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真想运动哪里都是健身房。
近日,“运动员的隔离日记”火了。单就一张瑜伽垫、一箱矿泉水、一条弹力带,中国奥运健儿们在几平方米的房间里,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这边,乒乓球冠军陈梦顶着一箱矿泉水进行着“腹肌撕裂”的教学动作,另一边,田径队运动员方耀庆用一招“腹肌开瓶盖”收获了一大帮迷妹。
运动员们通过隔离期间的vlog再现了赛场上的“美好肉体”。有网友称,看了这些视频,都有立马平板支撑的冲动了。
全民健身的热情,又一次被中国运动员们点燃。电商平台上,居家健身器械同样势头凶猛。
这些平时在训练场上流汗流泪的运动员,也通过这次“在线营业”让大众了解了他们日常训练的艰辛:破圈为运动员们注入流量的同时,也拉长了他们的“生命线”。
有人秀肌肉,有人正经搞笑
奥运的热情继续被点燃,燃料就是回国运动员们在隔离期发的vlog。
微博上,#运动员隔离日记#的话题阅读超6亿,每天都有大量粉丝在运动员们的微博下催更。
运动员的隔离视频究竟有多精彩?简单的基本功就能让人感叹“实在太硬核”。
隔离房间内训练器材不多,他们便就地选材,如桶装矿泉水,是跳水冠军施廷懋拎着做负重练习的工具,也能被陈梦用来练卷腹。
田径运动员方耀庆用门框练引体向上,大汗淋漓的他用“腹肌开瓶盖”的视频火遍全网,登上微博热搜。他的队友谢震业拍摄了两期“沉浸式隔离视频”,镜头中的谢震业在房间里练习蹦跳,网友笑着说,吵到楼下苏神了。
游泳冠军汪顺,则贡献了不少“生动场面”:两组俯卧撑转体,一个腿部深蹲。网友忍不住发言:“我想变成那条弹力带”。
除了自练,也有不少认真“教学”的运动员。比如击剑冠军孙一文和羽毛球冠军陈雨菲,两人都开设了“隔离训练小课堂”。陈雨菲在视频中向大家介绍怎样在室内锻炼腹肌、练习羽毛球步伐,全套下来,汗流浃背是必须的;孙一文就柔和很多,她教给大家保护膝关节的最佳动作“靠墙蹲”,并笑称学击剑的人气质好,疯狂吸粉。
如果运动员的A面是肌肉,那么许昕就是他们的B面,实打实的“国产搞笑艺术家”。这届奥运,许昕贡献了无数的段子,比如在隔离期间连线谌龙时,许昕误开美颜滤镜,“红唇”造型被网友评论“相当惊艳”,同场的谌龙更调侃“有点像东方不败”。
与许昕一样,还有一波运动员拍vlog拍出了“副业”。比如射击冠军杨皓然,默默发展了自己的“音乐人”事业,大秀吉他弹唱;比如铅球冠军巩立姣,奥运比赛经历还被写入了高中物理考试题库中。
透过屏幕,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赛场上“冷酷到底”的奥运健儿,而是一个个可盐可甜可浪漫的年轻人。
对于运动员的vlog集体秀,网友们大抵如此评论:这届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们的审美,有瑕疵的皮肤、健实有力的身躯、不屈不柔的眼神,这些充满生命力的隔离日记充满着致命的吸引力。
这些商品火了
一场奥运不仅点燃了全民运动的激情,更成为了运动品类商家的狂欢。数据显示,奥运以来,1688涉及赛事相关联的运动装备器械增长明显,复合增长同比最高达到140%。
其中就有运动员人手一条,能练就蜜桃臀的弹力带。在迪卡侬的天猫旗舰店,这款单品月销超2万件。跟着一同热销的还有适合儿童居家训练的吊环,用来开肩美背的弹力绳,以及家庭单杠、智能跳绳、减震垫等等。
同样火起来的还有一些奥运冠军的“神店”。
今年37岁高龄、拿下奥运史上年龄最大举重冠军的吕小军火出了圈。他成了硬核健身圈的“顶流”,并被外国网友封为“军神”。
2017年,吕小军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一开始是一家名为“吕小军举重”的淘宝店,然后又开了一家名为LUXIAOJUN的天猫旗舰店。现在,他的淘宝店粉丝过万,天猫店的粉丝数超过了3万。
在吕小军的天猫店,有杠铃片、杠铃杆、深蹲架等各种器具,其中弹力绳月销超2000件。
通过训练视频火出圈的吕小军,让举重运动走入了大众视野,也又一次带起了撸铁的全民热潮。
健身领域,成为一股市场追逐的风潮。
日前,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显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像keep、亿健、迪卡侬这些销售健身用品的商家,春天已至。
运动员需要破圈
奥运结束10天,但运动员却通过另一种姿势霸屏热搜榜,这确实是件稀罕事。
本届奥运,造就了奥运新顶流,诞生出不少大V。“国乒喜剧人”许昕的微博粉丝已超过514万,马龙则超过777万,在抖音上,许昕的单条视频不少点赞、留言超50万,粉丝都在留言区催他直播。
平衡木冠军管晨辰因为“袋鼠摇”出圈了。她通过视频喊话《博物》杂志的策划总监“无穷小亮”,并真诚发问:“大家都说我的动作像袋鼠,请问袋鼠真的可以下腰吗?”
被奥运冠军点名后,“无穷小亮”赶紧视频回应,称袋鼠并不是在摇手而是挠痒。两人就这样完成了一次梦幻跨界联动。
刻苦训练的运动员的日常被公开,换来的是网友对他们的点赞和关注。运动员的价值并不仅在一次比赛上,而大众也不再因为一次比赛的输赢便对运动员打上固定标签。
杨皓然在直播中“吐槽”,隔离期间拍vlog实则是体育局“布置的作业”。对于这点,网友们普遍给出了正向的回应:“这样子会吸引很多年轻人,热爱体育、从事体育相关的职业”“这种正能量的运动员,才应该是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对象”“增加体育明星的曝光和好感度,避免再出现运动员退役之后生活拮据的情况”。
奖牌始终掌握在少数运动员的手中,对于大部分运动员而言,他们的生活被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所填满,曝光的机会有限,一旦退役,面临着重新融入社会的困境。
所以,运动员主动“营业”并不是一件坏事,用自身硬核实力吸粉实现自我的商业价值,比起短暂的商务代言更能拉长“生命线”。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军神”。
当下各个领域都在“破圈”,运动员何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