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哈佛学霸公开日常,引900w围观:空闲时间,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点击图片上方 “富爸爸穷爸爸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来源:**成**(zhshchzhzh)

哈佛新生Sienna Santer,在YouTube上传了一个自己的日常视频。

 

视频简单记录了她的24小时,最后却引来了900w围观,超过24w的点赞。

 

这个视频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我想有句话可以解释:人与人的差距,主要是业余时间拉开的。

 

主人公Sienna Santer,作为大一新生,每天准点起床去教室上课。

 

会和要好的朋友,约着一起自习,一起吃饭。

 

她有兼职,还加入了哈佛本科商业女性协会。

 

此外,一周会去学校健身房,锻炼1~3次。

上课、学习、打工、运动、社交,Sienna其实和大部分人差不多。

 

但空闲之时,她的时间管理方式,却值得所有人学习。

 

每天早上洗漱过后,Sienna就会开始为时5-10分钟的冥想。

 

然后,会利用化妆的零碎时间,打开播客收听喜爱的电台节目。

 

 

做完出门准备后,又利用碎片时间,先学习一会儿,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下午没课时,她会抓住吸收新知识后的黄金时间,迅速将它们收为己用。

 

自习时,Sienna最常用的方法是番茄工作法,把原本枯燥的学习,分割成几个短期目标,既保证了效率,又有成就感。

 

 

期末复习周,Sienna则会把自己锁在一个会议室里,确保是安静无干扰的。

然后关闭手机电源,把手机装进包包里,放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再开始学习。

Sienna利用业余时间,在YouTube上经营自己的频道,一年后已经收获20万粉丝。

 

而这些视频带来的广告收入,已足够她支付在哈佛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不得不说,一个人对待业余时间的方式,决定了他的未来。

胡适在总结自己的“白话文”成就时,曾表示完全是因为对业余时间的充分利用。

 

当年,胡适身兼数职,但每当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思索如何让普通大众听得懂自己的课。

 

于是,在别人把业余时间花在玩乐之时,他把白话文推广到了全中国。

 

胡适最后总结了一句话:“闲暇定**”。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对业余时间的认知,加强对业余时间的管理呢?

 

01:

三八理论

 

胡适说:

 

你用你的闲暇来打麻将,你就成了个赌徒;

 

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

 

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

 

这,就是三八理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第3个自由支配的8小时所决定。

 

三八,指的是3个8小时,即: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自由支配。

 

但遗憾的是,这种来之不易的“8小时自由支配时间”,很多人并没有善用。

 

在8小时工作期间,由于外部压力,我们必须完成特定的任务,做出工作成果;而在8小时睡眠期间,生理控制系统也会提醒我们做好休息,恢复精力。

 

这两个8小时,我们都能获得成果,无论是工作成果,还是精力成果。

而自由支配的第3个8小时,主要依赖我们的自觉。

 

这是我们的自由,同时也容易让我们放纵。

 

比如说,很多人刷微博、微信,玩抖音、手游每天都不只2个小时,甚至是熬夜刷,透支第2天的可支配时间

相比那些每天坚持在学习、成长等方面,至少投资2小时的人,这些人就会慢慢落后。三年五年之后,就产生了显著差别。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人怎样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他的未来。

 

02:

时间

阿川是一家外企的HR,除了工作之外,业余还运营自己的一个公众号。

 

公号的更文速度比较频繁,基本上是一天一篇或者是两天一篇。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阿川本身的工作就已经够忙了,居然还有时间运营自己的公号,而且公号文章质量还很高。

 

后来有人向阿川讨教经验,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阿川说:

 

“工作上,比如说要去跟候选人见面,先打印出他的简历,你在地铁上看着简历,大概就想好了要和他谈哪些话题,提哪些问题,见了面直接开聊就好。

 

在跟候选人电话聊天的时候,他们说的话题,讲的东西,你在脑子里深度思考,进行推理,下次你就能跟另外一个候选人说。

 

再比如说,我自己运营公号,其实真正码字的时间,并没有占到多少。

因为我在上班或者下班的通勤路上,已经想好了今天这篇文章要怎么写,它的大体思路和整体框架是怎么样的。

 

我只要把框架记在笔记上,回来打开电脑直接码字就好,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而已。如果以后熟练的话,也许半小时就能写出一篇文章。”

 

所谓的暗时间,具有两种属性:一是如果你没有用好,就暗淡无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有些人能高效运用这类时间,但你看不到。

 

比如,一个人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

 

学会将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暗时间点亮、显化,将让你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03:

碎片时间

一份报告《被打断的程序员》(Chris Parnin),对于来自86位程序员的10000份编程情景记录,进行了研究。

 

在代码编辑工作被打断后,程序员需要10到15分钟来重新开始。

 

在编辑方法被打断后,程序员只有10%的概率,会在一分钟内继续工作。

 

程序员可能每天只有2小时的连续时间未被打断。

 

如果每天被多次打断,整块时间碎成若干片,工作切换就会导致时间浪费。

 

如果每天浪费1-2个小时,一个月就是30-60小时,一年就是360-720小时;每个工作日按8小时计,每年就会浪费45-90个工作日。

 

碎片时间,指的是孤立、没有整合到大块时间中的时间片断。

 

碎片化程度越高,对生活的影响越大。

 

虽然时间碎片化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影响显著,但很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碎片化程度有多高。

 

试着记录几天自己从早到晚的时间运用情况,看看中间有多少次中断,才能量化反馈,有效反思,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

 

04:

电子静默

二战诺曼底登陆前,英国曾经用这样一种战术轰炸过德国汉堡。

 

1943年7月,英国出动近800架轰炸机,在抵达途中每一分钟洒下2000个箔片。

 

每一批箔片都反射雷达波,所以,在德国的雷达上,出现15分钟的“回波”和10000多架“飞机”。

 

于是乎,德国雷达瘫痪,探照灯毫无目的地扫动,防空炮对空乱射。

 

英国的战术,让德国的雷达信息过载,使其防御系统,包括探照灯、防空炮等发狂。

 

最后,当天晚上英国以损失12架飞机的微小代价,取得重大轰炸胜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电子静默。

 

电子静默,指的是,为了避免电子设备过度干扰,而刻意采用如下方法:

 

隔绝自己和外界所有基于网络、无线电等的联系,关掉手机和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从而让自己回到一个没有电子产品感官轰炸的世界。

 

当然,这种办法是暂时性、阶段性、定期性的。比如说,每周拿半天时间电子静默。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般要注意:

 

①如果有紧急事项,可以通过紧急联系人联系到你,也就是避免“完全失踪”。

 

②一开始时很多人会无所适从,担心漏掉重要的电话、邮件等,尤其是有“手机综合征”的人,会坐立不安,不知道做什么好。此时,可以拿出白纸写写、画画,想到什么是什么。

 

③如果有什么感兴趣的事,只要与电子设备无关,都可以去做。运动、冥想、发呆、做白日梦都是不错的静默方式。

 

总之,在当今感官刺激最为集中的时代,掌握电子静默,我们才不会为物所役。

 

电子静默,看似无所事事,但这种减法,能够让我们像佛家那样做到:戒生定,定生慧。

 

05:

番茄工作法

瑞典咨询顾问Staffan Noteberg,关于通勤时间的利用有些心得,摘引如下:

 

我住在斯德哥尔摩郊区。作为一名顾问,我通常要到客户的大办公室工作。

 

大办公室位于市中心,而离我家100米就有一个公共汽车站。每天早晨的情景,都完全一样:我去车站等车,车来了,我上车,坐在习惯的座位上。

 

到市中心的车程大约需要25分钟,我总是利用这段时间,读些和工作有关的实用书籍。

 

在这25分钟里,想要和在家看书时那样,喝喝咖啡、看看电视、上上网,或者处理一两件突然想起的重要事情,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一起乘车的人我大多不认识,偶尔我会对一张熟悉的面孔说“你好”,但仅此而已,基本上没什么干扰。

 

我在公交上读书的时间相对固定,活动单一,目标单一,成果却很惊人。

 

早晨坐公交学到的东西,比其他时间都多。我在书本上倾注百分百的注意力,我知道到站的时候公交司机会喊我。

 

我不能为了达到这样的学习效率,而整天泡在公交上,你也不能。

 

幸运的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就是帮你把每一天分成小段,和乘车时间差不多。

 

你只要为自己的“小公交”确定目的地,并设好闹钟,然后专注在工作上即可。

 

这就是番茄工作法,核心步骤很简单:

 

选择一个任务,专注工作25分钟,番茄钟响起,休息5分钟。

 

如是循环,每4个番茄钟多休息20分钟。每天完成8个左右的番茄钟。

 

刚开始用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无法完成标准数量的番茄钟等问题。

 

建议你可以先退而求其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比如,先从10分钟做起、一天只完成4个番茄钟等。

 

虽然方法很简单,但简易的方法,只要了解生效机制,运用得当,通常最有效、也最容易坚持。

 

06:

冥想

 

1982年,乔布斯让摄影师安娜沃克尔,为他拍摄了一张禅修的照片。

 

他亲自为这张照片题词:“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刻。我独自一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杯茶、一盏台灯和一台音响。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全部。”

 

据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担任临时CEO的第一个月里,处于一种特殊的交织状态,一方面极度忙碌,一方面闭关冥想。

 

白天,乔布斯逐一和每一个产品小组谈话,彻底调查每个项目,晚上就把自己关起来冥想。

 

禅宗高僧常常用闭关静思的方法寻求顿悟。据说,释伽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冥想49天后,大彻大悟。

而很多人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也常用闭门静思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乔布斯每天晚上冥想,所寻求的也是一个突破口,一个为伤痕累累的苹果,重新注入生机的突破口。

冥想,指的是深沉地思索和想象,来源于梵文的DHYANA,在古代翻译成“禅”。

 

冥想并非僧侣、修行人的“专利”,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了解和运用冥想,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当乔布斯重返江河日下的苹果公司时,诸事纷繁,情境复杂,乔布斯就是通过冥想来帮助自己优质决策。

 

冥想是自我对话的好时机,能够更容易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需求或者隐藏问题。

 

冥想训练,可以让我们在冥想之后,以更清明、沉静、安定的心态,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挑战。

 

刚开始练习冥想,你可能会遇到肌肉不能完全放松、思维容易跑偏跑乱的问题,不要着急,可以慢慢练习。

 

退一步说,即便达不到非常好的效果,闭目养神、调理思绪、自我对话,总有不少好处。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所以啊,千万不要再让时间白白浪费。

从今天开始,管理空闲时间,给未来多了一分可能。

来源:**成**(zhshchzhzh)作者:言偃 每天精读一个新概念,持续精进更好的自己,**学习,**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哈佛  哈佛词条  围观  围观词条  空闲  空闲词条  日常  日常词条  高度  高度词条  
热点5G

 [图]就差价格了 一加Nord ...

一加 Nord 2 已进入发布倒计时。在新品今天正式登场之前,外媒 GSMarena 汇总了关于该机的各种信息。基本上这些信息来自于官方预热,包括外观、规格等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