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语言,一种完美无瑕的语言。——巴菲特
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唐朝
当我们需要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财报就是最好的分析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对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但是由于这六个会计要素的分类过于笼统,不足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各利益相关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所以每个会计要素又被进一步细化为多个“会计科目”。
可以说会计科目就是财报报表的细胞,读懂财报必须从了解科目开始。为便于理解,可以把会计科目置于三大报表的具体场景中进行解读。本文将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科目开始讲起…
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该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相当于在这一天为公司拍的一张“照片”。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编制而成。其中,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是股东真正享有的财产。
由于资产和负债都是有凭有据可直接度量的,而所有者权益只能通过两者相减间接推导而来,所以将上述恒等式写成“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才更精确,不至引起歧义。
正如上图所示,我们实际看到的资产负债表都是左边列示是钱的去处(资产),右边列示的是钱的来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又根据变现的难易程度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负债根据还款的紧急程度,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并且每个分类下具体科目按流动性高低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这种分类方法非常便于债权人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但从投资者的角度,唐朝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这本书中对资产的分类方法更值得参考。
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其中,其他货币资金是指因特定目的存在银行的钱,包括外埠存款(用于异地采购)、银行汇票存款(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取得银行本票)、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取得信用证)、信用卡存款(取得信用卡)、存出投资款(用于证券投资)等。
分析要点:货币资金应与短期债务和经营需要相匹配。
若货币资金留存过少,则公司有可能会陷入短期债务危机;
若货币资金留存过多,则可能说明公司的资金运用能力较弱。
二、经营性相关资产
(1)应收票据
假设公司A(售货方)卖给公司B(购货方)一批货,但B没有马上付款,而是给A公司一张汇票,则这张汇票对A来说就是“应收票据”,对B来说就是“应付票据”。
应收票据有两种,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有银行的信用保障,如果B公司没钱付款,则由银行来付款。而商业承兑汇票没有银行的信用保障。
分析要点:从应收票据的结构看企业的市场地位。
如果应收票据基本都是银行承兑汇票,说明企业产品热销,市场地位高;
如果应收票据中有大量的商业承兑汇票,说明企业产品销售不佳,市场地位低;
如果应收票据中商业承兑汇票占比突然增加,说明企业放宽了销售政策。
(2)应收账款
假设公司A卖给公司B一批货,但B既没有支付现金也没有提供汇票(打白条),则对A来说就形成了“应收账款”,同时对B来说就是“应付账款”。
分析要点:
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如果公司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但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却非常小,则公司可能存在造假嫌疑(案例:蓝田);
如果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增加,则要么是公司放款了销售政策,要么是公司提前确认或虚增收入。
2)账龄及坏账准备
a)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变成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
b)企业可以改变坏账计提标准从而操纵利润。
(3)其他应收款
会计上对其他应收款的定义采取的是排除法,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即所有与主营业务无光的应收、暂付款项均放进该科目。
分析要点:其他应收框就是个垃圾筐,金额越小越好。
(4)长期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是指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融资租赁是指公司A买个大件租给公司B使用,租期内B向A按期支付租金。租约到期后A可根据合同约定将这个大件卖给B或自己处置。
递延方式分期付款,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分期付款买东西。比如,一台5000元的手机,一次性付款买的话是5000,但如果分12期付款,总额就要付6000。在卖家的资产负债表上,就应该计入“长期应收款”科目。
(5)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公司尚未拿到货时支付给供货单位的定金或货款。
撇开道德和法律,没有一家企业不希望卖给别人东西时能早收款,买别人的东西时能晚付款。如果一家企业的预付账款额度很高,则这家公司可能有瑕疵或猫腻。
分析要点:占营业成本的比例
如果预付账款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的市场地位低或信用较差;
如果预付账款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大增,说明公司信用继续恶化或虚增利润。
比如:通过购买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名义流出,再以收入的面貌流回公司虚增利润;预付账款的货物已经收到,企业为了少摊费用,将预付账款挂账从而虚增利润。
(6)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及相关原材料。
分析要点:
1)存货/营业收入
若存货占营收的比例增加,可能说明公司产品滞销或虚增利润。比如:通过加大生产降低存货单位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虚增当期利润;或虚构存货采购流出资金,再以收入的面貌流入从而虚增利润。
2)存货发出的核算方法
存货的出仓方式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3种。销售存货时采取什么方式出仓,可能会显著影响营业成本。比如,在通货膨胀时将“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可减少当期成本,增加利润。
3)存货跌价准备(可转回利润表)
企业可通过是否计提跌价准备或改变计提标准来操纵利润。
(7)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一般出现在农林牧渔行业,这些行业的公司由于产品数量、价值、品质不易计量,所以是造假高发区。如2014年獐子岛的爱玩捉迷藏游戏的扇贝。
生物资产又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比如:供出售的肉猪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种猪则是生产性生物资产。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消耗性生物资产是存货,所以计提的跌价准备可以转回,但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不可转回。
三、生产性相关资产
1.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经营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设备等。
分析要点:
(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优秀的企业一般倾向于加速折旧,以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利润(将利润推到以后的年份,可以将纳税义务延后);企业可通过改变折旧政策,调节当期和以后的利润。
企业可通过调节减值准备来调节当期利润。
2.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个中转站,通过消耗“工程物资”来创造“固定资产”。一旦建设完成,就应该转入“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不同的是,“在建工程”不需要计提折旧。
分析要点:
(1)长期挂账不结转固定资产
避免转成固定资产后的折旧,美化利润;
融资利息可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减少当期财务费用;
虚构采购流出资金,再以收入的面貌流入,增加当期利润。
(2)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不可转回)
企业可通过调节减值准备来调节当期利润。
3. 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即为在建工程准备的物资。和“在建工程”一样,工程物资的减值准备也不可转回。
4.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商标等。
分析要点:同“固定资产”,只不过固定资产中的“折旧”,在这里换了个词叫“摊销”。
5. 商誉
商誉只有在收购时才会出现。
比如:公司A支付3亿元收购公司B的股权,B的净资产是1亿。则,A公司将等于B公司净资产的1亿元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将超出B公司净资产的2亿元计入“商誉”。
商誉不用摊销,但每年年底需要做减值测试。如果确认减值了,需要从当年利润中扣除,且一旦扣除不可转回。
分析要点:
(1)金额是否合理
在收购时通过调节商誉和有形资产的金额分配,可以控制未来年份有形资产的折旧,从而影响利润。
(2)商誉减值准备(不可转回)
企业可通过调节减值准备来调节当年利润。
6.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费用,包括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分析要点:企业将费用放入“长期待摊费用”,可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利润。这个科目的金额越小越好。
7. 递延所得税资产
由于核算方式的不同,税务局计算的所得税和公司计算的所得税可能不一样。但是税务局是老大啊,企业只能听命按税务局的标准来交。当税务局计算的所得税超过企业计算的所得税时,企业多交的这部分所得税就会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转回抵税。
分析要点:关注递延所得税的额度及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转回冲减所得税费用,增加利润。
四、投资性相关资产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重分类。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公允减值变动损益”科目;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科目。
2.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债权为主)。
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可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科目;减值准备,计入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分析要点:
(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转回)
企业可通过大额减值准备将之前虚增的利润和收入毁尸灭迹;企业可通过计提/转回减值准备调节当期利润。
(2)是否重分类
企业可通过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调节利润。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净利润;外汇汇兑损益,计入利润表“汇兑损益”科目;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科目;减值准备,计入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分析要点:
(2)是否重分类
企业可通过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调节利润。
4.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即准备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的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其中,成本法计量,则持股对象的分红会影响公司利润;权益法计量,则持股对象的经营盈亏会影响公司利润。
分析要点:
(1)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不可转回)
公司可通过调节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来影响利润。
(2)股权交易价格
如果股权交易价格明显不公平,可能是关联交易美化利润。
5.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企业为了赚取租金或获得增值为目的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式有成本法和公允价值。采用成本法计量时,折旧计入利润表”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租金计入利润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减值时需计提减值准备(不可转回),计入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公允减值变动损益”科目。
资产科目总结:
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一般不可转回(3个例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消耗性生物资产)。
(2)投资相关资产的分析要点
科目选择是否合理?投资类资产放在不同的科目中会对利润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重分类的原因是否合理?重分类是必要的还是为了调节利润。
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是否合理?通过减值准备,特别是可转回的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3)关于会计政策和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
公司的会计政策的变化或指标上的异常变动,可以和同行比较、和自身历史比较、和最新的会计政策比较,看看是否有合理解释。如无合理解释,则可能有“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