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是2008年的5月。那时候巴菲特主持的股东大会还远没现在那么火,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记者,我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巴菲特是一个谦和的人,对记者的提问有问必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满头银发的快乐小老头。
应当把股票看成是公司的一部分
巴菲特和另外一位金融大佬索罗斯有着明显的不同。索罗斯阴郁、深沉,巴菲特乐观、开朗,这也造就了两人不同的投资方式。索罗斯阻击英镑、袭击泰铢,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自然压力巨大;而巴菲特几乎从不做空,他只做长期投资,在低价买到股票,等价格上涨到合理价位,然后卖掉。
然而,逢低买进,逢高卖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何其之难。什么时候是高,什么时候是低?时机的把握才是巴菲特之所以成为股神的奥秘所在。然而巴菲特不止一次说过,把握股市的起落是件不可能的事。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安全的就是投资指数基金。对于职业投资者,巴菲特认为:“人们应当把股票看成是公司的一部分。用股票市场来为你服务,而不是让股市来指挥你,并且留下足够的安全界限。对于股市的方向,我和芒格(巴菲特合伙人)完全没有概念。”
一位在华尔街工作了20多年的基金经理曾经对记者说:“巴菲特并不在意华尔街投资者们特别关注的市场趋势。我们一般会随着市场的涨落而考虑买进卖出,而他从不考虑这些。不过他有足够的资金,也只有他可以做到这一点吧。”
在2008年,记者去访问他之前,巴菲特刚刚卖掉了中石油的股份,所赚的利润可以支付美国政府运转4小时。之后,中石油的股价继续上涨,很多人怀疑股神是否看走了眼。而他则回答:“我卖掉中石油是因为我觉得它不再物超所值,它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应有的价值。”后来的中石油大跌再次证明了巴菲特的眼光。
2013年,在接受专访时,巴菲特再次表达了这个观点。他说:“其实如果以合理的价格购入好企业的股票,你并不需要承担太大风险。当然并不是说在未来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那些股票不会大跌,只要你长期持有有价值的企业股票,如果这个企业有好的经营模式,而且你也不是用借来的钱买的,你就能赚到钱。”
长期阅读是巴菲特智慧的基础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合理”二字。什么是合理的价格?怎么判断公司的价值?这就是股神的功力所在了。作为世界首富,巴菲特绝大部分时间住在美国中西部的偏僻小镇奥马哈。记者曾经很直接地问他:“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他笑着回答:“在奥马哈。”在奥马哈长期的阅读是他智慧的基础。巴菲特至今不谙电脑,但是他阅读量极大。合伙人芒格曾经说过:“你会惊讶于巴菲特读多少东西,在我一生当中,我看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总在读书。”
巴菲特平均每天阅读16本公司年报,此外还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和杂志。按每份公司年报平均50页计算,16本年报厚达800页。
他曾经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教过投资课。一个学生问他,怎样为未来的投资事业做准备。巴菲特说,“每天读500页的公司报表和相关论文,知识就是这么积累的,就像是复利。你们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保证不会有很多人这么做。”
当时也在那堂课的学生康柏斯记住了巴菲特的话,并且身体力行。他将每天都读500页的报表、论文变成一种职业习惯。康柏斯后来作为出色的基金经理,被巴菲特雇佣管理着伯克希尔公司800多亿美元资产中的50亿。
对那些来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人们,巴菲特的建议是:多读书,读你能找到的一切书籍。
生活极其简朴
虽然已经被世人尊称为“股神,奥马哈的先知”,但巴菲特无论从性格还是日常生活依然是极其朴素的人。
平易近人、谦逊坦诚。即便是说出来的话总是被人追捧,对于不了解的事务绝不妄谈。记者曾询问他怎么看待中国的股市持续低迷,他说,“我不知道答案,我不太了解中国股市。”当问他是否会到中国投资房地产,他回答:“不,我从未有那样的打算。我对中国的游戏规则并不了解,所以还是让中国人自己来吧。”
巴菲特也没有一般富豪的气派。近距离看他,他的西装已经很旧了,估计不会超过300美元。实际上,很多人嘲笑过他的“吝啬”。
传记《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里记载,巴菲特第一个女儿出生在纽约。他甚至没有给女儿买小床,而是改装了个大抽屉让女儿睡觉。
199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出现巨大危机,巴菲特前往纽约处理棘手局面,依然是乘地铁在纽约各处奔走。而那个时候绝大多数银行家都有专车接送。即便是在奥马哈,他开的也是一辆别克车,最爱喝可口可乐,住的房子也是50年前花3万美元买的。
可是这样“吝啬”的一个人,却把一生中积累的绝大部分财富捐给了慈善机构。看来,巴菲特赢得世人尊敬的除了股神的智慧,还有这简朴和“吝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