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滴滴外卖为什么能做成?

7月23日,滴滴外卖正式进驻郑州,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拿下了第五座城。在此前不久,滴滴还宣布了将在 8月登陆济南,发展势头相当猛烈。

滴滴外卖在上线之初,曾被认为是对美团上线打车业务的报复行为,很多人质疑滴滴外卖不会做长久,但现实状况却是,美团打车目前仍然只在南京上海两座城市运营,高管对外称业务需要“慢”下来,而滴滴外卖却并无止步,已经遍及大江南北。

滴滴外卖为什么有能力做大做好?我们尝试从六大维度出发来做一下分析。说到底,滴滴外卖以“建设”为目的就可以走更远。

一、技术优势

外卖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同时又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的行业。平台希望扩大业务规模,只能雇佣更多的外卖配送员,招揽更多的商家入驻,加大营销吸引更多的新消费者。而随着业务规模的越来越大,对消费者的争夺将进入零和博弈,营销成本反而会提高。这导致其边际成本很难随规模扩大而降低。因此,行业巨头无法对新进入的竞争者形成绝对的壁垒。

真正的竞争着力点落在用户体验上,这背后考验的是平台的技术能力。有人说滴滴入局外卖行业是高维打低维,因为滴滴有更大的用户群体,滴滴用户的消费水平也更高,向外卖的转化更为顺畅自然。这种说法没错,但忽视了滴滴在技术层面的优势。

从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上来说,出行问题要解决的运力问题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范围,甚至在某些时段是需要跨城的。运力的调配更是难点,比如说某辆在中关村的网约车,可能在下一秒就接到了去亦庄的长途单,从中关村的运力中消失了。如何从其他地区补充进来,从哪个地区补充进来,这是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外卖所解决的运力调配问题,集中在配送站方圆三公里的范围内,外卖小哥不会跨区。两者的技术难度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系统所需要承受的计算压力也有很大差距。出行领域用户的等待时间阈值很低,用户从发出订单到车辆到达接驾位置,舒适的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平台匹配一个小错,就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外卖的等待时间则集中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同时,因为大量的等待时间是用来等商家出餐,所以平台的容错空间很大。

另外从数据的丰富度上来看,滴滴拥有从机动车道、高速路、高架桥、非机动车道到小区内部道路在内的出行数据,而外卖所需要的,仅仅只有非机动车道的运行数据。

这意味着,从技术层面来讲,滴滴做外卖就像是让大学生去做一份小学生的考卷。

二、定位准确

人人都在谈消费升级,但人民群众对于性价比的追求永远是主旋律,否则也不会成就小米的上市。性价比放在餐饮行业就是滴滴所倡导的好吃不贵。

做为外卖消费主力人群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在加快,他们选择外卖的根本诉求在于方便;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压力也在加大,住房,医疗,子女等方面的支出,让他们对消费持有更谨慎的态度。根据中国餐饮发展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餐饮业收入达到3.9万亿,其中作为性价比之选的中式快餐份额最高,达到了42.1%。

不贵这个定位很重要,意味着滴滴外卖可以集中精力去切一块更大的蛋糕。“好吃”则是滴滴外卖选择的切蛋糕的姿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味美,二是安全。

滴滴外卖在南京和成都上线以后做了两次比较有意思的营销活动,在南京他们做了鸭类菜品的促销,在成都则做了兔类菜品的促销。从这两次促销的选择来看,都是当地人最喜欢的品类。

从另一个层面讲,行业的领头羊如今陷入零和博弈,巨大的发展压力导致行业的大方向一直在走偏。近期报道来看,“黑作坊事件”频出,某平台在大连的加盟商铺用脚加工米线的镜头,让很多人倒了胃口。

竞争对手的漏洞,将成为新入局者滴滴的突破口。

 

三、用户态度

滴滴入局之前,外卖市场的格局正在僵化。经过几年的大战之后,外卖行业的参与者一部分死掉,一部分被并购,美团和饿了么两分天下,谁也打不死谁。

因为没有实现规模产生效应,所以外卖行业继续停留在浅层次、消耗战。想要做GMV就拼命补贴,想要好看的财务数据,就拼命压榨商户。所以两个平台其实不算打破垄断进行良性竞争,而是“合谋”下的新型垄断。

中小餐饮商户对平台流量有依赖性,付费推广位所带来的流水对商家利润有很大影响,而且商户大多已同时入驻了两大平台,每个平台带来流量都不能忽视,即便一个平台的政策不利,商户也无法跳槽。

南京樱花食堂的负责人此前曾在微博上曝光,因其入驻滴滴外卖,有平台强迫其进行二选一。鄂尔多斯的多家商户也在不久前集体发声,抗议外卖平台的单方面涨价。说白了都是行业压榨的后果。

商户对平台的不满已经积蓄到一定的程度,滴滴外卖在这个时候入局,恰是好的时机。它给了曾经无法跳槽的商户一个新的流量池,让商户对原有平台的不满有了发泄的通路,比如上文提到的南京樱花食堂,在滴滴外卖线上线上订单量四天内翻了四番。滴滴可以靠流量笼络一批对既定格局有怨言的优质平台。

滴滴外卖的入局与市面上现有的外卖平台形成制衡之势,不至于垄断者任意摆布市场,促使行业的正向竞争;另一方面补贴优惠的激励让商家和消费者两方收益,健康的竞争促使行业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节奏感

雷军说,快速迭代,不断试错,逐步走向成功的彼岸,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道。他说的道理对小米适用,但并非适用于行业的每一个参与者,比如互联网金融就快不得更不能犯错。但这句话其实可以做些修正——节奏感是互联网时代的王道,而快就是小米的节奏感。

节奏感恰恰也是滴滴的强项。

纵观滴滴的业务展开速度,一直都是谋定而后动,战略敲定后All In迅猛推进。例如2015年的5、6、7月份接连上线快车、顺风车和代驾业务,业务铺展节奏感很强。再比如去年年末,滴滴接管了破产的小蓝单车,今年1月9日,滴滴宣布进入共享单车领域,1月25日,青桔单车便于成都正式上线,现如今在海口,青桔单车也早已成为使用频次较高的单车品牌。

到了外卖领域,滴滴依然延续着自己的节奏,从今年4月1日上线,现至7月份,滴滴外卖保持着平均每月至少攻下一城的高效率。保证节奏感的前提是事前完善的预案机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演练,这使滴滴外卖能按照既定的计划,不拖沓,也不冒进。开城的地点选择也有战略讲究,江苏三城的铁三角,纵贯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西进成都用跳岛战术,进入竞争对手大后方;而后转战向北,逐渐逼近对手大本营。

谋定后动,滴滴外卖依然保持着互联网企业所应该有的打法和节奏。

五、平台战斗力

发展的六年过程中,滴滴打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战争。相比于团购和外卖行业曾经的鱼龙混杂,出行行业的参与者从摇摇招车、快的到Uber再到神州、首汽,每个对手身后都有雄厚的资本和不俗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滴滴的战争对手不多,但每个都是会要命的强敌。

滴滴一直赢到了现在,靠的是强大的平台战斗力。滴滴学院前院长周全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入职滴滴的感受是,在腾讯比在平安节奏快,滴滴又比当年在腾讯还要快,这里是按周按月做规划。

而为了保持战斗力,滴滴一直坚守三个原则:一事业心驱动,进入滴滴的员工要求价值观一致;二高层以身作则,保持以创业心态打战;三是管理层每月两次反思,互相照镜子。

这样严苛的管理与自我要求,很少出现在一家行业领跑者的身上。但这样的精神力量,是一家企业能打胜仗的保障。

六、无人配送

外卖骑手是外卖平台最重要也是最重的资产,这一资产让餐品的运输成为现实,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平台成本,更给社会道路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以长期视角来看,外卖平台的竞争迟早会打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是平台自身提高效率的要求,也是监管希望看到的转变。在外卖领域,无人配送技术就是长期战争的胜负手,这与滴滴出行所做的无人出行规划步调一致。

作为出行领域的巨头,滴滴早已入场无人出行板块着手研发,背后更有着强大的生态合作伙伴做支持。今年的4月24日,滴滴与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携手成立了“洪流联盟”;5月,滴滴在加州获得了自动驾驶路测许可;近期滴滴又揽获了自动驾驶领域的世界级奖项,一向低调前进的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渐渐浮出了水面,表明滴滴在无人出行领域的一步一个脚印。

因此,从出行的出身来说,滴滴在无人配送领域的深入,要远远领先于外卖行业的其他平台。可以说,滴滴外卖早就已经为技术主场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可以想见,随着滴滴外卖的攻城略地,稳步推进,市场上现存的外卖平台都将遭遇滴滴外卖强势入局的压力。而在外卖行业下半场,技术主场时代的日益迫近,也将给传统外卖平台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说,行业需要“创造性”、“建设性”的竞争者,而不是“破坏性”的竞争者。滴滴外卖无疑可以给行业带来更多好处。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滴滴外卖为什么能做成?  外卖  外卖词条  做成  做成词条  滴滴  滴滴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