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信任不会成为公众连接网络的阻碍,但如果寄望于技术进步和监管,又将造成用户对安全与隐私的担忧;
也有人说,互联网引发的用户风险意识缺失,对网络便捷性的沉迷,以及面对信息无从选择等会成为日益严重的隐患;
还有人预言,网络信任的本质将会改变。
信任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粘合剂,大量关于信任和社会资本的研究都说明,信任与个人福祉、集体困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凝聚力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信任是友谊与互助的源泉,一旦信任缺位,就如同打开社会问题的潘多拉魔盒,暴力,骚乱和不可逆的风险将被全部放出。
事实上,网络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安全保护和信任问题,但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塑造了全新的社区形式和人际关系。本期全媒派(quanmeipai)带来皮尤研究中心与埃隆大学创想中心8千字长文报告,一窥未来10年,网络信任将如何发展?
2016年夏,皮尤研究中心和埃隆大学创想中心集结了技术专家、学者、相关从业人员、战略思想家和其它业界领袖进行了一场大型投票,了解他们在某个假想情境下的反应:
现如今,数以亿计的用户使用着手机和网络,下一个十年还将有无数人涌入网络世界。然而,其中过半用户却还未品尝到网络连接世界的滋味,如购物、金融、其它交易和社交互动。随着用户量的攀升,机遇与挑战也随之而来:下一个10年,人们对网络互动、工作、购物、社交联系、知识学习和其它活动的信任,究竟会增强还是会减弱?
在1233个反馈中,48%认为信任会加强,28%则认为会维持不变,剩下24%认为信任将会被削减。在调查中,皮尤对受访者提出了进一步的提问:
-哪个领域将会受到最大冲击,是经济活动、卫生保健、教育、政治和民主生活,还是文化生活?
-冲击是正面还是负面?
-区块链系统的普及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本文中,你可以看到以下五大主题:
·体系会改善,民众适应力与接受程度逐步提高,网络信任也会有一定提升
·技术渗透进人与媒体的关系,网络信任的本质将不再具有确定性
·信任不会增长,但技术将作为一种“新常态”嵌入生活,扩大应用
·区块链或许有助网络信任提升,或许帮助有限
·未来十年网络信任现状变化甚微
网络信任会有一定提升
押注体系改善/民众接受度提高
几乎半数的受访者都认为未来10年信任会强化,其观点集中在两派:
一是技术的改善能让组织或个人对网络交互有更强的信心,身份认证和授权过程的改善能帮助用户建立信任感,而对网络极其依赖的公司也会自觉解决网络信任问题十分必要。
二是随着网络活动的用户生活中不断深入,网络信任会逐步增强,年轻一代网络原住民则会主导这种变化。
Adrian Hope-Bailie,Ripple标准制定官员:
技术进步联合了独立却相关的领域,如金融、个人身份、医疗卫生、教育和政治。可以看到,制定约束标准,让垂直化结合个体身份和个人信息以共享或互换所需的关键信息,亦或是让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强有力的信任感成为共识,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Stephen Downes,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网络互动产生不信任感,即使是传统媒体也在屡屡犯错,“失信”已成为常态。但就个人而言,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信任感在逐步提高。过去,不同国家的人彼此不识,少有信任,如今世界各地的人已经可以出国去开会、住民俗、约会、参加活动等,虽然网络上信息失实现象仍然存在,但正是这些例外表明了规则的存在。
10年前人们还不敢在网上购物,如今,游戏、音乐、媒体服务的贩卖已是常规,在线金融和教育同样如此,它们已经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MOOC)。因为先进技术为生活提供的便利性,我们未来势必会对网络有更强的信任感。
David Karger,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David期待出现“健康的不信任”,鼓励公众在试图理解新兴科技的风险与局限时能有所警惕。我们见证着近年来网络工具的进步,这种发展一定会持续。在David看来,我们一方面处于先进技术的发展初期,未来(也许就是最近10年)会有显著的进步,更多用户会被吸引至此,但另一方面,David希望用户能够对网络互动的风险与局限有更多的认识,这样网络应用愈加广泛,才能形成“健康的不信任”导向。
技术改进助力信任增强
不少技术专家和未来思想家期待,不断变革的技术进步能够保持甚至刺激信任,部分受访者补充,网络安全也并非完美,“黑暗面”的存在反而刺激大众的警惕性,还有人建议出台监管机制,正如一位匿名受访者所说:只有政府出台政策,保护消费者和数据安全,信任才能得以增长。
Oscar Gandy,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退休教授:
作为研究隐私和监督的学者,Oscar对网络信任更多的是希望。交易生成数据(TGI)塑造了日常金融、社交和政治活动,对此,大众需要警醒而不该习以为常。这些领域产生的影响相互交织,尽管可以用一定的手段提早防范,但Oscar仍然担心TGI在大众层面或政治民主生活中的本质意义、监管外延和战略使用。大众应该知道,每个人做出的重要决定,都在形成TGI,个体的用种种方式都在塑造着整个信息环境。
年轻一代网虫成长为最活跃的网络先锋
年轻一代们对网络的熟悉与接受程度自然到仿佛“每天的呼吸”,这促使他们对网络更加信任。
Glenn Ricart,网络名人堂会员,Ignite首席科技官:
下一个10年注定是信任增强的10年,因为群体的代际更迭,千禧一代或之后的年轻人可以也应该对网络活动有足够的信任,这将进一步改善网络信任环境。
网络信任本质的确定性流失
技术渗透进人与媒体的关系
未来的信任会依托于用户的网络行为而更有个人特点:信任将与个体、团体和组织紧密链接。有受访者补充,经历漫长的人类历史,高阶的信任存在于个体而非团体。
Dan McGarry,Vanuatu Daily Post媒体总监:
信任的本质会改变,它不再依附于某个系统或机构,而存在于个体,人际关系会有重要作用。从消极方面看,很多行为会被忠诚来定义,有人会鼓励个体违背自身的利益,除非人类有一个显著的进化,否则不会改变他们的信任能力。
Cory Doctorow,作家,MTI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常驻学者,Boing Boing联合所有人:
由于社会财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贫困在社会的各个部分不断显现,这促使用户更加依赖于依赖于互联网上的社交、交易和分享。
依托于最接近事实,适用于不同场合
尽管不少媒体已经慢慢赢取了大众的信任,但仍有许多媒体收到质疑。受访者认为,当代的个人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下一个十年,信任会在不同场合中得到应用。
Danah boyd,Data & Society创始人:
事实上,未来10年,信任可能增强,也有能消解,这与当下的环境有关,大众的语境不再是互联网,而在于特定关系,那么,在科技普遍受用的情况下,群体性更无任何适用模型。
Aaron Chia Yuan Hung,爱得菲大学助理教授:
大众的信任倾向是会改变的,正如过去他们会通过一个签名就相信一个口头协议一样,未来他们只会信任能信任的或希望信任的事件,而这也得益于人类本质上的信任偏见。
网络信任并非二元对立,只是存在层级差异
Andrew Walls,Gartnerc常务副总裁:
信任并非安全程序或系统中的有效实施,它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特质,是关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存在的本质。举例来说,有人说他们不信任Facebook,但他们同样会因为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信任Facebook。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不清楚“信任”的衍生影响,或是社交网络上他们的分享行为意味着什么,同样的结论能体现在每一次社交互动或线上活动中。
与其把信任当做一种绝对或二元对立的钙镁锌哦,不如把它看做一个多维度的范围。比如说,我们相信银行能帮我们管钱,却不相信它插手我的社交生活,反过来,我们无法相信表弟能管钱,却信任他在我们社交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信任,本质上是在不同个体的社会关系之间一种不断变化的微妙的存在。
信任不会增长
技术将作为一种“新常态”嵌入生活
大众在使用技术时就对其充分信任,还是更愿意承担风险去获得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受访者认为答案是后者。他们质疑称,到了2026年,网上的活动会让人愿意承担风险,好像信任度提高了一样,但是更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对于无法选择什么可以信任的时候,大众会变得顺从。
David Sarokin,《信息迷思:用更好的信息去建设一个富有而可持续的未来》作者:
关于“信任”一词,或许更关乎情感的流失或亲密感。鉴于越来越多活动从线下移植到线上,互联网原住民也越来越多,网络应用范围必然会扩大,不论是使用的人群,还是能够开展的活动。
某研究教授(匿名):
信任已死,但也止步于“已死”。
“信任列车已离站”,牺牲只是“进步的副作用”:
有人认为信任无法成为网络交易中的基本元素,但也有人在反馈中引用“信任”一词以说明期待线上活动更高的参与度,这或许承认,“信任”是一个不够准确的保护性术语,只是为了契合调查中的语言,实际上这可能意味着受访者预见了大众参与度的提高,无论他们信任与否。
某市场营销总监(匿名):
信任列车已离站,飞速驶过,丝毫不见减速。移动支付技术迅速扩张,从手机到手表,再到任何有网络的设备,数字原住民们也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持续增加贡献值。对网络信任的担心或许将变得过时。或许违背现象会持续,甚至愈演愈烈,但技术会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以至于他们最后只会成为一个对生活造成“不便”的进步的副作用。
Bart Knijnenburg,克莱姆森大学以人为中心计算(HCC)学科助理教授:
安全的技术对信任增长毫无用处,因为多数人并不理解(操作原则),技术只会在后台进行。
大众往往会依赖网络的便利而习惯风险
便利性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正是互联网的便利性,促成了它的号召力和成瘾性,但这对信任造成极大挑战。在信任赌局中,大众权衡风险与回报后,往往会选择回报。
Tom Ryan, eLearn在线教育CEO:
网络活动中,信任既非推手也非阻力,但便利性却能促成网络的推广。举个例子,在1980年的美国,汽车死亡人数可以高达51091人,到了现在,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超过30000人,但汽车使用人数却是有增无减。即时面临死亡风险,人们依然无法舍弃驾驶的便捷性。对Tom而言,即使知道黑客可能通过互联网获取他的健康和金融数据,他依然无法舍弃互联网的便利性。
某匿名受访者:
大众的不信任感会越来越强,但接受度还是会越来越高。
除了遵守规则并寄望于未来,别无选择
一些受访者提到,不论他们对互联网信任与否,他们必须要使用,而在另一些人,使用互联网却不是因为必须,而是 “信任”。
Naomi Baron,美国大学语言学教授:
越来越多人使用网络都是因为其联通属性,逻辑上看,信任处于该系统中,也会进一步增强。然而,Naomi也质疑称,鉴于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让人不得不用,未来人们或许不再考虑“信任”本身。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普遍认为,互联网代价是放弃隐私,Naomi则认为,在将来,信任的结果也同样如此。
区块链或有助网络信任提升
但是,帮助有限
过去十年,网络发展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区块链系统,其创造之初是为了服务于数字货币比特币。
但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其产品设计师Collin Thompson如此描述:
区块链是一类分散式数据储存或去中心化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记录着网上的数字货币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库(智库、政府、会计所用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并不需要中心处理器,而是基于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且每个人都能看见网络上发生过的交易。
当一场数字交易完成后,相关数据便被加密并添加到一个区块中,这个区块记录着过去十分钟内网上所发生的交易,接着经确认的区块被标记上时间,各区块将按照时间先后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整个链式结构一直不断更新,且数据对所有人公开,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区块链的数据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保证任何种类交易的安全执行,因此一些拥护者称区块链可以取代那些具有公信力的中介机构,比如银行、认证不动产交易的公司、会计所、法律服务机构。
由于区块链的出现,网络交互的信任度受到了较大冲击,那么,区块链对未来十年网络信任的影响究竟如何?据统计结果显示,一部分调查对象对此持乐观态度,一部分人持保留态度,另一部分调查对象则对区块链的作用表示怀疑。
Susan Price,Continuum Analytics数字建筑师:
让我们假设区块链技术将促成以下信任系统成为。网络个体可以不利用中介机构或者在中介机构发挥小部分作用的情况下就完成安全交易。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为自己的创意找到出口。金融服务业也迎来彻底的改革,那些支付常被延迟的国家公民将享有更快速的服务,也将更直接受益于更高效的生产效率。选举与公民权利将完全颠覆既有的模式,政治机构也更容易超越地理限制。
虽然我们仍然需要地方执法机关及警卫部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为自己理想机构的公民而不用顾忌自己居住在什么地方。最后,医疗保健及医学技术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惠及更多人口。在这个乌托邦世界,个人身份不受任何机构或政府的控制,因此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高压政治、政治攻击。
Marcel Bullinga,趋势观察家、主要发言人:
信任不断加强是我的愿望,而不是我的预期。当然,随着区块链及其他信任技术的出现,互信对等交易可能会实现,这将使得经济变为一个真实、可信的DIY世界。然而,这种情况对当下科技公司及网络平台(如Google、Facebook、Uber)并不利,因此,想要获得成功还需要更激烈的争取。
Lee McKnight,西勒鸠斯大学信息研究学院副教授:
只有当人们有足够理由信任系统时,信任才能不断加强。在当下,每14秒机器人病毒就会尝试攻入大型企业(甚至更频繁),在这样的情形下谈论信任不是很愚蠢吗?但是,在一个重构的信息环境下,设计合理的系统、服务、设备、网络可以更好识别出哪些是能够信任的。在此前提下,网络交易量将持续增长,尽管伴随而来的也有内鬼(malicious insiders)、bots病毒、犯罪集团的增加。因此,区块链技术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难题伴随出现。
或许,区块链的重要性并非如鼓吹者们所说
Jerry Michalski ,REX创始人:
未来,信任感将逐渐增加,并不是因为机构提供了更值得人们信任的服务,而是因为系统将变得更稳定、人们也更加习惯于网络而逐渐放松抵抗,那时,网络安全故障似乎不再削弱公信力。区块链在将来的确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网络信任的现状,但也极有可能与之前的平台一样带来问题。
未来十年网络信任现状变化甚微
网络安全是根本原因
约1/4调查对象预计未来十年网络信任应该不会有太多变化。他们认为那些利用网络漏洞的人会与防护网络的人持续进行“军备竞赛”,从而导致信任泡沫破灭,“网络安全问题永远不会终结”。
Jason Hong,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
在未来十年网络信任不会有多大变化,主要原因是网络安全。几乎每周我们都能看到类似“大规模数据泄露或恶意软件攻击”的新闻。这些网络安全问题理所当然会侵蚀人们对网络的信任,而随着时间推移,黑客、罪犯、受国家资助的黑客将越来越难以应付,安全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Ian Pter,网络先驱、澳大利亚历史学家:
目前看来,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度相当低,未来,这种状况也不会改变。但矛盾的是,网络的使用会有显著增长,尽管人们对网络并不信任,但这些用户似乎更看重在线交易所提供的便利,从而忽视了其中可能隐藏的风险。
主题外的主题
网络信任危机如何解决
除以上主题外,一些调查对象对信任问题进行了更广泛的探寻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Susan Price,Continuum analytics数字建筑师:
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对个人网上行为进行适当控制,并提供相关数据的系统,比如智能应用程序接口(API),政府和企业可以选择加入并支持系统运行,但它们不能成为这类系统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只有研发和普及类似系统,网络信任才能实现,否则政府将继续侵犯公民隐私、黑客及网络盗窃行为会越加猖獗、企业则将更多负担转移给消费者。
某匿名受访者:
他针对信任问题从人类自身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该方案甚至有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工作职位。如今,人类并没有选择,在线交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可以创造这样一类工作岗位:个人交互咨询顾问(Personal Interactive Consultant,简称PIC),即专门研究个人或家庭需求,从而帮助个人与企业、政府进行更高效的沟通。其工作性质与我们所熟悉的旅行社、保险经纪人、甚至律师相似。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些个人交互咨询顾问,但人数不多。将来我们可以把拥有这类咨询服务公司称为生活咨询管理公司(Lifesty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LIM),值得高兴的是,现在LIM公司似乎已经在初步发展中。
附:著名专家对未来网络信任的看法
数据外泄案例与网络使用同步增加
Amy Webb,未来主义学者与Future Today Institute执行总裁:
当一些突发事件如账户被盗、网络监视发生时,我们对网络的信任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网络安全的担忧也不会持续太久。令人不解的是,虽然过去十年我们看到数据泄露的案例急剧增加,但是使用网络的人数未减反增。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网络所提供的便利比我们对隐私的担忧还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会更依赖网络,到那时隐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便会逐渐减弱。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我们听到人们总是抱怨Facebook、Google的隐私政策,但却仍在使用它们,因为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东西。
社交时代原住民适应无处不互联的环境
Jim Hendler,伦斯勒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
如今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都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智能手机、电脑,对于这一代“社交时代原住民”来说,他们不会像自己的祖父辈、父辈一样不信任网络,当然区块链等技术无疑有助于网络交易环境改善,但是新一代几乎是毫不顾虑地信任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世界。
了解到科技的本质后,大众信任度进一步降低
Ben Shneiderman,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信任度对网络系统至关重要,或许可以考虑规划一个特定组群,让他们回答用户的问题、处理网络错误和漏洞、并致力于网络环境的改善。同时,网络欺诈、攻击、恶意使用等数据都应被公布在网络上。Ben认为,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设置网络“公设辩护律师”这一举措是非常有效的。
担忧未来or寻找解决办法?
Jeff Jarvis,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研究院教授:
未来网络信任度会下降意味着我们无力抵挡这一趋势,但Jeff并不这样认为。将来一定能有更多帮助我们掌控科技的手段,比如各类标准、规则、及市场准则,而且现在我们已正在应用一些手段。但令人失望的是,媒体总是向大众传播科技会带来诸多问题这类观点,而不是引导人们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也是当今道德恐慌、科技恐慌现象出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