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讷言舟
“不练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是唐伯虎在人生低谷时写的一首诗,也是他自己对自己悲情后半生的总结。
唐伯虎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名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他被称为“詩书画”三绝,有很多作品流传于后世。坊间对他所谓富甲一方,风流多情的传说多是杜撰,真实的唐伯虎一生命运坎坷,贫病交加,与富贵荣华绝缘,与平步青云无关,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首先来说流传的故事《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才子倒是真才子,但是并不风流。历史上倒也是真有秋香其人,但是却是一个比唐伯虎大了至少十几岁的擅长绘画的金陵名妓,也确有点秋香这个故事,但是故事的男主角却另有其人,和唐伯虎半点关系都没有。也有传说他娶了九房太太,其实不是,他娶了三位妻子,最后一位妻子名叫沈九娘,因而被误会。只是由于后期的唐伯虎仕途和人生皆不顺利,命运多舛、半生坎坷,于是乎形成了他放浪不羁、叛逆癫狂的性格,故而把这些个风流的故事强加在他头上,实属是冤枉了这个大才子。
唐寅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生于苏州一个普通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酒食店,母亲邱氏。虽则父亲是个商人,但是却非常的注重对唐寅的教育,望子成龙是从古至今所有父母的心愿,所以很希望他好好读书以后能够走仕途。唐寅呢,天资聪颖,也勤奋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文才又极好,11岁的时候在当地就已经很有名气了,16岁就中了秀才。
19岁的时候他娶了第一个妻子徐氏,夫妻很恩爱,但是不幸的事情在他25岁左右开始接二连三的发生。先是对他寄予厚望的父亲暴病而亡,他的母亲悲伤过度,没多久也跟随父亲去了;他还没从父母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的时候,他的妻子也离世,给他留下一个幼小的孩子,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还有一个妹妹,为了让妹妹以后能有个安稳的人生,他安排了妹妹的婚事,熟料出嫁不久后的妹妹也在一次意外中身亡,这让年轻的唐寅欲哭无泪、悲痛欲绝,命运把他变成一个孤家寡人。他的好友祝允明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劝诫唐寅,考取功名,一方面可以转移注意力,有个奋斗目标就不会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则遵从先父的遗愿,走入仕途光宗耀祖。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结果是残酷的,由此开始,他的人生又开始了另外一种悲惨,遭受了更大的折磨,以至于53岁就离开人世。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29岁的唐伯虎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了第一名“解元”。次年,踌躇满志的他和一个叫徐经的富商之子结伴到京城参加全国会试。
到了京城以后,徐经带着唐伯虎拜访了不少京城的达官贵族,其中包括当时的主考官程敏政。在拜访的过程中,徐经买通了程敏政的家仆,得到了当时会试的题目,但是其中的这个过程,唐伯虎却并不知情。恰巧那次会试的题目出的又相当的冷僻,很多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没有答出来,当考卷出来后,唐伯虎的文章又极为精彩,因为程敏政见过唐伯虎和徐经,知道二人的实力,当有人把两份优秀试卷拿给程敏政看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说了句:“这一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文章!”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怀疑。
天生豪放的唐伯虎爱结交朋友,又爱喝酒,有天和一个苦读詩书的穷书生喝酒,带点酒力就把自己和徐经拜访过程敏政的事情说了,那个穷书生本就嫉恨唐伯虎的才华,这次终于让他抓住了把柄,于是就举报了唐伯虎、徐经、以及程敏政考场舞弊。很快三人都被抓入大牢,受尽酷刑。唐伯虎在《文徵明书》中这样写他的经历:“----至于天子震赫,召捕入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泗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读起来很像关塔那摩监狱的味道----
虽然这场科考舞弊案最后因为徐经翻供,唐伯虎被释放出来,但是对他的身心的打击可想而知。他这样写他的境况:“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当衡者哀怜其穷,点检旧章,责为部邮。将使积劳补过,循资干禄。---俯仰异态;士也可杀,不可再辱。”(文徵明书)
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因为这场科考舞弊案,与他大吵大闹,又嫌弃他穷困落魄,离开他另嫁他人,心高气傲的他又怎能忍受如此的羞辱,他愤世嫉俗、满腔怒火,学习李白醉酒写诗画画,游历山川,决意不再踏入仕途。
此后的他,靠写字画画卖钱度日,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画过很多人物画和仕女图,甚至画过春宫图。残酷的现实啊,把这样一位拥有绝世才华、心高气傲的大才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35岁的时候,因为他的画作比较受欢迎,也曾经济富裕过,他在桃花庵买了块地,建了“别墅”,还写了首很有名的《桃花庵歌》。
45岁的时候,当时的宁王朱宸濠看中他的才华,重金聘请他到南昌去。但是半年以后,他就发现宁王有谋反之心,苦思无计脱身的他,只能装疯卖傻,形状丑秽不堪,宁王看到他那样,也无心再留他,于是他得以回到家乡。
在此期间,他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的红颜知己沈九娘病死,让他精神又受到重创,内外交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严重的时候都不能做画写字,经济没有了来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有靠向好友借钱度日。他的一位好友,看到这样的唐伯虎,为了帮他,还娶了他唯一的女儿做儿媳。
54岁的时候,他的生命终于快走到尽头,他写下了最后一首《绝笔》诗:“身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死后,家庭贫穷到无法安葬他,是他生前的好友凑钱才让他入土为安。
唐伯虎一生的艺术成就很高,他这样说自己的艺术风格:“所谓神游物外,意在笔先,笔尽意足。”
所谓古来圣贤多孤独,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 、精神、甚至灵魂都站在了超出常人的高度,所以常人都很难明白和理解。唐伯虎的悲剧人生并不是封建社会的个别现象,而是有很多这样有成就的艺术家的共同的命运。比如也是明朝的画家和文学家徐渭甚至比唐伯虎的命运还悲惨。这是封建社会所带给这些文人雅士的残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艺术成就仿佛更加的高,因为他们有着超出常人的坚韧的意志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