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内音乐类演出市场分析:音乐类演出的市场份额、竞争和机会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数字音乐发行量的下降,音乐类演出市场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试着从数据入手,去窥探下音乐类演出市场存在的一些机会,或许是下一个风口也说不定。

一、音乐类演出的市场份额

我们定义的音乐类演出包括:演唱会、音乐节、livehouse、音乐现场在线直播。

以下数据为2015年音乐类演出的市场情况:

从上图结合其他数据可以看出音乐类演出的几个特点:

①观众数远远大于演出场次。每场演唱会接近3600人,每场音乐节2.5万人,在线直播当然更是惊人。这只是观众数,实际的用户数会更多。

②客单价高。演唱会的平均票单价是436元,音乐节是127元。并且不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饮食消费费用。

③增长速度快,但总量小于国内其他类型的演出。援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0.19万场,比2014年上升35.71%,票房收入31.80亿元,比2014年上升23.78%。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类型的演出,但是总量小于专业剧场演出(70.68亿)、旅游演出(35.71亿)。(专业剧场演出包括音乐、舞蹈、话剧、戏曲、儿童剧、曲艺杂技等)

④总量远小于国外音乐类演出市场。根据pollstar的报告显示:2015年北美演出市场69亿美元,演唱会超5000万观众。

⑤演唱会的头部效应明显。50%的大中型演唱会吸引了90%的观众,产生了95%的票房。这很好地说明了周杰伦、五月天的演唱会门票是多么炙手可热。而一些小明星其实是比较难生存的。这种情况激发了票务市场的繁荣。各种票务网站、淘宝店、黄牛、网友只要能通过渠道拿到少量票就可以有利可图。livehouse受限于场地因素,无论是观众还是销售额都拉出了一个长尾。

总结一下:国内音乐类演出市场是一个高客单价、用户数大于sku数、增长迅速但是体量远小于其他类型和国外市场、且具有长尾特性的一个市场。

二、音乐类演出的市场竞争

由于这部分没有直接的数据,所以只做了票务网站的流量分析和竞品对照分析。

票务网站包括大麦网、永乐网、微票儿、西十区。对比网站:1号店、蘑菇街、聚美优品。

2016年9月份的流量数据如下:

可以看出大麦网的流量在票务网站中最高,甚至超过聚美优品和蘑菇街。每天接近10万的visit。而永乐网、微票、西十区的全部流量之和也没超过大麦网。

其次,大麦网在每个visit的浏览时间、每个visit浏览页面、跳出率都由于其他票务网站(微票貌似数据有异常除外),但是低于电商网站。

2016年9月份各网站流量来源:

大麦网、永乐网、西十区超50%为搜索流量,直接流量少。这可能说明票务网站还没有建立起太强的品牌效应,用户并不想在票务网站里逛起来,而是通过搜索相关的演出再链接到票务网站。微票由于拥有微信票务入口、手机QQ票务入口,直接流量就高很多。

票务网站的推荐流量是显著低于电商网站的,可能与业务相关,因为票务网站的用户始终以演出为中心,如果没有喜欢的明星,再好的广告也是不投巧的,反而在搜索流量上投入是合理的。

总结一下:大麦网独占鳌头,票务网站有独特的流量构成,但是用户并没有在网站里逛起来。

三、音乐类演出的市场机会

①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就是长尾市场。当线下的商品种类太少,就出现了电商,他可以提供数亿的商品。当我们不再满足于有限的CD,就出现了iTunes,他有一辈子听不完的歌曲。随着国内选秀节目、养成系造星、独立音乐人的崛起,音乐类演出的sku在迅速形成长尾市场。当前票务网站只关心位于头部的国内演出,而忽视了各地的小演出以及国外更为广大的演出

②国内的音乐类演出市场显著低于国外市场。针对演出爱好者的国外演出服务一直还停留在豆瓣上的私人组织。国外一家名叫Festicket的公司,已经从2012年起开始为音乐节爱好者提供音乐节入场券预订、交通和食宿等一条龙服务。今年已经完成了B轮630万美元的融资。

③无论是网易云音乐、还是音乐脑残粉、亦或是听歌鄙视链,都在向人们表明音乐是一个能引发双方共鸣以及归属感的好工具。不过一起去看演出的想法仍然需要去贴吧、Q群大肆聒噪才能激起阵阵涟漪。就不能友好且简单地约约约吗?

④直播是一个风口,无可否认。但是前期的版权投入、技术投入都比较大,现在也只有乐视、腾讯等财大气粗的主在玩。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是直播演出类网站思考的未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演出  演出词条  音乐  音乐词条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词条  份额  份额词条  竞争  竞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