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2日,亚速钢铁厂很多设施已在战火中成为废墟
亚速钢铁厂乌军为何从死守转为投降?俄乌将决胜新主战场北顿涅茨克
文/冯虚
从4月21日到5月16日,在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废墟与地下城中坚持近一个月的乌克兰守军终于投降了。随着俄乌双方就“人道撤离”问题达成协议,自16日到18日,约1000名守军从厂区各处走出,向俄军投降。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约3000名撤入该地区的乌军还有多少人幸存。乌军统帅部称,目前幸存的伤兵超过600人,重伤者近百人。
回想一个月前的4月18日,钢铁厂守军主力“亚速营”的指挥官们反复强调“决不投降”。但到5月16日,该部指挥官普罗柯彭科发布了一段被西方媒体形容为“模棱两可”的视频,宣称守军已经“完成了任务,防止了俄军在过去的82天内部署到其他战场”。
然而,正是因为俄乌两军“主战场”的转移,让基辅最终放弃了从军事层面救援这支“孤军”。而在千里之外最新的“主战场”北顿涅茨克市,俄乌两军的小股部队已经在城区东北、西南5公里内的区域交火。一场新的“马里乌波尔之战”,似乎即将发生。
5月17日,泽连斯基在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
亚速钢铁厂孤军为何投降?
解答亚速钢铁厂的乌克兰守军为何在此时投降,先要明确此前守军为何要坚守。5月8日,亚速团情报官萨莫连科在该部投降前最后一次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依然坚称不会投降。他提出的理由有两条:一是“我们还有水,还有弹药,能坚持”;二是该部官兵深知“俄罗斯对我们活着不感兴趣”。
如今,随着守军和困于钢铁厂内的平民得以撤离,外界已经了解到所谓“储备了数周的物资”到五月初已经严重不足,多人分享口粮、士兵缺乏弹药、大量重伤员无法得到医治,是围困区中的常态。守军继续支持的原因,并非是“仍可一战”。
至于乌克兰方面对俄罗斯“清算亚速营罪行”的担忧,直到投降后依然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5月初,基辅当局仍坚持反对将守军及平民撤到俄罗斯控制区;但5月14日前后,乌克兰政府似乎对此达成了妥协,俄军亦保证了对亚速营人员也会“立刻救治伤员”等人道待遇。显然,撤退路线的问题并不取决于守军怎么想,而是在于乌克兰统帅部和俄罗斯方面觉得是否有必要在当下“解决”钢铁厂孤军。
基辅当局一直将亚速钢铁厂的残余战斗形容为“乌克兰的温泉关”。公元前480年,斯巴达三百勇士在波希战争中利用地理优势,一度于温泉关成功拖延波斯大军主力,为希腊各城邦备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马里乌波尔之战刚结束时,钢铁厂孤军对基辅统帅部而言,确实具备这样的战略意义。
彼时,有迹象显示,俄军沿着马里乌波尔西北方向的高速路网向乌克兰腹地深入。4月初到4月中旬,该市以北的多座铁路小城都发生激战,展现出俄乌两军都在此集结兵力,相互试探。如果乌军真的在此和俄军“决战”,那么亚速钢铁厂守军坚守在该战线的俄军后方,切断东线俄军后方基地和“决战”战场间的铁路线,并在很大程度上阻止马里乌波尔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显然有利于乌军。另一方面,对守军而言,如果乌军主力在马里乌波尔一线反击,不论是成功“打回来”还是为开辟“撤离通道”争取谈判筹码,都意味着一线生机。
但是,到4月下旬,马里乌波尔以北战场回归对峙和僵局,而乌军统帅部已经明确判断下一步的决战焦点在东北战线的北顿涅茨克-伊久姆地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就在亚速钢铁厂守军正式投降前不到一周,乌军突然在哈尔科夫、伊久姆一线对俄军发起反击,而在南部赫尔松一线的反攻则回归对峙状态。这显示出,在亚速钢铁厂守军苦苦支撑的最后十多天里,乌军已经将大量机动部队从南线及全国各战场集中到东北地区。
考虑到俄军并不准备以马里乌波尔为基地深入乌克兰腹地,而是更重视完成“特别军事行动”最初的目标:“解放”顿巴斯全境;且俄军主力在马里乌波尔围城结束后也从该地区向“顿巴斯决战”的东北战场转移,乌军主力随之转移是正确的决定。但这也意味着亚速钢铁厂的坚守对整个战局而言显得越来越无关紧要。
诚然,钢铁厂可以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布列塔尼要塞一样,在孤悬敌后时继续长期坚守,能鼓舞公众士气。但如果乌军主力不在东南战线展现出努力营救的行动,“孤军”长期坚持反而会损害泽连斯基政府和乌军统帅部的声誉。早在4月中旬,有关“基辅未全力救援亚速营”的批评就已经在乌克兰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当时乌克兰军队仍在南线保有反击力量、不时和俄军交火,因而基辅当局还能宣称自己“正在努力”。如今乌军连反攻的重点都放在了距马里乌波尔千里之外的东北,统帅部总不能以“声东击西”为自己辩护。
是否可以在东南方向保留一定规模的乌军机动力量,以显示没有放弃军事营救?对乌克兰统帅部而言,基辅围城战虽然结束,俄军空降兵部队仍在基辅北侧的白俄罗斯边境地区机动待命;哈尔科夫的战局逐渐缓解,但作为“顿巴斯决战”的侧翼战场必须保留部分主力;南线乌军在赫尔松州发起的反攻迟迟没有进展,展现出南方军区历经激战后已显疲态。兵力捉襟见肘之际,在“象征性地保持对马里乌波尔的反攻”与“集结全部精锐力量阻止俄军完整占领顿巴斯地区”之间,基辅显然选择了后者。
对俄军而言,同意守军投降是马里乌波尔战局基本结束以来的既定政策,俄军同样不希望有太多部队被牵制于此。西方媒体称,俄军参与马里乌波尔及周边作战的部队,兵力损失已超过20%,急需换防修整、重新形成战斗力。俄军虽然不像乌军那样在“顿巴斯决战”前缺乏可调动的机动兵团,但被卷入马里乌波尔的俄军南方军区部队都是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长期参与俄乌冲突的精锐,作战经验非中央军区、远东军区调来的增援部队可比。除了马里乌波尔,哈尔科夫一线的俄军也在大规模后撤和换防。
尽快解决亚速钢铁厂守军,也是俄罗斯地方当局恢复马里乌波尔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一步。虽然亚速钢铁厂守军外无援兵、内无给养,但如果双方不能就守军投降达成协议,俄军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支“地下部队”。考虑到地方当局已经在5月15日开始打捞马里乌波尔港口的沉船,并准备在25日前完成港口排雷作业,留给亚速钢铁厂的“解决期限”显然也不多了。
最终,在俄乌双方的共同意愿下,亚速钢铁厂守军的“投降”得以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围绕这场围城战的交锋已经结束。乌克兰政府已经表示希望通过交换俘虏的方式将“马里乌波尔捍卫者”送回乌克兰,甚至“营救所有乌克兰军人”;而俄罗斯杜马的部分成员正准备提出一份法令,禁止将亚速钢铁厂守军纳入换俘名单。国家杜马议长沃洛丁声称,这些“战犯”必须在俄罗斯受到战争罪调查和起诉。
俄乌战局新主战场示意图
5月7日,顿涅茨克地区一处住宅区遭导弹袭击
北顿涅茨克是下一个马里乌波尔?
如前所述,俄军、乌军急于结束马里乌波尔的余波,目的都指向“顿巴斯决战”。在上一篇战局分析中,笔者曾指出5月上旬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州北顿涅茨克市周围战况的两大新动向。在这个“顿巴斯决战”的核心战场,俄军于5月8日占领北顿涅茨克南部最重要的工业和军事重镇波帕斯纳,对北顿涅茨克乌军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另一方面,为彻底完成对乌军主力的合围,并切断该城和乌军后方的“生命线”,一支俄军机械化部队在顿涅茨克河上架设浮桥,试图渡河。
自“特别军事行动”最初48小时的“空降基辅郊区”外,这次渡河可能是俄军深入乌军控制区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但是,5月11日,乌军成功阻止了俄军的渡河包抄行动。乌军统帅部称,因为预先侦察充分,乌军适时对这支隶属俄军第74摩托化步兵旅的部队发起炮击,“通过集中打击”造成至少485人伤亡、80余辆步战车和运输车被毁。在此前后,俄军还发起了多次尝试,但俄罗斯国防部最终在5月14日承认本次行动没有成功。
“特别作战”受挫后,俄军回到与包围马里乌波尔相同的“稳步推进”战术。俄国防部透露,俄军正以波帕斯纳为基地,为从南向北逼近北顿涅茨克创造条件。乌军和西方政府的情报显示,当前俄军东线主力第41集团军的重心放在了北顿涅茨克以南约30公里的一系列小城镇。这里不仅可以建立起围城的前进基地,还能切断北顿涅茨克到乌军后方基地巴赫穆特的唯一高速公路,实现俄军渡河失败而未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攻城并不比渡河简单。和马里乌波尔这样的“普通城市”不同,卢甘斯克北部的多数城镇原本拥有和亚速钢铁厂类似的工业区,但在2014年顿巴斯战争后被乌克兰军方完全接管,建立了永久性工事,并早早疏散了平民。“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的48小时后,卢甘斯克州境内的乌军就已经收缩到北顿涅茨克及周边区域,而此后俄军在该方向一直没有显著突破。这一方面是因为俄军的重心不在此,但也说明乌军的防御比较有效。考虑到俄军占领波帕斯纳时,当地乌军主动撤出了该市,乌军统帅部似乎是主动收缩兵力,以更好地防御距离北顿涅茨克更近的重点城镇。
因而,北顿涅茨克南线俄军的“最后30公里”并不容易走完。自占领波帕斯纳至今,俄军没有再向北进行大规模的机动兵团进攻,而是以小股部队突击和大规模火力打击为主,可能在等待北顿涅茨克北线的战局进展。在北边,俄军可能即将突破重镇卢比日内,乌克兰军队正重演“主动撤退”的一幕,并于5月17日开始炸毁北顿涅茨克以北的公路、铁路桥梁,以迟缓俄军推进。
不过,从这个局部战场的总体实力对比看,无论北顿涅茨克围城战会持续多久,除非俄乌在此期间停战和谈,否则其结局大概率只有两种:乌军撤出城市,退到顿涅茨克州乌军控制区的第二道防线,以时间换取部队重新集结,从而阻止俄军更进一步;又或者,乌军死守北顿涅茨克,形成“第二个马里乌波尔”。唯一的变量是,西方世界正在观察并思考:占领卢甘斯克全境后,俄罗斯会走向和谈还是继续前进?北约各国是否有必要给予乌克兰军队更多援助,使其能在北顿涅茨克一线形成战斗力、与俄军进行一次长期拉锯?
作为华盛顿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智库之一,战争研究所分析认为,完成北顿涅茨克之战后,普京就可以实现其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该所预测,俄罗斯政府随后将直接或间接宣布其“核保护”适用于卢甘斯克等俄军占领区,从而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北约势力之间形成一个北约军队不会试图“染指”的缓冲地带。
俄占乌克兰赫尔松州负责人萨尔多已经表示,未来可能出现一个“包括克里米亚、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即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以来占据的乌克兰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联邦区”。“联邦区”意味着该地区将成为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自然属于核保护的范围。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即使不并入俄罗斯,也可以通过双边协议方式获得核保护。
不过,无论是联邦区还是核保护协议,目前都未落地。这意味着西方世界正拥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可以帮助乌克兰军队在莫斯科官宣“核保护”前尽可能缩小这个“缓冲地带”。5月15日开始,乌克兰军队在东北的哈尔科夫和伊久姆发起成规模的反击,被俄军以密集炮火阻挡。西方分析人士呼吁更多的“机械化装备”及“投送能力”的支持,让此前参与基辅一线战斗的乌克兰空中突击队等武装重现2014年“千里奔袭”、击败顿巴斯分离武装的剧情。如果仅维持当前的对乌援助水平,乌军想冒着俄军炮火反击成功,几乎没有可能。
对俄罗斯和西方而言,做出判断和调整决策的时间都已经不多了:双方已经因乌克兰危机对抗太久,俄罗斯需要经济复苏,华盛顿希望将精力重新集中到印太和中国。乌克兰危机可能持续很久,但莫斯科和西方的“大动作”或将很快迎来“最后的高潮”。正如战争研究所指出的:“2008 年俄格战争及 2014 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西方世界最终与俄罗斯重回关系正常化的轨道,这一次各方可能会寻求复制这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