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哥)
疫情地图,这一个多月来,被高频使用。绘制疫情地图的平台很多,包括各大媒体、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等,其中,丁香医生疫情地图表现亮眼。截至2020年3月1日,丁香医生疫情地图的浏览量达到了27.1亿人次。
丁香医生疫情地图的1.0版本,从创意到上线只用了1天。最初的功能很简单——地图模块、详细数据、疾病常识,几个用户最急需的功能被放在了最优先的位置。随着疫情的进展,这款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辟谣、线上问诊、个性化日报等功能陆续上线。
在疫情中,丁香医生将疫情信息的整合做成了一种“公共产品“。此前,他们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邀请,共同生产包括疫情地图在内的内容产品。现在,丁香医生的合作伙伴还扩大到了学习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级平台。
其实在这之前,丁香医生就已凭实力“出圈”。2018年,它的一篇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直接导致了权健帝国的坍塌;在微博上,丁香医生化身“医学科普斗士”,从薛之谦怼到高晓松,用幽默易懂的语言传递医学常识,深受网友喜爱。
丁香医生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丁香园的C端产品之一,它的背后是丁香园的专业科普团队。而丁香园背后的男人,名叫李天天。
上线疫情地图的时候,李天天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尽可能的去传递更多的信息,“在未知却有风险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民众和专业人士其实是会恐慌的,只有信息的透明和完整,才能更好的消除恐慌。”
20年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李天天创办了页面简单、略显粗糙的丁香园网站,让李天天没想到的是,此后的二十年,他随手“种下”的紫色丁香开得漫山遍野,并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掀起波浪。
一个医学生的意外之作
20年前,一个简单的PubMed文献数据库让李天天惊喜不已——原来借助互联网,文献可以触手可得。这颠覆了李天天的认知,使他走在了同龄人前面,甚至在后来改变了他既定的人生轨迹。
李天天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医学世家,在他大概 7、8 岁的时候,因为饮食不注意感染了中毒性痢疾,李天天抗生素过敏,但为了控制住病情,医生冒着风险给他上了抗生素。万幸,李天天没有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挽回一命。
他儿时的梦想就是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经过这件事情,医生的形象在李天天心中又高大了不少。
后来,李天天如愿考上哈尔滨医科大学,1999年他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同校的肿瘤免疫学专业的研究生。
2000年,在读硕士期间写论文的时候,李天天和同学,隔三差五要跑到图书馆去一本本的翻阅过往期刊,“拷贝文献摘要还要缴费,又不方便又贵”。
有一天,室友告诉李天天可以用PubMed检索文献,将信将疑的李天天尝试着用了一下,这带给他从未有过的快捷感。
李天天想:自己能不能建立一个专门的医学文献检索的网站,解决查阅文献不便的痛点?
有了想法之后,李天天便一头扎进去,开始自学DreamWeaver。2000年7月,丁香花开满了哈尔滨医科大的校园,彼时,李天天的自学成果初见成效,他把准备许久的网站文件上传到网易提供的50M免费空间里,随心取了个“丁香园”的名字,“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就这样诞生了。
李天天说,他没见过丁磊,如果有机会见到一定要感谢他,如果没有网易提供的50M免费空间,就没有丁香园。
曾两次差点“夭折”
相比于在学业上的“一路开挂”,李天天的创业之路却并非坦途,他的丁香园曾距离“夭折”只有半步之遥。
2002年,还在读书的李天天为了挣生活费,在哈尔滨创办了一家英语培训小公司。在那个时候,一对一的外教小班授课在哈尔滨还是新鲜事儿,李天天的培训公司也迅速地打开了市场。
可很快,当地的派出所、税务局、政府办事人员找上李天天,借着了解企业发展之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免费蹭课学习。这让李天天感觉到,家乡的创业氛围不够友好。
与此同时,丁香园经过两年的沉淀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认可。2002年5月,依靠文献检索服务积累了一批专业人士的丁香园,转型做医疗专业论坛。
李天天想把丁香园网站正式注册。2003年,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李天天拿着准备好的申请资料到卫生和药品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前置审批,但对方并没有直接受理,而是送给他两句话。
“你的想法很前卫,但有知识的人不上网。”这两句话让李天天至今记忆犹新,“我拿捏不准‘前卫’一词是褒义还是贬义,但是说完第二句话,我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那时候互联网最火的是聊天室,他们以为我创办丁香园网站就是为了娱乐。”
过程很曲折,一年后,网站审批终于办下来了。据说,当时李天天母校的校长,调任黑龙江卫生厅厅长,李天天找了这层关系才得以办成。
李天天在家乡创业碰了不少壁,这也成为他后来选择在杭州创业的原因之一。
2008年,是丁香园最困难的一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资金链紧张,整整半年没发出工资。当年恰逢金融危机,贷款更是难上加难,李天天和其他两位创始人把自己的房产做抵押去银行贷款,却吃了闭门羹。
李天天如坐针毡。“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也不贷款,大家就懵了。”三四十名员工的工资如同一块巨石,压的李天天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下,李天天尝试找到了杭州市科技局,没想到科技局爽快的给予了担保,公司也顺利从银行贷款100万人民币,在房产抵押条款上签字的那一刻,李天天的手还是哆嗦了一下。
当年,公司员工的工资和年终奖如期发放,虽然,那一年的年终奖只发了50%。为了扛过危机,全体员工的劲头很足,加班加点干了九个月之后,公司提前三个月还清了100万的贷款,还产生了一百万的盈利。
李天天经历过不止一次类似这样“很难”的时刻,但过几天之后,他又觉得其实没那么难,甚至过几年之后再回头看,他会认为这简直是太不值得一提的一天。
“把时间轴拉长一点。”这是李天天面对困难时的思考方式,这让他在之后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有信心,想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周密。
放弃博士学位,全职创业
从2000年到2006年,李天天一直保持着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的状态,用业余时间打理网站。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李天天在未来他不会成为医生,他肯定会对此嗤之以鼻。
来源:壹图网
2005年,李天天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由于早产在重症监护室待了15天,这也是李天天最为难熬的一段日子。经过两位医生的精心治疗,孩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李天天很感激那两位医生,他各取两位医生名字中的一个字,当做自己孩子的名字。
那个时候,李天天开始思考自己能为医生做点什么,他反问自己,如果做一名医生,那他一生可以拯救几千个患者,中国有300万医生,如果他能为这三百万医生提供服务,是不是能拯救更多的人?
作取舍向来艰难,但李天天还是做了决定,他没有在既定的角色里挣扎,因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经历了本硕博十余年的医学专业培训的李天天,最终还是走向了另一条路,他要把丁香园做成全职事业。
为此,他甚至放弃了自己即将要到手的博士学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做一个选择。”李天天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医疗领域打拼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2006年到2007年,那个时候刚好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做赢在中国,其实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勇气。”
李天天南下杭州,找到了张进和周树忠,他们原是丁香园的资深版主,也是李天天的网友,一位拥有湘雅医学院博士学位,一位在医药研发领域工作多年。
基于价值观的认同,李天天和他们一拍即合,组成了三人的创业团队,“正是因为我们都有缺点,所以彼此需要。”周树忠这句话让李天天至今记忆犹新。2006年,他们三人在杭州一起注册成立了杭州联科美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此后的十五年,这三人也深深的捆绑在了一起。
医疗健康很难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快”起来
刚开始,丁香园迟迟没有走上商业化,因为李天天有自己的担心,他怕商业化会影响到学术的专业性、中立性,甚至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咬牙拒绝了一家VC——晨兴资本的投资,他担心签订那么多协议会让丁香园失去自我。
后来接触到更多的投资人,李天天才明白,那些条款很正常且大多数不会发生,为此他还特地买了箱苹果去晨兴登门道歉。
守着中国两百多万的医疗专业人才,李天天一直没有停止对商业模式和真实需求的思考。“说是创业,但有时我们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后来我们去分析丁香园论坛上的数据,发现‘人才’是排在第一的高频词汇。”这出乎了李天天的预料。
李天天发现有很多医生在论坛上有找工作的需求,于是顺水推舟,公司的第一款产品“丁香人才”诞生了。丁香人才上线之后出现了很多bug,但也没能阻止用户的热情,在上线第一天就有了用户,这让李天天看到了希望。
如今,丁香人才已经拥有两百多万的人才简历,服务的企业有五六千家,李天天对于商业、管理的理解也在一次次的产品打磨中得到锻炼。
“最适合的创业就是scratch your own itch,挠自己的痒痒”,李天天就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他带着丁香园从小小的在线BBS起家,逐渐发展门户网站,并在2011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浪潮。
来源:图虫
当时,资本市场和投资人都对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还提出了颠覆医疗的说法。但事实是,医疗健康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很难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快”起来,医疗健康市场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个GAP难以用单一的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快速磨平,用户的培育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才有了李天天那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医疗有时移不动”,这无疑给他所处十几年的行业泼了冷水,但至今他都觉得当时的说法没错。
“其实我的言外之意是,医疗有时移得动,手术只能在医院完成,但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小毛病,这些可以很好的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答疑,缓解患者的焦虑。”
这也与丁香园的定位有关——专注于大健康领域,满足大家对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常见问题的解决,用户需求的频度也比疾病更高。李天天坚信医疗行业会以从面向医疗为中心,逐渐转变为面向健康为中心,“公立医院关注诊中,我们的服务是诊前和诊后。”
2016年,丁香园切入在线咨询的产品形态,对于医生的回答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平台上医生回答患者超过500字的概率达到了58%,达到或超过300字的比例占到90%,
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提供安慰,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焦虑。“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写了篇小作文,我们平台上用户的获得感是很强的,不太谦虚的说,我们在线问答的质量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
丁香园会不会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李天天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凭着idea拿钱、试错并不是李天天的风格,他带着丁香园一路稳扎稳打,2010才拿了第一笔投资——DCM的200万美元A轮投资,他感慨杭州政府的办事效率,从递交材料给杭州外汇管理局,到最后200万美金入账只用了18天时间。
2012年12月,丁香园获得了B轮千万美元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DCM跟投。李天天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顺为资本,以特别、快速、贴心的方式打动了丁香园。
2014年9月,丁香园拿到了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完成C轮融资后的丁香园,增加了2C业务。
来源:猎云网
有人质疑,丁香园会不会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李天天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其创始团队依然掌握着公司的决策管理权。丁香园有自我造血的方式,牵手资本可以理解为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
2018年4月,丁香园获得挚信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李天天带着他的丁香园,正式跨入了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列。
而对于丁香园的上市计划,李天天表示,IPO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但不是终点,丁香园当然有考虑IPO的计划,但是并不会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
在李天天看来,成功有很多标准,但是它仍有一个普适定义,那就是“解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普适性的规律拓展。他还判断,未来,养老、护理、康复等领域都会爆发,将会出现以家庭场景为单位的整体产品形态,互联网医疗大有可为。
李天天在他的创业公开课中讲到:我这个人,从来不投资其他任何人,从来不投资其他任何公司,我这个人,只投资自己。
参考资料:
[1]《CEO来了》,腾讯大学,第二季第三集
[2]《李天天: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浙江卫视,《华商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