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上订餐平台行业来说,饿了么事件无疑敲响了警钟。无证经营黑作坊等老大难问题,反映出以饿了么为代表的订餐平台野蛮扩张中的失控:一线推广人员背负“日推3店”等高压KPI考核任务,默认甚至纵容无证商家入驻。区域负责人后期则为了销售额和订单量,不与商家协商,单方强行打折、免除配送费,导致合作方投诉不断。
订餐平台是近年来最火热的O2O模式,各路资本蜂拥而至,将其视为“互联网+”经济的新爆发点,大肆圈地扩张,竞争趋于白热化。而订餐平台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揭开行业乱象丛生的黑幕,则充分反映出行业的成长烦恼。我们不禁要思考,互联网平台究竟如何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首先,平台通过经营信息流补贴成本,而不应损害商家的利益。互联网平台主要是前期依靠快速积累海量用户,壮大业务量,在做大平台后探索盈利模式。互联网平台为聚焦眼球,往往采取打折促销或免费活动来吸引用户,加上浩大的宣传攻势,配合上争议性话题,常常产生轰动效应。应该说,此种做法与传统商业一样,均属于正常的市场营销,只是促销力度更大,舍得烧钱导流量。
互联网平台与商家是休戚与共的皮毛关系,平台做大有助商家销售,商家赚钱了亦能反哺平台,本应协心同力维护市场环境。但是,部分互联网平台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地盘,却忽视了商家利益,甚至单方强行打折或免费,严重损害到商家利益,无异于杀鸡取卵。
商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够逐步做大做强,这是常识性的问题。互联网平台不应从商家身上割肉,如果商家不赚钱或亏损,就会被迫退出平台,那么最终受损的还是平台。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在经营信息流,依靠大量用户增加平台价值,应该靠流量和人气等赚钱。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联网平台擅长“免费”模式,就是可以通过折扣和免费活动补贴用户,而从其它增值服务赚钱。
其次,平台需有良好商誉,否则商家不如自做平台。商家之所以愿意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店,主要就是看中平台的品牌价值,背靠大树好赚钱,以及平台能够聚集大量人气,为商家带来流量和客源。比如淘宝从开始就以免费模式吸引商家入驻,随着商家数量增多,注册用户也在快速增长,平台流量和人气非常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平台品牌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吸引到更多商家和用户,如今连不少大品牌都在天猫上开旗舰店。
可如果平台管理不善,曝出各种负面消息,不仅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亦对商家有负面作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互联网平台的最大价值就是商誉,平台本身不产生价值,而是依靠汇聚大量商家和用户,形成了市场聚焦效应。如果平台不好好管理,或者负面消息太多的话,就会令用户敬而远之,从而影响到商家的销售,那商家倒不如抛弃平台,自己做互联网平台。
再者,互联网平台不能靠烧钱来维持,而是要以创新来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很快,竞争也异常激烈,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很多参与者,诸如电商、网络约车、外卖订餐、电影订票平台、洗车平台等等,均在资本的大力推动下,得以迅速催熟,已经融入民众日常生活里。互联网平台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是看平台的创新力,只有持续不懈地创新,为用户提供体验感最佳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从而将流量和人气转化成收入和现金。
在发展初期,互联网平台往往依赖于资本密集投入,去迅速扩大市场空间,培育用户,直接就体现为大笔烧钱,甚至是互相比拼,看谁融资能力强、烧钱多而快。烧钱固然可以催熟市场,但是不能一直靠烧钱来维持,还是要对实体经济有益,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长期发展下去,否则不顾后果的烧钱,只是在浪费资源。
近几年最成功的例子,当属网络约车平台,几大平台前期都在大笔烧钱,通过给司机和用户发放高额补贴,保持网络约车的高人气,同时快速培育市场,将市场催熟,让用户习惯使用网络约车服务。如今,网络约车已经改变出租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打破了传统垄断,提高了租车行业的效率,减少城市打车难的现象,减缓城市交通拥堵压力,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打车体验。
可见,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要尊重市场规律,抓住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做好“互联网+”的领头羊,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