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看就懂的微单购机指南

最近各大电商大促,又到了入手相机的好时节。咨询相机的童鞋渐渐多起来,除了心水的单反选购,微单由于体型小巧,也常常在大家的购物车里。写下本文,供购机参考,希望全新的一年,你能买到自己心仪的相机,留下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本文主要写给没有数码相机,想要初次购买微单的童鞋观看,也会照顾到升级器材的需求。为了方便理解,除了微单,我还会将其与卡片机、旁轴相机等“小相机”做对比。指南有其时效性,使用时请配合其它文章,以达到更好效果。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努力准确,但难免有错,还请轻拍,我会及时更正。

需要说到的是,“微单”是索尼注册的商标,更加广义的说法是“无反”,但为了描述和理解方便,下文统一使用【微单】。

经常大家说到微单,心里总有些约定俗成的念头,觉得主要是轻,便宜,画质一般,赶不上单反。

那我们来看下索尼全画幅旗舰微单A9的售价及重量

作为对比,选取佳能全画幅旗舰单反1d2和尼康全画幅旗舰单反D5

A9加镜头差不多是3斤的样子,全画幅大单反根据镜头不同,差不多4斤以上,你可以找相似物体掂掂重。

至于画质对比我没有发言权,发一些我用索尼A7入门款配50定焦拍的照片,还有尼康全画幅D610配金圈85的照片对比,价格差不多是8000vs20000,我把它们混在一起,你能猜出哪张是哪个相机拍的吗?

是不是轻的相机就一定价格便宜呢?比如这款1斤的?

或者下面这款1斤多的?

写到这里,真想把以上论斤称带回家。

看到这里你的内心定是崩溃的,鱼老师,我怀里揣着5000元买微单还以为绰绰有余,你就给我看这个?不要着急,我就是举一下例子,不要被约定俗成的想法所限制,微单不一定轻,轻的相机不一定便宜。在买便携相机的路上,如果你又多金又要画质爆好又想要轻,那上面的“小相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而更多的人和当初的我一样,预算并不多,就想买个入门家用相机,在入门微单和单反之间徘徊。换位思考一下,在我是萌新的时候,觉得微单是什么?就是个画质更好的卡片机,或者说微型单反嘛。

先来了解下相机市场的类型关注度。

你可以看到,传统入门级卡片机的地位已很尴尬,主要不是来自新的相机产品,而来自于手机的正面竞争。各大厂商争奇斗艳,虽照文案说的碾压单反暂时还做不到,但入门卡片机终究被组团碾压而过了,我觉得再过几年入门单反也快了。 通常同学问我2000预算,不想太重也不想导照片麻烦还要能自拍,我都会推荐她加点钱,直接买旧款的旗舰手机。如果你有iphone却觉得不太会拍?我推荐官方教学。

现在手机摄影越来越热,你听过许多手机摄影大赛,却不太听见卡片机摄影大赛。

预算2500元左右,依然有推荐的相机,那就是索尼的rx100,入门黑卡,变焦镜头28-100mm覆盖日常焦段,最大光圈1.8实现也可实现正常虚化,如果你并不想升级镜头或机身,这个机器可以购入,但我会更推荐升级版的黑卡,就不是这个价位了。

预算4000左右,推荐索尼的A6000系列,如果选择双镜头套装,差不多是5000。符合一般同学购买入门单反的心理价位,套头焦距满足风景,大光圈50拍人像和特写都行,机身才285克,而iphoneX重量174g,只比手机重一点,除了黑色也有白色,很适合女生。

如果你预算多,也可以购买a6300,6500虽然更新,但这个价位我更会推荐a7

这个价位市场上另一款热门机型,就是佳能的M6,343g要重一些。

如果你问我选哪个?大单反看起来都有点像,微单则有了更多外型选择,在同个价位会推荐看外型,一眼看过去哪个顺眼就优先考虑,毕竟入门价位的画质差异很小。

接着看镜头群,虽然是微单,也可以像单反一样换镜头。你可以很容易查找到不同品牌对应可购的镜头。其次再看朋友和保修,看看身边用什么品牌的朋友多,交流也是很大的乐趣。或是喜欢的摄影师用什么品牌,别低估喜欢的力量。很重要一点是,本地是否有正规的官方售后?具体可去官网查询。虽然我的相机没怎么出过问题,但习惯一年去做一次整机清洁,这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我买微单很简单,宅男喜欢玩游戏,从psp到ps4,习惯性的买索尼产品。而如果你一直都用佳能产品,那M6就会更适合你。

再往上走,到达8000的价位,除了大家熟悉的索尼全画幅微单A7系列,许多爱好者喜欢的富士也会加入进来。其实富士在3000-7000价位也有多款微单,如果喜欢富士的复古外观和胶片滤镜,入门可以考虑下面这款。

到8000左右,基本是中端大单反的价位,画质和材料等都完全满足初学者的需求,之前同学问我富士这两款价格一样,看起来也差不多的相机怎么选。

x-e3和x100f颜值都很高价格也一样,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无反相机,可以更换镜头,和广大单反和一样,所见即所得。而旁轴相机则不同,除了有视觉差,也无法更换富士的各种镜头。买这个价位的同学我想还是对更换镜头有兴趣的,如果你喜欢布列松或者马克吕布等马格南大师,用旁轴相机扫街,不喜欢折腾镜头,更喜欢的是“不打扰的街拍”。可以考虑入x100f,要是你不认识他们,还是买正常微单吧。

这个价位开始,是索尼微单的主战场,A7系列。系列机型众多,外型一眼看过去没啥区别,价格却从7000-20000不等。我将在下一篇长文中详细比较细微差异。

总结下微单机身的选择:

喜欢复古外型和胶片感色彩的推荐富士,喜欢索尼系的选择a6000入门,或a6300升级款。到达7000的预算就可以考虑A7系列。旁轴相机对初学者学习和升级有一定难度,建议了解之后另入。我主要推荐这两个品牌是市场份额大,镜头群广。其它品牌当然也有狂热爱好者,能拍出非常好看的照片。这里只是一家之言,请与相关文章综合阅读。

其实给A7买个皮套,也可以稍微复古的~

以上是机身选择,接下来说镜头。相比大单反,前几年微单镜头群比较小,而到了2018年,常用焦段都已覆盖,可以放心购买。索尼和富士镜头群比较丰富,大家买可换镜头的无反相机,延展性也是后续考虑的重要参考。

通常购买套机附赠的镜头,都是变焦镜头,外出拍风景足够,拍细节差了点,我会再推荐一个50定焦。微单套机+50定,一近一远,双头走天下,重量也可以接受。

再简单介绍点焦距的概念。大家常在微单套机镜头上看到16-50mm,或者28-70mm。这些数字(焦距)发生变化的镜头,称为变焦镜头,直观来说可以拉近拉远。而如果只有一个焦距,比如50/1.8,那么拍照基本靠走,但是这类专精一个焦距的镜头画质通常更好,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大光圈,拍出虚化的效果,现在双摄手机追求的也就是这种感觉。

大光圈镜头可虚化

套机镜头可变焦拍风景

相比大单反,微单的镜头群要相对小些,并不是说微单镜头就一定不够。索尼系也有大师G镜头,售价依然过万。我自己现在用的只是A7入门镜头和下图右边的FE50/1.8,A6000系列用左边半画幅镜头

富士的两款常见定焦。35mm相比50更远一点,适合拍摄带环境的人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索尼同一个焦距,还有蔡司镜头。我没有追求是因为已经有尼康全画幅的三个金圈镜头,想在微单上挑战自己,如果能用A7入门款拍得足够好,说明有进步。我用微单只是当副机,你大可不必学我,预算足够的话,直接买更好的机身与镜头,但这个时候要把重量考虑进去,越好的镜头通常越重。

最后整理一下微单购机思路:

1确定自己的购机预算区间 2看自己是否有明显的品牌倾向,查找该区间内,自己喜欢相机的样子(复古或新潮?) 3根据自己最常见的使用场景确定镜头。方便构图的套机镜头建议买,再买个对应品牌的大光圈定焦镜头。35适合拍场景人像,50拍半身和小物,85拍特写。我自己倾向于50,因为喜欢的摄影大师常用此焦距。

之前出去旅行,就带的微单套机和50定焦,重量减轻许多,旅程感觉轻松很多,拍照也并没感觉巨大差别。我更在意旅途的心情,胜过光圈快门等参数。我们学习相机,也许并不是为了变成器材党,而是为更了解摄影,了解手中的相机,当你想要留下生命中的重要瞬间,它不会给你掉链子。其实很多时候掉链子的都是人,却全都怪给相机,至少大部分时候出错的都是我,而不是手上的机器。

下面与你分享一些微单拍摄心得:

青城山的山顶,看到水缸很美。用套机镜头拍摄。

雾气迷蒙的山顶,天青色等烟雨

钻到花枝下,拍摄出头顶的花漾

苍山遇雨。想拍出清晰的雨滴,对焦需要很精准,用全手动拧对焦环。

水中游鱼,用定焦大光圈可以得到的高速快门,凝固水皱起和鱼的游动。

回程看见洱海扁舟,套机镜头拍摄。

购买相机对工薪阶层来说不是一笔小数,希望看完文章的你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相机。有不清楚也可留言询问,我会尽量为你解答。春暖花开的时候,带上喜欢的相机,轻快前行吧。

更多实用摄影干货:

器材购买:买单反 买微单 索尼微单详解 入门必备配件 器材使用:光圈使用 快门使用 全手动使用 摄影讨论:适合初学的镜头 器材还是技术重要? 初学摄影七个误区 实用摄影构图法 旅拍常见用光 拍照如何更好虚化? 主题摄影:美食摄影妙招 青海湖辽阔天地 曼谷蔚蓝海天 雾凇白色天地 北京秋叶灿烂 成都的秋意浓 雨与稻田大理 ****光与影 韩城喜乐影记 在火车上拍天路 看舌尖学构图 摄影App:snapseed使用

喜欢摄影的微信可以加起来~

摄影 生活 旅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看就懂的微单购机指南  购机指南  购机指南词条  
热点

 理想的社交情怀 | 社交是为了更...

无论最后的走向如何,做社交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共建和谐社会。昨晚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微博,看到介绍“寻”产品的文章,里面提到几句非常有情怀感的话,让我...(展开)

热点

 深度:深析知识付费领域中的KOL

2017年知识付费浪潮来袭,此领域从“四国之战”到群雄逐鹿,市场发展态势迅猛。而KOL作为知识付费服务的核心提供者,在这一场知识付费浪潮中为什么可以实现知识变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