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创 陕西咸阳坡刘村刘姓谱系前言

陕西咸阳坡刘村刘姓谱系前言

刘彦强

中华民族之刘姓源远流长,既如江河之奔腾不息,又如江河之吸纳百川,遂成今日“遍地刘”之华夏第四大姓。

刘姓的源流概述如下。

一.祁姓刘氏与姬姓刘氏

根据甲骨文、金文考证,刘的本意是兽面纹大斧,可知最古老的刘姓应为以大斧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上古神话传说盘古持大斧开天辟地,这盘古可能就是古老的刘姓部落的首领,抑或这个神话就来自于古老的刘姓部落。

见于正史与先秦文献的刘姓源头为尧帝后裔的刘累和弃(后稷)后裔公刘、或者公刘的后裔王季子。刘累与王季子都是因功受封于“刘”而后代姓刘。前者为祁姓刘氏,后者为姬姓刘氏。但再向上溯,帝尧和后稷同为帝喾的儿子。后稷为帝喾与元妃姜媛所生,随父姓姬,尧帝是帝喾与第三个妃子“庆都”所生,随母姓祁,尧帝与弃为同父异母兄弟。由此可知,按先秦文献记载,祁姓刘氏与姬姓刘氏本为同源同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文献,刘累受封于刘的刘地,在今河北唐县,王季子受封于刘的刘地在今河南偃师。两地地名早在他们受封之前就已存在。那么,两个“刘”地得名又是从何而来,他们受封之前的刘地是否有刘姓人生活?我们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这两里都可能是古老的刘姓部落生存的地方。

二.汉刘氏

汉高祖起于江苏沛县刘氏。对此一支刘氏,最为接近的史书《史记》没有记载,甚至连高祖的父母都不知其名。到了约二百年后的《汉书》才有了以下说法:“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丰即沛县地名,丰公即沛县丰地的老汉,有姓无名。至于沛县刘氏的来源也不得其详。只是后来兴起来的刘氏家谱与更晚的文献逐渐清晰起来,且沿袭汉书说法,认为汉高祖出身于祁姓刘氏。但这一说法古人早有怀疑,最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孔颖达和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他们都认为“汉帝本系出自唐帝”是牵强附会之说,既无根据,也不符合常理。孔颖达毫不客气的批评说:“插注此辞,将以媚於世”,郑樵更明确强调:“刘氏本于康公,地着世系两皆眀,信不知刘累者因何氏?”

但不管汉高祖的沛县刘氏源于何处,但由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建立的两汉,无疑是我国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并由此产生了汉族、汉语等冠有“汉”的中华民族特征,而由沛县刘氏演变而来的汉刘氏也成为刘姓江河中最重要的一支。刘姓江河的“遍地刘”也源于此。

三.其他刘姓

1.赐姓与改姓刘。

据史籍记载高祖称帝后,,齐人娄敬、楚人项伯都因功被赐为刘姓,其族人也随之改性刘。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其族人及后世也都姓刘。

除了赐姓之外,还有许多他姓因种种原因改性刘的。如宋真宗赐皇后表兄龚美姓刘,西汉安定三水人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西晋义阳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唐柳宗元后人为避祸迁徙到山西洪洞,改性刘;在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有留氏族裔易姓为刘,等等。

不管是赐姓刘还是改性刘,他们的后世都成为刘氏江河中的重要成员。

2.少数民族改姓刘。

除了上述汉族内有人被赐姓刘或改性刘外,更有少数民族整个部落或民族改姓刘的,成为刘氏江河中的大宗。

⑴.匈奴刘氏

汉高祖与汉帝国初年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后世直到东汉这种和亲政策持续。依照匈奴的习俗,单于子女除接续单于位置者与单于同姓外,其他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形成匈奴的刘姓贵族。此外后世与汉族杂居的匈奴逐步汉化,也多改姓刘,史书记载:“胡人附刘,十胡九刘。”著名的有废晋而建立后汉的刘渊、前赵的刘曜、夏国刘屈孑、襄国刘显等。

⑵.独孤刘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各部落都改汉姓。其中独孤部落改为刘姓,成为当时八大姓之一。唐代中期之后,独孤氏消失,其中绝大多数也改姓刘,

⑶.沙陀刘氏

唐德宗时,中亚沙陀人内附,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姓刘。其中,沙陀部的刘知远家族还曾两度建立政权,其部族也多随之改姓刘。

⑷.契丹刘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后,因为仰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耶律氏兼称刘氏,起汉名刘亿。《辽史·后妃传·序》中记载说:“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后来契丹耶律氏多有改为刘姓的。

除以上的大宗改姓刘外,还有其他很多改姓刘的少数名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坡刘村刘姓源流。

山有根,水有源。山愈高,其根愈广;水愈远,其源愈多。作为中国古老的刘姓,有如长江黄河,从遥远的历史源头一路浩浩荡荡的奔来,吸收了大量不同源流,才形成了“遍地刘”的全国第四大姓。所以,作为刘姓的一根支脉,要厘清其祖源,真如要厘清长江黄河中的某一股水流从那个支流而来,这显然是一个极难事情。

中国人有个习惯,那就是攀龙附凤。由于历史长河很难厘清,攀龙附凤谁也无法考证,故而历史上任何一个刘姓名人,刘氏家谱,谈起其家族渊源来,都会抬出三皇五帝、商汤周文、汉室诸帝,说自己是其中之一的某个大圣人的后裔,以示本家族出身之显赫,血统之尊荣。至于究竟是与不是,谁也无法考证。姑且从之 。

我坡刘村刘氏,家族谱系因故遗失,是故祖宗源流不得而知。然而,“寻根问祖”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又不能不去追溯我坡刘刘氏之源头。如何追溯?当然不能如上述名人家谱信笔杜撰,以正家族之荣光。只能根据我们可以看到的史籍文献和坡刘村所存实物考证。但因资料短缺,目前还不能确证祖源属历史上那一支刘姓后裔,只能做个大致猜想。

1.先祖迁徙至坡刘村时间(建村时间)应在唐宋时期。

根据有关传说,坡刘村刘氏先祖从毕郢原上南杜村迁徙而来,南杜村刘氏先祖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而来,所以建村多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之时,但此说实为臆想附会,不符合事实。

根据林政部门测定,西南城遮护水井的老皂角树已有500多年树龄。从林政部门测定时间(2000年)上推500年,为公元1500年,这表明,水井大约凿于明弘治年间,也即坡刘村南城的存在不会晚于明弘治时期(1488年——1505年)。

又据,村南城与北城之间有高大的城墙和深约数米、宽约十余米的护城壕存在,两城之间的巷道还有宏伟的城门楼,两城之间的水平落差两米以上,说明当初是先有北城单独存在。北城不能满足住房需要后才会有人迁往城南居住。依据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到明成化15年(公元1479年) 98年间人口增加20%速度计算,不考虑西南城凿井时的人口数量,仅北城人口住满约需500年时间。由1500年上推500年,为公元1000年左右,即宋真宗咸平年间( 998年--1003年)。考虑到明洪武到成化年间社会基本稳定的情况,这个人口繁衍速度是相当快的,如果把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更替、宋辽、宋金、金元等战乱因素考虑进去,坡刘村至少在唐代就已有人居住了。

这就是说,坡刘村的建村时间应在唐宋年间,且唐代的可能性更大。

2.坡刘村开村先祖与刘姓东西户。

现今能够看到的说明坡刘村开村祖先的唯一资料为录于《咸阳碑刻》的刘元勋父母合葬墓志铭即《刘君弼李氏合葬墓志铭》。该墓志铭写到:  

“据状,赠公讳君弼,字辅宇,祖籍毕郢原之南杜村。其先世曰海者,偶过鲜原,见古树下有蛇兔盘卧之异,遂移居之。数传生耽……”。

按照这个墓志铭,有两点非常明确:其一,刘元勋先祖从毕郢原之南杜村移居而来;其二,这个祖先名叫刘海。有三个不明确的地方:其一,这个墓志铭明确的是刘元勋家族的墓志铭,所以刘海是否为坡刘村所有刘氏共祖尚不能绝对肯定;其二,先祖刘海移居之后“数传生耽”的“数传”无法确定传了多少代,且这个数传世系不可知,所以墓志铭无法确定其先祖刘海何时从南杜村移居而来。其三,刘耽之前的世系既不可考,究竟传了多少代“生耽”亦不可知,刘海其人自然也不可考,其名姓可能是刘元勋先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

虽然有上述三个不确定,但我们结合祖辈流传下来的刘氏祖先从南杜村迁移而来的传说,还是可以基本肯定刘海为我坡刘村刘氏共祖。其次,根据上面的考证,共祖刘海应该是在唐宋时期的某一年间从南杜村迁来。再次,刘元勋家族为先祖刘海后裔的一支,刘元勋属于坡刘村刘氏显祖之一而非共祖。

至于坡刘村刘氏何时分为东西户,又因何分为东西户,无任何资料或传说说明。但根据现在东西两户后人交错杂居而非一东一西居住,可以猜测:共祖刘海生二子,兄弟二人各立门户,分别为东西两户先祖。当然这种猜测不能绝对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坡刘村之刘氏东西两户是同宗同源。

3.坡刘村刘氏祖源。

坡刘村刘氏先祖从南杜村移居而来,那么南杜村刘氏祖源也就是坡刘村刘氏祖源。这个祖源是刘姓江河中的那一支呢?

前面说过,坡刘村刘氏先祖应在唐宋年间从南杜村迁来,所以考察坡刘村刘氏祖源,应从唐宋年间的历史考虑。从这个思路出发,坡刘村刘氏祖源可能性有四。

⑴.汉刘后裔。

看现在的各种刘氏家谱,多称本族为汉刘后裔,以显血统高贵。但无根无据之说,我们不能附会。高祖建汉以后,都城长安,包括高祖在内的大多数帝王宗室陵寝都在毕郢原上,汉帝后裔以及汉陵守陵人(随墓主人姓)散居咸阳原上的当不在少数。后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汉刘族人或死于战乱,或流亡他乡,尤其是衣冠南渡,估计所剩无多。据此,虽不能判定坡刘村刘氏绝非汉帝后裔,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⑵.匈奴刘姓后裔。

因两汉的和亲政策,匈奴贵族多为刘姓。史载,“胡人附刘,十胡九刘。”。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以“汉帝外甥”名义废晋复汉,其后人刘曜改汉为赵,史称前赵(318年─329年),都城长安,其时有大量匈奴人进入关中,人数多达二十余万。前赵亡国,这些匈奴刘姓散居关中各地。咸阳原上有匈奴刘氏后裔不足为怪。这也是坡刘村刘氏来源的可能性之一,但仅为猜测。

⑶.沙陀刘姓后裔。

沙陀一部改性刘后,其后人刘知远,自称为东汉显宗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建立后汉,其所部沙陀人也都改为刘姓。后汉灭亡后,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建立北汉,都城为山西太原。宋灭北汉后,很多沙陀刘姓过河逃往陕西。刘古愚家谱中记载:“吾祖於宋太祖时从山西太原迁於陕西西安府咸阳县西北乡天阁村家焉。”天阁村刘氏极有可能就是逃到陕西的沙陀刘氏后裔,但要以此说认为坡刘村刘氏也为沙陀刘氏后裔却是毫无根据。

⑷.独孤刘氏后裔。

孝文帝时,鲜卑独孤部落自称为刘氏后裔,复姓刘,也有继续姓独孤的。隋及其以前四代王朝,独孤氏皆为左右朝政的显姓。其后人多聚居与咸阳原上。世纪之交,因修建机场等原因在咸阳原上多次发现独孤氏的墓葬就是证明。唐王朝建立之后,因政治原因对独孤氏打压迫害,独孤氏多复姓刘,或者因谐音改独孤姓为杜姓。

写到这里,问题就比较的明确了。咸阳原上相距不远有两个大村:北边的叫北杜村,南边的叫南杜村。按照我国的村名多以其最早住户姓氏命名的特点,北杜村和南杜村一北一南相对,都应以杜姓为最早住户和主要姓氏,但实际却是,北杜村就以杜姓为主姓和最早住户,南杜村却以刘姓为主姓和最早住户,何以有这种奇怪现象?联想到唐代独孤氏的消失,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两个村原来都是独孤姓氏聚居的村子,名字应该是“北独村”,“南独村”,或者“北独孤村”和“南独孤村”。只是后来为了避祸,“北独村”的独孤氏改姓为杜,“南独村”的独孤氏改姓为刘,但人们还是沿用最初的叫法,北独村和南独村。“独”、“杜”同音,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演化成了今天的名称北杜村和南杜村。

如果这个分析正确,坡刘村刘姓由南杜村迁移而来,坡刘村刘姓的祖源就是独孤刘姓

将上面刘氏的四个源流做一比较,坡刘村刘姓是独孤刘姓的可能性最大。但这只是依据现有资料的分析,尚无确切证据,仅供宗亲族人参考。

至于共祖刘海之后,世代更替,绵延播迁,士农工商,各支未详,慎终追远,不可附会。先世既不可查,就以今之所知为记,以供后人续谱。倘若后辈有幸觅得祖谱资料,或因基因科学发展,能够廓清祖宗祠祀,则补记之,更正之。则刘氏幸甚。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咸阳  咸阳词条  刘村  刘村词条  刘姓  刘姓词条  谱系  谱系词条  陕西  陕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