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创标”与原创

原创标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现存所有选项中最不坏的一个。

在微信公众平台内,原创声明功能的推出是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后被其它媒体平台纷纷效仿。它让一些默默无闻的创作者,在指责他人抄袭时拥有了一款好用方便的武器。

但这一功能推出后,无形中将判定是否原创这一融合了客观和主观因素的过程,简化为是否拥有原创标,由此被找到了千万条“钻空子”的办法。

如何判断内容创业者的“原创”性,事关内容创造的红利如何合理分配,其中仍然有巨大的学问可以做。

“史上最没底气的原创标”

腾讯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腾讯” 5 月 9 号发了一篇推送,题目叫《腾讯有个技术军团,“疯起来”连自己都打》[1] 。在题目前面手动放上去了大大的【原创】二字,文章开头还有个手写字体的“原创”镇楼。但唯独没有打上微信系统自带的原创标记。

这是因为“腾讯”公众号的原创声明功能被微信平台“没收”了。

7 日“腾讯”的推送中有一篇文章《微信钱包-零钱没有余额怎么办?》[2] ,全文只有一句话:“那就努力工作赚钱吧。”其余部分复制这句话一直满300字,并刷成了白色,好让读者看不出来。

后来,该文被“热心”读者举报,被微信公众平台判定为滥用原创,所以“腾讯”的原创标就没了。由此看来,再看“疯起来连自己都打”的题目,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虽然微信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但“腾讯”这个号的文章在失去“原创”标记的这段日子里,恐怕还是不太会被什么人抢注标记的。因为它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也有“热心”网友一直帮着它查找可能有什么人盗用了文章,所以万里有一发生侵权,也会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说起来,原创声明功能,就是为了让平台下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没有“腾讯”公众号这般“绿色通道”和“皇族血统”的普通创作者,也获得一个处理侵权问题的依据。

但该功能推出并被其它平台效仿后,无形中将判定是否原创这一融合了客观和主观因素的过程,简化为是否拥有原创标这个单一维度,由此被找到了千万条“钻空子”的办法。

小小原创标,意义重大

航通社作者曾旁观一位原创作者向抄袭者维权的过程。他前后两次向微信公众平台申诉,针对的都是超级大号,因证据充分,大号收到被剥夺原创标的处罚。

其中一个号,曾私下与其沟通希望“私了”,因为取消原创标对其经营有影响,但该作者不同意。此大号失去原创标后不久,涉事文章的编辑被开除。

当时大家讨论过,为什么对于这些已经有很多粉丝基数的大号,原创标依然如此重要。原创标可能会影响直接内嵌在页面上的广告位收入,微信只允许有原创标的部分号投放广点通广告。

看起来,应该是小号才更在意原创标问题,因为它们自己接不到广告合作,只能依赖广点通的收入;但对于本来各项指标都很好的大号来说,“原生广告”就足够他们赚的了,广点通反而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大号一样很看重原创声明功能,因为有些号在撰写文案的时候,也要花很多心思促成点击和转化,而这些心思毫无疑问也属于原创保护的范畴之内。

特别是一些“神转折”式文案,一开始提供有料的“干货”,行文末尾图穷匕见,出现广告植入。这种“砍掉最后三段就是一篇好文章”的类型,必须打原创标,才能最大限度让没开白的其他号都带上末尾段落的植入。

此事和相关讨论发生在去年 4 月前后,当时微信公众号消息列表尚未改版。6 月 20 日微信 6.7.0 将公众号页面由“选号”改为“信息流”之后,每次推送的文章标题和题图吸引程度,比你关注了什么号更重要;同时公号详情页也出现了巨大的“取消关注”按钮,这一切都在试图削减大号长期把持用户的“马太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甚至一度开启了“转载文章可赞赏原作者”的能力,但又匆匆将其下线。

公众号改版将近一年,可以说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说什么都没发生。有些小号依然觉得自己没得到好处,有些大号还是“养尊处优”;但这次改变的确造成了处于中间地带,地位不稳固的一些号的强弱转移。同时,无论如何,原创标的地位在这次改版后进一步提升了。

三大“原创”怪胎

微信公众平台在 2015 年 1 月 22 日面向媒体类认证账号上线原创声明功能,同年 7 月原创功能升级,转载具有原创声明的内容时无法进行任何修改,并在群发时自动为原创文章注明出处。

2015年12月,微信公众平台增加了“授权转载”,即允许原创者添加用于单篇文章或者单个账号的白名单,允许他人“可修改文章”和“可不显示文章来源”,即“开白”、“长白”和“双钩”。

在微信公众平台内,原创声明功能的推出是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后被其它媒体平台纷纷效仿。在流变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怪胎”。以下试举三例。

怪胎一:“原创整理”

航通社作者曾有印象,某业界知名人士在他的微博或是朋友圈发了一个公众号截图,文章是大段抄袭其他人的,但在末尾还煞有介事地来了段版权声明曰“本文为XXX原创转载,侵权必究”。

现在回头再找这条消息,因年代久远,并不可考。不过一个类似的声明却十分常见:“本文由XXX原创整理”。

——对了,就是这样:内容不知道是谁的,反正整理内容的过程是“原创”的。

该类所谓“原创整理”的手法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文字次序,更改个别字词替换为同义词或近义词,以至于扔进程序里“伪原创”一番再吐出来,哪怕被改到不忍卒读也行。

检测抄袭与否的工具有很多,而论文查重应该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但一些绕过检测的工具也开展攻防战,有些进化到了让论文查重工具都雌雄莫辨的程度,这方面的工具用于绕过“民用”的公众号原创检测,无异于“降维打击”。

还有的“原创整理”是盗图,或者把别人的文章截图发成长图片格式,下面多加300字。(自己写个三百字的短文不成问题吧?小学生都会的。)

最后,微信公众平台的官号“微信派”在“腾讯”被处理后自己说了,“标记为‘引用’的内容,在声明原创时,不计入原创审核,只要引用外的部分符合原创标准即可。” [3]

——这句话基本等于为大段摘录他人语句,自己写 300 字总结的“原创标”开了绿灯。也许“微信派”自己都觉得不妥,所以现在你再去看同一篇推送,已经改成了:“顺便科普下,使用官方引用格式后,可以适当降低被投诉侵权的风险。” [4]

嗯,别问我为啥“微信派”一次改动能改这么多字,它就是可以。

怪胎二:“原创编译”

这个严格来说不是微信平台的问题了,在微信出现之前就广泛存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编译们把 TechCrunch、The Verge、CNET、Engadget 等地的消息搬运回国内,在远离硅谷的中国扮演了“盗火者”的角色。

不过如果有人官方“卖火”了,那么再“盗火”就显得不合时宜。2013 年 6 月,TechCrunch 和动点科技宣布官方合作 [5] ,正式开通中文版网站 techcrunch . cn 。航通社作者有幸参与了 TC 中文版草创时期的一些工作。

2014 年 1 月,TechCrunch 中国发布声明 [6] ,称 36kr 未经授权翻译或大段引用来自 TechCrunch 的文章,同时指出其翻译 Business Insider、TNW、AllthingsD 等媒体稿件,不清楚是否均有合法授权。

事件引发了一小段时间的争论,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但正是这段争论引发了国内大网站“买版权”的一个小高潮。

2014 年 2 月,腾讯科技成为 Business Insider 大中华区独家内容合作伙伴,双方展开合作后,其它中国地区媒体(包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将不得翻译传播 BI 网站的任何内容。

此后,腾讯科技又陆续获得 Recode、The Verge、TNW、Mashable 等站的中文版权,把一众依赖外媒编译的小媒体“掐了脖子”。跟 TC 的情况不同,腾讯本身就拥有强大的法务部门,它对外媒版权内容的保护相对更为充分。

相应地,国内的科技媒体也尽力避免了像以前一样逐句照搬地翻译,或者直白的说,采用更多的规避手段避免被检测到。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避免提及原文链接,仅仅笼统的说“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还有一个做法是基本上全文翻译了某篇文章,但导语部分特别说“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让整个局面更复杂的,是编译网站之间的互相打架。2011 年 5 月,关注谷歌新闻的博客“谷奥”刊登了《传 Google 将以 490 万美元收购 Modu 持有的专利》一文,同一天晚上新浪科技发布《谷歌49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手机制造商Modu专利》。两篇文章都只有几百字,阐述的事实基本近似。

6月初,谷奥发微博指责新浪科技抄袭,按新浪科技官方公布的澄清声明原文:[7]

“新浪科技编辑以个人身份在微博评论里解释,不接受抄袭指责。两者在围脖评论中发生争吵,该网站微博侮辱新浪公司,新浪科技编辑骂了两个字母进行回应。”

事件闹得挺大的,著名博主霍炬还发起了停用新浪微博的运动,并制作了“我不用新浪微博”的贴纸供人取用。[8]

一片纷扰中,似乎没人关心谷奥和新浪科技编译文章采用的原始来源 BGR 网站,是否应该在这个争论中分一杯羹。

直到如今,国内媒体编译外媒稿件,但授权状况存疑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这些媒体将文章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也有很大概率会自动获得原创标,直到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为止。

怪胎三:“原创首发”

3 月 28 日,头条号平台图文“原创”功能升级为“原创首发” [9] 。只有满足修改后的标准,才能享受优先推荐、流量分成提升、服务包等多项权益。其中提到“在头条号平台首发”的判定标准是:

“内容在头条号平台首先发布,或与其他平台同时段发布;内容在其他平台声明原创,并通过“同步助手”更新至头条号。”

可以看出,尽管头条号极其希望用户放弃在微信公众号首发,但它的体量和受欢迎程度相对弱势,还到不了强迫用户做出选择的程度。

但要说所有平台当中是谁先开了“首发”的这个头,那还得说是微信。2017 年 5 月 11 日,微信公众平台公布一个“小调整”:公众号未获得“开白”授权转载,不能再显示全文。读者要看全文,必须跳转到原公众号。

当年 3 月,微信有另一项调整:如果有人抢先发布了你的文章,此前是他必须打原创标,你才不能标记原创;此后是即使他没有打标,你也不能标记。——由此可见,没有原创标的“腾讯”暂时不会有文章被别人抢走的担心。

对这个问题,罗超当时发布的文章有比较详尽的论述:[10]

“举个例子,你一天写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有时效性,先发布到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或者某个网站,这时候有‘做号者’看到,拿到微信去群发了,没有标记原创,等到你晚上发布微信时就会发现不能标记原创了。这时候你可以申诉,但要等一段时间微信才会处理,因此原创者往往会‘不标记原创’进行推送。”

“然而,在‘511新规’之后,是否标记原创对于原创者权益有很大影响,不只是少了一些流量,还可能会在“不标记原创”进行推送之后,被第三个号抢标记原创,这样原创者反而为抄袭者导流了。所以,微信新规发布之后,可能会有‘做号者’这样做:”

“瞄准某个大号的头条号等平台的好内容,找一个号抢发(无原创)—原创大号发布时标不了原创—再找第二个号发抢标原创,这样就可以给第二个号导粉了。有人说,微信可以对这种号坚决打击,比如直接封号——但做号者都有成百上千的号,所以是没所谓的。”

罗超认为,这样的调整会逼迫大量作者不得不把文章首先发在微信公众号上,然后再发去其他地方。然而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如果每天有创作超过一次,剩下的文章要保护版权则更不容易。

现在看来,正是这样的改动,促使很多没能力同步更新多个平台的用户,放弃了对微信之外平台的维护,转为使用同步助手或任其自生自灭。

有些平台想了明里暗里的招数来阻止这种流失。而且按道理,这样的流失必须采用主动运营来阻止,不能被动地开放同步,放任幽灵账号在站内游走。当年 Google+ 大量创造幽灵账号,虚假繁荣后又被戳破就是前车之鉴。

例如,航通社最近在百家号发布文章的时候就遇到了很难同步成功的问题。经过咨询,结果是在微信排版放置的微信号 ID 和二维码信息,在抓取同步时被抓到,又违反了百家号的编辑准则。百家号虽然提供了微信自动同步的功能,但不能在同步时自动或手动设置去掉头尾文案,导致抓到的都违规,还得手动发,抓取功能成了摆设。

但是,如果每个号都过分逼迫作者开后台手动粘贴,这样无效的劳动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虚无感,让作者干脆放弃。特别是在非微信平台减少补贴,对用户吸引力下降后,更是如此。这样看头条号宣布“原创首发”留下的那个小尾巴,就能懂它们的两难了。

谁来替代原创

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原创标制度的几年中,它发挥了巨大的效用,让微信成为对作者权益保护最为严格的平台之一。前述有作者维权成功,为侵权的大号带来巨大损失的案例即为明证。

但是原创认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伤”情况,这也会让中招的作者寒心。前文罗超提到的“做号者”抢发原创标的情况,此后果不其然得到验证。

2018 年 8 月,虎嗅发文控诉 [11] 仅 8 月半个月内,就有站内 4 篇原创文章无法打原创标,但它们遇到的问题更为奇葩:该文先被腾讯新闻 App 转载,然后微信公众平台的系统,又根据腾讯新闻 App 的链接,认定该文属于“时事新闻”,不可标原创

平台政策对此现象的具体表述为:

“公共内容:公众共享的信息,比如‘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比如重要会议的讲话内容、重大新闻报道等。”

但是虎嗅的遭遇却表明,后台有可能会把所有来源是腾讯新闻 App 的稿子都认定为是“时事新闻”。

一篇文章在多次转载后丧失初始来源,是“XX 号”时代的一个通病,这也严重影响了诸如 NewsGuard、“西方媒体查一查”等事实核查类浏览器插件和网站的运作。微信的原创标机制并没有比别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必须靠作者自行申诉,等待人工处理,或者干脆发文章伸冤。

这年头坚持全原创输出的创作者们,有几个没在自留地当过一回“窦娥”?

有不少区块链产品号称可以解决文章的溯源问题,国内也曾有依据上链记录作为法庭判断抄袭的证据的案例。不过,对每一个号称能彻底解决文章原创证明问题的区块链方案,航通社作者都保持高度的怀疑。

早在去年“差评”险些被腾讯投资的风波中,就有人举出区块链新闻社区 Steemit 的例子。Steemit 通过写文章获取 token 的方式控制文章产生的收益如何流通。我们在讨论中如是说:

“现在差评的问题不是它没有抄别人的实际证据,而是它抄则抄矣,你能对它怎样?如果它坚持不上你的链,自己做一个,没准比你的 token 能分到的实际钱数还多。如果你家全原创的曲高和寡,没有购买力强的人群在你这,你 token 再多也只是通货膨胀而已。”

Steem 公司于去年底裁员 70%,并将亏损归因于币圈波动。

至今我们也没再看到一个能比微信原创标更有效实现了内容维权目的的案例。包括微信自己的尝试——它引入了一个专家团来对付“原创声明”无法覆盖的“洗稿”行为,通过专家合议判断稿子是不是剽窃。但除了专家忙不过来,只能处理典型案例之外,整个机制本身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也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

这就是“腾讯”公众号刚刚丢掉的东西的宝贵之处。原创标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现存所有选项中最不坏的一个。毫不夸张地说,谁能比它做得更好,谁就是中国内容创业者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Px2FvSacdr1iRKixyc5i_Q

[2] https://mp.weixin.qq.com/s/6wQgJbzDJoCEDns0UdGCBA

[3] http://tech.qq.com/a/20190507/008134.htm

[4] https://mp.weixin.qq.com/s/1_2kfo1VkrFwYYWLvkIujQ

[5] https://cn.technode.com/post/2013-06-06/40050749988/

[6] https://techcrunch.cn/2014/01/20/36kr-stop-stealing-techcrunchs-posts/

[7] http://tech.sina.com.cn/i/2011-06-08/15345623475.shtml

[8]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1/06/09/post_81.html

[9]https://mp.weixin.qq.com/s/FX8bWnSn-Bbd-_t0cpo0cA

[10] https://www.tmtpost.com/2607307.html

[11] https://mp.weixin.qq.com/s/U7HFq9DzTx-7P0i5k3yyWw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原创标”与原创  原创  原创词条  “原创标”与原创词条  
热点科技

 长江3号洪水,正在形成!

23日,综合研判湖北省防汛基本态势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认为,由于长江2号洪水正在湖北省推进,同时近期长江上游发生强降雨,长江3号洪水正在形成,荆江大堤及以下...(展开)

热点

 产品经理日报第908期|微信证实...

哈喽,你我相约七点半,产品经理日报继续为您带来今日最新的资讯:今日,微信方面对外证实,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确实在推进中,已经在做测试,相信近期会和大家见面;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