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功能是社交类产品打入短视频领域的锋利武器吗?作者结合几款产品展开了分析。
Story(故事)功能最开始是由国外的阅后即焚Snapchat在2013年做出的第一个不是阅后即焚的功能。它允许用户记录一天24小时内的动态,其他用户可按照时间轴进行查看。但发布的内容仅保留24小时,超过24小时就会被删除,无法在被查看。
2016年Fackbook、Instagram也推出此功能,并将其放到首页的feed信息流的上方,以极高优先级占据首页的位置,让每个用户进入app时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关注的人的Story。
国内从2016年年末开始火起来的短视频风口,越来越多的短视频app开始出现,从一直坚持短视频的快手,到火山小视频,抖音等等的一些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7年7月新浪微博参考Instagram的形式推出微博故事,抖音短视频社区也推出抖音故事,keep也参照此形式发布了运动时刻功能,以故事功能强势打入短视频领域。
新浪微博、抖音、keep故事功能的对比分析和其优缺点
图1-新浪微博、抖音、Keep三款产品的故事功能对比
三个产品的该功能形式基本一致,优点也相差不大:
有利于通过视频图片引起共鸣,快速产生社交行为,从而建立关系链
有利于快速展示平台特色内容,吸引用户快速留存下来。
而共同的缺点是:
普通用户生产视频内容的心理成本较高,积极性不高
普通用户产生的视频内容趣味性不高,难以引起共鸣
普通用户产生的视频内容极难引起陌生人之间进行社交
故事功能是否适合以上的app?
1.新浪微博聚集了数量众多、各行各业的KOL,特别是明星。用户已经可以在电视电影等一些其他媒体传媒上认识了解他们,因此当用户进入app首页的时候看到自己感兴趣的KOL的故事时,是有很大概率会被吸引去观看的,进而提高用户留存。同时微博故事在发布、评论、加关注都有一定红包激励,更多地去刺激用户在故事上进行进一步的社交行为。其后续的表现还有待观察。
图2-新浪微博的微博故事及其红包激励
2.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社区,原有形式的短视频拍摄需要的学习成本略高,技巧性比较多。但故事相对比较容易拍摄,直接长按拍摄,加上滤镜即可。这个对拍摄者来说是比较友好的一个展示自己的一个功能。但是在抖音里,原有的高技术性、高趣味性的视频内容已经占据了比较大的位置,而且内容的曝光率会币故事更高(首页有专门的关注tab展示关注的人的抖音视频)。
故事的曝光率会较低,内容趣味性不高,而且评论、加关注等社交行为的产品交互设计并没有设计得比较突出,导致抖音故事的存在感比较低,用户感知不强,导致生产内容的意愿低,陷入恶性循环。如图中的比较有名气的彭十六发布的故事,在4小时内没有一条评论。
抖音在最开始推出此功能时,其展示方式为,初次进入app,固定展示在顶部,原有的短视频内容下移。这其实是影响了用户最初进入到视频流的沉浸式体验的,用户每次都需要手动关闭故事,再观看主要的视频内容。近期可以看到,原来的抖音故事从初次进入固定显示在顶部,变为了隐藏显示,开始有意去削弱这一块展示优先级。个人觉得可以把故事内容往首页的关注tab里面放,用户可以在观看关注的人时观看到对应的内容,进而进行社交行为。
图3-抖音故事的形式及其产品功能设计
3.Keep作为一个健身领域的垂直社区,动态tab下热门的内容非常多。原有的视频、图片的内容是相对比较优质的。但原有的视频内容发布隐藏较深,且正常发布的内容比较难出彩,一般用户会选择使用其他app进行视频拍摄,然后再将视频发布到keep中。现在运动时刻其实对这一方面是有所补足的。首先其发布按钮放在动态的同等优先级上,让之前使用动态发布视频的用户留意到这个功能,增加其内容产出。同时在热门顶部展示入口,让用户更多地看到用户发布的内容,增加可消耗的内容,提高用户留存。
但是keep的的主要用户是对健身感兴趣的用户,内容发布者往往是在健身领域有一定威信,或者是一些在健身上获得一定成效的用户。此类型用户一般会以自己的身材为傲,会更偏向记录自己的健身成果,更希望获得成就感。但运动时刻仅保留24小时的机制对让发布者获得成就感并没有太大贡献(因为获得的评论会消失,获得的关注会保留)。
图4-Keep的运动时刻产品功能设计及其发布入口
故事功能相对于产品内部原有的专业水平更高的视频内容,更多关注的是用户本身的平庸生活化的视频。如何去刺激用户去发布故事、对故事进行评论点赞,是以上产品都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看来就只有微博在这方面做的好一些。故事功能在社交app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像instagram那样成功,还有待观察。以上是一些个人没有数据支持的一些个人见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