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无疑是首场辩论的赢家,就连特朗普本人也承认他的辩论表现“如此糟糕”(soawful),尽管他将自己输掉辩论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麦克风出现了故障,不过美国选民似乎不接受这个解释。
特朗普虽然没有了初选中的那种谩骂与粗鲁,但他表现平平的背后却暴露出了他对辩论议题本身的生疏和无知。和希拉里对细节的把握、对议题了解的娴熟度相比,特朗普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相关辩词甚至充满矛盾和自我否定。尤其在后半段,特朗普基本上回避了主持人的绝大多数提问,并不时地通过插话、喝水等方式,掩饰自己的不自信。
比如,主持人提问如何将海外的就业和企业带回美国,而特朗普先是答非所问,被主持人追问后,反而强调“如何防止美国就业和企业走出去”,根本没有给出任何实质的答案。在有关增税的答问中,特朗普更是瞻前顾后,从未给出完整的可信答案。
整场来看,特朗普并不是在“辩论”,也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在自说自话和随机插话。希拉里专业、干脆、稳重,当然也非常谨慎。特朗普则大部分时间在自由发挥,犹如脱缰的野马,有进攻的架势,但力道用不到靶心,很难给予希拉里致命一击。
从辩论现场反应看,特朗普初选阶段就已经显露出的一些缺陷,如口不择言、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在这场大选辩论中暴露无遗,在希拉里笑称“我觉得最后我会因为各种非我所能负责的事情而受到指责”时,特朗普竟然不假思索地反问“为什么不?”,留给观众的也只能是愕然和无奈。
另一大败笔针对如何应对警民冲突、弥合社区关系的问题,特朗普对种族之间的犯罪和暴力进行了天花乱坠的表述,却最后回归到自己初选时就支持的“警察盘问与搜身”策略,甚至将枪支暴力与之混为一谈。主持人Holt当即指出“警察盘问”方式已经被裁定为违宪,特朗普对此给出的又是一个粗暴而毫无根据的反驳:“不,你胡说。”
特朗普提到了国内就业的外包、芝加哥的社区“警民”冲突和美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等,但是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政策选项。在TPP和NAFTA等问题上,特朗普抓住了要害,但并没有把这种优势转变为辩论的士气。他也提到了希拉里的邮件门,但是现场效果一般,在调动听众情绪方面表现也缺乏亮点。
从中东政策到税收政策,希拉里尽管同样未能给出太多新鲜答案,但对各种议题都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具体方案,她同时批评特朗普拒绝公布税务报表、故意炒作总统的“出生争议”(Birtherism),丑化黑人选民和女性选民等。
应对这些攻击,特朗普尽管全部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反击,但却在几乎所有反驳当中都留下了硬伤和把柄,甚至将“少纳税”与“聪明”联系到了一起。美国媒体本就为抓住候选人辩论中的硬伤而摩拳擦掌,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开启了“FactCheck”(事实查验)专栏,最终结果证明,特朗普给这些媒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9月22日在北京参加活动时称,除非发生再次发生911否则特朗普不会赢得选举。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很多中国人非常关注,但其实与中国关系不大,这主要是美国的选举。希拉里还是特朗普会最终获胜?这并非唯一重要的问题。
在大选前各种事情都会发生,并改变最后的结果,而我的预测是,如果事态正常发展,希拉里可能会赢得选举。而特朗普正在疏远各个主要团体,女性、黑人、拉丁裔团体和其他少数族裔投票给他的数量极为有限。除非一些激化事件发生,如“9·11”袭击、骚乱等,否则特朗普不会赢得选举。
如果希拉里当选,将如何影响中国关心的一些政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人都令人担心,都存在减分点。但特朗普更充满不确定性,你知道特朗普对台湾的政策吗?你想要在自己的核心利益上赌一下吗?
无论谁最后当选美国总统,中美未来可以发展和推动一些事情,加强我们的关系。中美应该向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要清楚如何前进,对于如何改善彼此关系有战略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