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朱之文家门被踹后苦笑合影:大衣哥,希望你能狠一点

点击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点击加星★ 贴近你心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世界华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

作者:令狐空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看得人咬牙切齿。

嗑瓜子的男子说:“我跺三脚,你跺两脚。”

结果戴墨镜的男子不服,声称自己要跺三脚。

 

 

在“一二”的口号下,墨镜男一脚就踹开了朴实无华的大门。

以上画面不是某个影视剧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现实中。那个被踹开家门的主人,叫朱之文,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大衣哥”。

 

墨镜男在踹开门后飘然离去,朱之文的妻子气得一把抓住瓜子男,责问刚才踹门的是不是他,随后把他推了出去。

房门外,墨镜男摘去了墨镜,大摇大摆,口出狂言,吹嘘踹门这事无关紧要。仿佛做了很光彩的事,等待着别人的表扬。

墨镜男言辞嚣张

踹人家的房门还能如此嚣张,这人究竟有什么毛病?!

接下来,朱之文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原因。他在走出房门后,1/4的笑容,3/4的哭丧,将强颜欢笑这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没有追问责任人,反而心平气和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笑着与大家合影。旁边的美女笑得是真开心,朱之文的笑容里则充满了勉强。

朱之文后来对此事回应道:

今天出门了,在临沂。一个村的人喝了酒喊门,睡觉了没听见,就踹门了。都是老朱家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目前这两个踹门者已经被拘留,朱之文也表示两人的酒后行为可以理解,但必须遵纪守法。

 

自从大衣哥成名之后,他就被各种借钱、各种堵截,甚至被威胁“敢忘本搬走就动你祖坟”。

短视频流行后,村民们又把他当成了摇钱树,弄得他连吃饭都不安宁。有村民凭借拍他的视频积累了百万粉丝,转手把号卖了60万。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感激他。“要我们用好话说他,除非他给我们每家买一辆小汽车,同时给每人1万块钱。”

总听人说,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但朱之文明明成功了,为什么身边仍有那么多魑魅魍魉呢?难道好人就活该受气?

有同样遭遇的,不止朱之文。

 

在郑州二七区永安街和庆丰街口有家馒头店,店主是刘梦华、刘孔华兄弟俩。

2014年新年的时候,他们看到环卫工扫雪铲冰的新闻,两人在感动中做出了一个决定:“环卫工凭工作证可以免费领馒头。”

与那些空想家不同,他们是行动派。第二天,他们就挂出了“免费”的招牌,环卫工排起了长龙。

由于某些员工在工作期间领馒头,环卫公司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他们把免费时间改成了环卫工交接班的时间:每天中午11:30~13:00。

这一改变可累坏了他们,以前还能在中午冷清的时候休息一会儿,现在白天的所有时段都被占满。别说午觉了,连午饭都不一定能吃上,但他们始终很开心。

 

图/人民网

 

然而,他们的辛苦与爱心,却换来了某些环卫工的不满。

有的人耍起了心眼:

你成天给我这种狗都不吃的东西,还不如给我钱。再说了,你给我钱,这样你也少做几个馒头,不是轻松多了?

图/人民网

有的人明明离职了还来领馒头,被拒绝后歇斯底里:

免费馒头是公司送给的福利,公司每个月给你们费用,为啥不能领?

还有的人质疑起了免费的动机:

哪有人这么傻,说不定是把卖不出去有问题的馒头送人了。

终于,他们被各种胡搅蛮缠击垮了。在坚持的一个半月里,他们送出了16763个馒头,相当于13400多元,但得到的却是谩骂。

 

当记者采访他们为何不延续爱心捐赠时,老板娘流着泪说:

他站在这里骂我们,我都搞不清楚他是怎么想的,我再也不想做好人了。

 

“我再也不想做好人了”,这是我迄今听过最沉重的话语。月亮和地球相距38万千米,但比起人心间的距离,还是太近了!

2015年,一个92岁的老奶奶在漆黑冰冷的夜里跳桥自尽。

只因为,她的心被伤得千疮百孔。

老奶奶是一位英国人,名叫Olive Cooke。她牢记父亲助人为乐的教诲,从16岁开始编织塑料花,用一生践行慈善事业。

21岁时,她的丈夫不幸战死沙场。这位坚强的女人不仅强忍悲痛,用编织塑料花赚钱抚养孩子,还资助了27家慈善机构。

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她从未停止过编织,也从未暂停过慈善事业。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与花朵一起凋谢的不仅是人的容颜,更有人的体力和精神。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白眼花,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赚钱,但仍然把余钱捐了出去。那些被捐助的人和机构倒也“感恩”,每个月向她传达200个信件和电话。

只是这些信件和电话里,颠来倒去,意思无非两个字:打钱。

老奶奶无奈,把自己的退休金也捐了出去。但这点钱根本解不了众渴,当她再也无钱捐赠时,竟被恶语包围。

还说自己是慈善家,现在都不愿意捐钱了,真是道貌岸然的小人!

没钱了?让你儿子接替你的慈善事业啊,把你的爱心传承下去!

老奶奶始终想不通,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们仍然这样逼迫。她开始彻夜失眠、精神抑郁。最后走到了桥边,离开了世界。

报纸上登出了一个硕大的标题:Olive Cooke被自己的善心杀死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的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看看那些催捐的恶语,你就会相信此言非虚。

 

以前,听说孙俪资助了一个白眼狼,一直以为是个例。但从大衣哥、馒头店主、英国老奶奶身上,我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

为什么人性如此不堪呢?《幻想即现实》中有段精辟的言论:

这种人,在意识层面,受伦理道德约束,我感激你;但在潜意识层面,却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帮助他人,确实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必须警惕的是,被帮助者在仰视你。他接到捐助后当然欢喜,但精神上却长期压抑。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想追求平等。在长久的仰视里,有些人保持了感恩心态,但还有些人渐渐地思想变质。他会因为嫉妒而愤怒,最终转变为仇恨。

知乎大V肥肥猫用一个更通俗的讲法阐述过这种现象:期望值管理能力。

一个坏蛋在老年做了件好事,人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称赞他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好人生平做过无数善事,但因为某一次未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结果人们骂他沽名钓誉。

前者只做了一件好事被夸,后者只做了一件坏事毁名。原因很简单,前者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后者低于大家的期望。

回看大衣哥、馒头店主、英国老奶奶,他们都在无形间为对方设立了过高的期望值。从这个期望开始,就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所以,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设立低期望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资助一名大学生,首先告诉他只会帮助三次,总金额不能超过一万元。

当你说出这句话后,实际上就为自己画了一个保护圈。他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自己只有三次机会,最多能够获得一万元的资助。

而且,这很可能激发出他的潜力,也许你在帮他第一次的时候,他就会调动脑筋,积极地想办法赚钱。

如此一来,被捐助者肯定更加理智,唯有理智才可能感恩。

 

电视剧《吸血鬼日记》中,有这样几段对话,听得人头皮发麻。

为什么你不愿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当回报善意的不是感恩,而是无休止的指责与绑架时,就是善意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开始。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冰冷,究竟是谁夺走了那抹温柔?正是那些吞噬善良的人,他们像病毒一样,拉远了人们的距离。

把一只街边的小狗喂饱,它会摇尾巴感激。假若他日偶然相逢,它说不定会跑到你的身边,蹭你的小腿。

但把一个人的欲望喂得太饱,他很可能产生不满情绪。在膨胀的欲望里,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甚至渐渐恨上你。

所以,千万别把慈善当成一种义务,他们真的会习以为常。

捐赠前先约法三章,降低对方的期望,激励出他们内心奋斗的力量。

尽管人性之暗让我们垂头丧气,但不要迷失自己。

“这个世上仍有美好存在,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无论在任何时候,请一定要保持善良,这是世间最可贵的东西。

但有一点,你的善良必须要像金刚狼的利爪一样收放自如。对待朋友尽情拥抱,面对恶人亮出利爪。

就像陈丹青所说:

我不生气,不代表我没脾气。我不计较,不代表我脾气好。如果你非要触摸我的底线,我可以告诉你,我并非良善。

当遇到这类人时,请不要怯懦地低头,而是昂首正视,虎步龙行,当怼则怼。

大衣哥呀,希望你能够狠一点。

善良需要带点锋芒!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0年第9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带你看世界、开眼界、提境界。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性”,该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豆瓣9.3,这部“羞耻”纪录片,看哭200万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家  文家词条  大衣  大衣词条  合影  合影词条  苦笑  苦笑词条  希望  希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