数人都依然在同一起跑线,既不帅也没钱,但终究会有人脱颖而出抱得美人归,为什么是别人不是自己呢?原因就在题中这句俗语当中。
要理解“烈女怕缠郎”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烈女”,顾名思义就是性子刚烈,说一不二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往往都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和原则性,认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追求这样的女子,如果没有“缠郎”的耐心,笔者也只能奉劝各位知难而退吧。“缠郎”的关键就在一个缠字,软磨硬泡,死缠烂打,说得难听点有点像无赖。不过,为了爱情,做一回无赖也无妨。无论是怎样的女子都逃脱不了自然赋予的感性,无论多么冰冷的外表下总有一颗炙柔软的心,喜欢对方,就要主动出击百折不挠,之所以被拒绝正是因为不了解。如何才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那就是充分展示自己,拒绝一次是一无所知,拒绝二次便已经看到你的诚意,拒绝三次便看过你的真心,拒绝四次便看过你的耐心,拒绝第五次便已看过你的决心。烈女都怕缠郎,更何况大多数还不是烈女。
这句话的后半句说的是“恶鬼怕钟馗”,这句话其实和上文八竿子打不着,用在此处也只是古人习惯了比兴押韵的手法,诗词歌赋中尤为常见,老百姓一是效仿二来确实可以加深语气有助于流传。不过这话也确实揭露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一物降一物,与上文正好呼应,读起来倒是妙趣横生,比一般的课文好记多了。
总的来说,古人这句俗语还是颇有道理的,虽然听起来有些不雅,但细嚼之下就能体会这个“缠”字的精髓,说白了就是喜欢对方就勇敢去追,不要害怕拒绝,反过来想如果对方轻易就答应了,会不会来得快走的也快呢?经得住风雨的人才是值得托付的人,经得住风雨的感情才能韧如蒲苇硬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