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第三方应用商店时代落幕,应用分发4.0时代将从内容开始

第三方应用平台时代正式落幕,4.0时代开始。百度、腾讯、阿里、360四大巨头纷纷抢占市场,对于新阶段,应用分发市场的关键将从内容开始。

案例

今年7月,豌豆荚并入阿里,宣告独立第三方应用平台时代正式结束。今天,12月20日,豌豆荚并入阿里后的首场战略发布会,也预示着应用分发市场的新一轮洗牌正式开始。

智能手机市场从无到有,再到爆发和平稳,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伴随智能手机兴起的应用软件市场也经历了一个更快的发展过程。

浩如烟海的应用软件,催生了另外一个市场——应用分发。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达到饱和状态,手机出货量明显放缓,市场由增量变存量,应用市场的第一波红利期也已经结束。

为什么说是“第一波”红利期?因为随着市场构成细化,产品多元化,消费层级明显化,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消费主力人群快速更迭,场景应用时代已经开启。

这意味着,市场会继续发生变化,一次新的变化势必带来另外一波红利。

新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新的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4.0时代新布局,巨头的游戏!

手机应用市场,或者说手机应用商店,应用平台,已经被市场赋予了新的名称——应用分发市场。

按照行业说法,现在应该是应用分发4.0时代。

1.0时代,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主,靠的是内容的单向传输;2.0时代,是以豌豆荚为代表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及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崛起。应用分发3.0时代,也应该叫做流量后时代,巨头形成,百度、腾讯、360三大分发渠道争霸,注重的是社交性,通过社交圈对应用进行印证和分享下载,提高转化率。

而现在的4.0,互联网巨头早几年已经开始布局。最明显的影响就是,独立第三方应用市场时代的终结。

现在国内移动应用分发领域由四大巨头称霸。

百度:早几年百度收购了91助手、安卓市场等分发平台,成为百度手机助手的弹药库,凭借百度搜索、手机百度、百度手机浏览器等平台的力量,在移动应用分发市场获取了巨大的流量。其中百度手机助手的“破壳技术”让用户可以在下载安装应用之前就能够看到app的详细内容,了解全部特点和功能。

腾讯:微信和手机QQ两大平台是腾讯的重型武器,为应用宝导去巨大的用户流量。加上腾讯浏览器,微信小程序都是重要流量入口。

360:360安全卫士和360手机助手是其应用分布的两大重要渠道,尤其是在安卓手机市场,360也是“病毒”一般的存在。

阿里:阿里先收购了UC浏览器(全球最大的移动浏览器,超过5亿用户),又收购了国内顶尖移动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也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移动应用分发平台。

除了这四大巨头,就只剩下以手机厂商为主的各个应用商店了,像华为、小米、三星、OPPO等都在自己的手机中植入了自家的应用分发平台。华为、OPPO、VIVO、酷派、联想、金立还成立的应用分发联盟——硬核联盟,共同推广应用,备受开发者和普通用户喜爱。

双向痛点:信息不对称

虽然移动应用分发至今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经历了几次蜕变,但面对用户的需求,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豌豆荚为例,有数据显示,豌豆荚收录超过260万款app,但是基本上人们用到的只有三四十款,大量应用和个人开发者无法得到曝光机会,因为那些数量很小的所谓的头部应用已经占据了全网55%到60%的流量份额。长尾效应在移动应用市场十分明显。

问题出在哪儿?豌豆荚总经理张博在战略发布会指出,这些都是源自于信息不对称,用户不知道要选择什么,开发者的应用得不到有效分发。这个问题是双向,并不局限于用户,同样是开发者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应用开发者,呈现碎片化,很多开发者来自于初创公司或者属于个人开发者,他们没有完善的资源支持,无法获取第一手的用户数据,不了解用户心理,也就无法做到精准推送。

而从用户角度来说,问题更加明显。与应用开发者有距离感,应用的介绍往往很简单很模糊,在没有下载安装使用之前,根本不知道一款应用的功能,不清楚应用的内容究竟如何。

没有人会把自己没用过的所有应用都下载下来体验一下,但是总是有人感觉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款应用。不是吗?

应用分发4.0时代,就是要解决掉这个问题,释放“长尾应用”的红利。

靠什么?

就靠两个字:内容!!!

互联网时代最火的两个字是什么?流量。

O2O、app、自媒体……所有能跟互联网挂上点关系的项目,都要流量。流量是什么?流量就是money。

靠什么带来流量?O2O靠服务,电商拼性价比,自媒体凭内容,app呢?一款没有人知道的app肯定不能靠用户体验做口碑宣传。靠什么?

内容!内容!内容!

在内容分发上,很早就开始关注应用内搜索和应用内容挖掘的豌豆荚有绝对的话语权。

从2010年4月首次发布至今,豌豆荚上的应用安装量已累计超过5亿。2015 年,近一半的三星手机使用者和1/4的小米和华为手机使用者选择了豌豆荚,包括魅族、小米、搜狗、等在内的 80 多家软硬件厂商选择接入豌豆荚的应用和游戏内容库。

应用商店获取流量的模式从用户主动搜索并下载转变为用户被动接受精准推荐的阶段,高下立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豌豆荚的应用推荐满意度(63.3%)远高于全网水平(45.3%),其中用户对豌豆荚推荐的应用的质量和用户信息安全这两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86.8%和86.5%。而全网用户在这两方面的满意度仅为64.6%和55.5%。

用户为什么要选择应用商店推荐的应用?除了利用大数据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偏好,更重要的是用应用内内容来吸引用户。

懂用户

海量的应用让用户无从选择,为了避免用户选择困难,豌豆荚先从用户类型入手,把用户分成三类:知道自己需求也知道App的、知道自己需求但不知道用什么App、无法明确自己需求的。

对于后两种用户,无法通过搜索获取应用,只能依赖应用分发平台的推荐。在推荐的过程中,豌豆荚的内容输出起到了关键作用。

懂内容

豌豆荚是国内最早发现应用分发渠道在向应用内容消费方向转化的平台。

2011年,豌豆荚率先在行业内推出首个从设计和用户操作体验为标准评选出的“豌豆荚设计奖”,主动把好的应用推荐给用户,帮助用户高效发现、获取所需的应用,不用下载就能先试用app 的内容和服务。用户因喜欢app的内容才发生下载行为,所以豌豆荚的用户活跃度、粘性都要远高于全网平均水平。

同时,也逐渐将豌豆荚的用户培养成相较于全网用户平均水平,更加注重应用陈列方式、分类、外观界面设计等习惯。

2013年豌豆荚又开始探索“移动内容搜索”,提供了对于应用内内容的检索、收录和调起的标准,成为国内首个公开发布、唯一全面支持移动独有内容的应用内搜索技术协议。

豌豆荚对于应用内容的把握不仅仅是一个应用的介绍,还有其对这个应用的理解,以及对应用的潜在用户的需求的了解。比如来自国外的应用,经过汉化,放在应用商店里,它的介绍不仅仅是中英文的一个切换,还涉及到国内用户的偏好及使用习惯,都要在输出的应用内容中体现。

从整个应用分发的行业角度出发,其本质就是帮助用户挖掘获取所需的app内容。要打破用户与app 间信息壁垒,需要帮助用户以更高效简洁的方式,发现并获取能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app内容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分发平台的要承担的角色,就是不断发现、聚合app内用户所需的内容,建立可以让用户高效获取信息的消费场景。从而打破用户与app间的信息壁垒,反过来为app带来更多、更高质量的用户。

12月20日,今年7月并入阿里移动事业群的豌豆荚在北京举办“发现更大更美好的世界”战略发布会。豌豆荚发布“内容分发”战略,升级为流量和内容双入口,通过应用内容聚合和应用内容前置的方式,让用户更高效触达应用内容,引领应用分发行业进入内容消费时代。

布局“内容分发”终极武器:生态矩阵+大数据

并入阿里半年后,豌豆荚首场战略发布会,宣布在内容分发战略支撑下,升级“流量+内容”双入口。豌豆荚自身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阿里也在布局移动应用分发,收购PP助手只是征战应用商店的第一步,豌豆荚的加入则是与阿里实现了优势互补,阿里所具备的入口资源更是豌豆荚内容分发的强大助力。

在刚刚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应用分发”正式宣布成立,整合豌豆荚、阿里游戏·九游、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并联合YunOS应用商店等应用分发平台,共同实现全流量矩阵布局。

阿里今年10月已经启动了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筹备工作,2014年成立的阿里移动事业群、2015年收购的优酷、2014年成立的阿里影业以及其他部门都将成为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版图中的一部分。

以这些条件为依托,阿里的战略布局更像是一个生态。

这些都将成为豌豆荚“流量+内容”双入口中“流量”的重要入口,所能带来的势能将是十分庞大的。

同时,要减少用户搜索时间,提升推荐精准度,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而阿里同样拥有这样的资源。

阿里大数据涵盖了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等多个维度的入口级应用数据。相比仅仅基于搜索或者社交的数据,阿里的大数据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进行用户画像。

这是精准推荐的保障。

可以说,豌豆荚与阿里的优势结合将会改变国内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的走势,第二波应用分发红利期的开启或许也将在几大巨头布局完成之时正式拉开序幕。

豌豆荚总经理张博表示, “任何时候用户的需求都是更高效地获取好内容,我们希望创造新的信息连接方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应用  应用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分发  分发词条  落幕  落幕词条  第三方  第三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