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头盔热”被泼冷水,到底多少人因此一夜暴富?

来源丨金角财经 作者丨周大锤

公安部改口了。

原本定于6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盔一带”,将暂时只对摩托车做出处罚,至于电动自行车,则以宣传引导为主。

5月18日刚刚冒头的头盔概念股,转眼就一路滑坡。三连板个股南京聚隆率先跌停,伊之密、新日股份、三夫户外,以及经历过涨停的国立科技等刚刚起飞的热门股票,迎来不同程度下跌。

政策就是指挥棒嘛。

风口上的头盔

4月底,活跃在朋友圈的微商们,突然开始改卖头盔了。

一切起源于公安部的一纸公告,称6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展“一盔一带” 安全守护行动,带是指安全带,盔则是这次热潮的主角,头盔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在致死原因中,有约80%为颅脑损伤。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精彩弹幕,尽在客户端 

在公安部给出指导意见后,江苏、浙江随即出台管理细则,凡不按规定戴头盔的,罚款,最低20,最高50。

差不多一个头盔的钱。

政策箭在弦上,买头盔,一夜之间成为刚需。淘宝头盔品类下,销量前十五的产品,个个月销破万,卖得最好那款,价格高达198,已经有超过三万人收货。

根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计算,5月以来,摩托车及电动车头盔成交额同比增幅接近400%。

销量剧增,价格自然也得抬一抬。以野马一款电动摩托车头盔为例,原价51元,一周翻5倍,涨到258。

就连普通工地安全帽都被带动,从8元涨到13元。

一头是年初炒口罩的倒爷们横冲直撞,通过反复倒手让头盔层层加价;另一边,看见价格水涨船高,部分厂家则停止放货,等着捞笔大的。

头盔市场,俨然一片淘金热土。

嗅到一夜暴富的味道,乱象接踵而至。5月18日,义乌市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警情通报显示,针对购买头盔的诈骗案件已经出现:“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QQ群发布出售头盔信息,以货源紧张为由,抓住被害人急于囤货的心理,后以收取贷款的名义实施诈骗,作案手段与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诈骗案件类似”。

透支,往往在过热以后

和“口罩热”不同,能分到头盔这杯羹的,只有极少数人。

正常情况下,头盔的生产周期长,产量也不算大。这严重限制了产品的流转速度。

普通头盔厂一款产品对应一套模具,由于注塑这道工序有周期参数,按照一分钟出一个壳体计算,一天24不停机也只有1440个产出。要提升产量,就必须增加模具数量,而开模的成本并不低。

由于产能有限,原先需求也一直较为稳定,头盔生产企业通常不会有很大设备投入和产能冗余,每日产量超过2000就算大厂。

“一盔一带”新政带来的头盔需求短期集中爆发之下,国内新增需求,缺口接近2亿。

受热潮影响,头盔相关行业跟着起飞。联系最直接的原料ABS工程塑料,价格普遍上涨1000-1500元/吨,个别牌号涨幅接近2000元/吨,EPS的涨幅则在100-200元/吨。

其他复合材料、玻璃钢等厂家,也迎来一场短暂的春天。

根据天眼查数据,国内目前经营范围为“ABS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头盔”的企业有16万家,其中近七成头盔产业相关企业注册成立于5年之内。

2012年开始,我国头盔产业相关企业数量开始快速增长,至2017年增速登顶,从7.88%上升至21.09%,之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旧维持在19%以上。

而本次新政冒出风头后,仅仅从4月21日到5月18日,就有3,503家头盔产业相关企业进行了工商局登记。

大量热钱涌入头盔行业,一纸公告,撬动无数相关企业鸡犬升天。

这场热潮并不会持续太久。

头盔不是口罩这类易消耗品,使用频次限制下,注定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风口”,等热潮退去,过剩的产能只会成为反噬行业的陷阱。

第一波进场的人或许能盆满钵满,但随着政策调整、产能提升,价格回落之后,接盘者们很可能血本无归。

热潮背后

中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及销售第一大国,年产量高达3000多万辆,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接近3亿。

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相关讨论及规章制定由来已久。

2011年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最早对电动自行车作出原则性界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后来的新国标等规定,则是通过统一安全标准,对电动车进行越加细致、规范的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障安全。

根据统计,仅2013至2018年五年间,全国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就有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

这次风口浪尖的佩戴头盔,也试水已久。

2017年3月25日,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其中“倡导驾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电动)轮椅车上道路行驶时佩戴安全头盔”的条款,是第一次将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佩戴提升到交规层面。

然而没有强制力的倡导,收效甚微。

截至2018年7月,上海的电动自行车头盔使用率仅为12.5%,乘客使用率仅2.0%。终日与电动自行车相伴的外卖行业是使用率最高的群体,佩戴率达到34.3%,这其中,有外卖平台对佩戴头盔做出硬性要求的功劳。

人们不愿意佩戴头盔,除了嫌影响发型、影响视线、佩戴头盔麻烦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电动自行车头盔缺乏统一安全标准。

截至目前,国内只有《摩托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使用范围更广、涉及人群更多的电动自行车头盔,则只有行业协会制定的《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团体标准》,仅在电动自行车头盔生产较为密集的乐清市推行。

没有行业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难以确认,甚至有可能在碰撞中部件碎裂,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眼下,一切都还没准备好。政策,推得太急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泼冷水  泼冷水词条  暴富  暴富词条  头盔  头盔词条  因此  因此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热点

 消失的共享单车去哪儿了?

消失的共享单车,遗留的一地废铁。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大家都不陌生。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最佳方案,共享单车在资本助推下,曾占据大街小巷。橙色、黄色、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