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进入了互联网创业的寒冬期,但是在社区O2O领域依然掩盖不住创业者们火热的心,年终将至创业者们也是在积极的制定来年的计划,笔者最近也是与很多的创业者进行了交流,大家的激情与对行业的发展无疑是充满期望的。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和沉淀,社区O2O的创业方向大致分为了两种,一个种是以社区便民服务店为主的所谓的重线下重服务的模式,另外一种就是以社区社交来引发共享经济的轻模式,最近通过与创业小伙伴们的交流,大家对于社区社交和共享经济还是比较感兴趣。
为什么很多的小伙伴对于社区社交比较感兴趣,除了美国的nextdoor和共享经济影响之外,其实更重的原因在于快速的扩展市场,在以上的两种模式下,第一个无论是从扩张的速度和运营的成本上对于小资本的创业者来说难度是比较大,所以社区社交综合来评估更适合小资本创业者。
社区社交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目前市场上的很多社区O2O平台都有社交的功能,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社交的初级体验,仅仅实现了基本的群聊和发布话题的功能,而且大部分平台社交只是作为一个功能点来嵌在平台上,而没有深度的开发。
如果把社交作为平台的核心来做的话,那么我认为从功能架构上就要深入的探讨了,根据笔者的一些经验认为以下几个维度是大家在做产品架构的时候可以考虑的方向和关键点
第一,人基于地理位置的维度属性,那么一般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坐标点,分别是生活坐标、工作坐标和移动坐标,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地,工作地和外出地都是我们的实际的所在地,那么根据不同的坐标点是可以触发不同的使用场景的,也就是说地理位置是社交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尤其是共享经济的应用,地理位置是一个对服务功能很好的筛选条件,但从整体来看,生活坐标是最重要的,工作坐标和移动坐标这两个功能点是否放到平台中来,我认为前期可以考虑进来,但是不一定上来就做开发。
第二,人基于社区的属性,那么这里我们也可以分为三个坐标点,分别是家庭坐标、社区坐标、商圈坐标,其实产品的功能需求更多的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需求而非意淫,社交更是了这样了,所以每一位注册进来的用户我们也要结合实际的生活场景来做相应的标签,那么比如家庭坐标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每个人在家里都有自己的称呼地位,社区坐标这个我认为大家可以等多的发散一些,多结合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每个人会有信用值的成长体系,会有村长、书记等管理人员(大家可以发散思维),让这个社区变得可以更加真实,再比如投票等功能的设置,可以大大增加社区的活跃度等等,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存在感和参与感。
第三,平台的生态属性,社区的建立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同时也是多方机构来共同参与的,所以生态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个是基于独立小区,对于独立小区来说仅仅是小区居民来发声是不够的,物业、业委会、居委会、公安等等一些行政机构都可以是里面的一份子,这一点可以参照nextdoor,对于第三方机构可以采用邀约入住的方式,小区是独立的,但是小区与小区之间针对一些功能是可以开放的,比如涉及到共享经济或社区活动方面的,是可以开放出来,否则单独一个小区会的贡献价值是有限的。
单纯的IM聊天功能对于平台来说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何况如今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所以关系网的建立是很重要的,我在以上提到的三点我认为还是要以单个的人为原点与家庭、社区、地位位置等等建立关联,只有用户在这里具有了很强的关系网,那么这个平台的价值才会更大,用户才会有依赖性和粘性,用户所替换的成本才会更大。社区社交是从弱关系到强关系的一个过程,届时才能达到大家所说的打破钢筋水泥这道围墙,而所有体现的功能也是基于以上所提到的关系属性所展开的,所以从产品的架构来看,平台里面是有一个很强的关系网在支撑着平台的发展,这也是核心所在。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是一定会遇到,那就用户的真实性,那么对于社区社交类的产品来说,要想保证平台的健康发展,用户的真实性是一定需要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来甄别,目前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与物业合作通过物业的业主资料来进行判断,但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想快速复制更是很难的。那么针对用户的真实性是一个探讨性的话题,但要进行实名认证而且是非常准确的,其实操作起来还是很难的,那么可以进行粗略的认证,比如通过用户上传电费、水费、快递的单据可以进行一个识别,在实际的运营中可以在逐步完善用户的真实性,所以如果想快速打市场的话可以先进行一个粗略的认证。
共享经济最近比较火,也有些平台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已经融到了资,那么我认为在稳定的社交环境下才能走的更远,因为同样面临是安全和信用等问题,在稳定的社交关系下也能更好地避免这个问题,邻里共享是大的方向,也是社区社交引申出来的一个业务模式,但是我认为这种模式是需要基础的,否则很容做成第二个58、淘宝。以上的分享希望能给准备做社区社交的小伙伴带来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