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工匠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校生的价值追求。淮阴中专就是一所致力于用爱心铸匠魂、育匠心、追匠梦的快速崛起的学校。近些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取向,把培育“精技在手,大爱存心”的产业工匠作为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爱心铸魂,匠心筑梦”的德育特色。
一、坚持以德树人,把握育人取向
1.凝练“存爱于心,见爱于行”的学校文化。学校地处文化名城淮阴城西,淮阴因古时地处淮河之南而得名,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古县”。淮阴又是韩信的故里,漂母的家乡,韩信和漂母“一饭千金”的故事传颂至今,漂母的仁爱情怀以及韩信的感恩精神,铸就了“母爱之都”、“爱心淮阴”的美名。学校传承地域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以“存爱于心,见爱于行”为主题的学校爱心文化,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学校最高层次的思想和战略系统《学校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学校坚持“务本求实,图强思变,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采取“扩规模促发展,强内涵创品牌”的办学策略,落实“视教师如兄妹,视学生如子女”的管理理念,提炼了“厚德精艺,至真至善”的校训,编创了校歌《淮阴职教人》,设计了大气形象的校徽,形成了“敬业乐群,精进日新”的校风、“博学强技,善导厚生”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砺能笃行”的学风。“一训三风”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取向。
2.打造“爱心铸匠,力行筑梦”的党建文化。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企业满意”的办学宗旨和“精技在手,大爱存心”的培养目标,深入开展以“爱心铸匠,力行筑梦”为主题的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制定了《“爱心铸匠 力行筑梦”“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方案》、《“冬日暖阳”活动方案》、《“匠心精神”培育方案》、《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方案》及《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活动方案》。通过营造学习型党组织,打造匠心型党员队伍,建设“匠心”课程,呈现“匠心”课堂,努力弘扬匠心精神,竭力践行精细理念,树立“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的意识,用大爱情怀铸造精益求精的“教书匠”;用博爱之心、师德之魂锻造精技在手的“产业工匠”,使“匠心精神”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
3.坚持“以人为本,‘三全’育人”的德育理念。学校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树立安全、环保、节俭、廉洁、法治意识,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文明的行为习惯,具备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贴近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职业精神、匠心精神,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三全’育人”的德育理念,制定了清晰的学校德育三年总体规划,并将其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完善了《“三全”、“三育人”活动方案》,明确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与岗位要求,形成了一个将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德育体系,让德育贯穿、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每个方面、每个阶段。学校树立了一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典型和师德标兵,涌现了一批省市表彰的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竞赛优胜奖获得者。近两年被表彰的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区优秀教师7人,区师德标兵6人,市先进个人1人,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5人,省优秀学干4人,市优秀学干5人,省三创优秀学生8人,市三创优秀学生6人,省技能大赛获得1金1银6铜。涌现了不少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有的受到相关媒体的报道宣传。如就读于常熟理工学院的张婷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东方园林公司董事长陈业明、淮安伟帅塑业董事长郝振华、淮安市电视台综合部主任姚士勇、“江苏省农村十大杰出青年”“志亚养禽合作社”创始人张志亚等。
二、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德育实效
1.搭建德育组织体系,明确管理职能。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德育课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和家长委员会、校委会、行业、用人单位、社区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调研、决策和协调,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班主任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定期研究学生成长动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管、学生(安全)处及各系部实施、教学与后勤等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团委和学生会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组织体系。其中,学生(安全)处具体负责学生的德育、行为规范管理、学生事务服务、宿舍管理等工作;实施二级管理的所属系部建立了专门负责学生管理的专职副主任;班主任按照学校和系部的总体部署有阵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德育课专任教师、文化课及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德育、人文素质及职业素养教育;团委主要负责学校团建工作,组织、协调和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活动;学生会是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学生组织,学校学生会和系部学生会分别负责对全校及系部学生日常行为、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学校后勤工作者坚持科学的管理观,在工作中做到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全校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协力合作,从而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2.完善德育工作流程,实现全程管理。学校领导利用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等传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德育工作职责,不断改善德育工作条件,优化工作手段。通过各系部班主任周例会和教师周例会制度,各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部门领导安排具体事项,保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校班主任月例会制度,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班级管理理论,分管领导作指示性报告,安排工作事务,使全体班主任更新德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明了学校德育工作动态,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提高德育工作效能;通过校级领导蹲点系部制度,及时了解各系部各班级德育实际情况,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指导系部、班级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校级领导带班、全体行政人员参与的行政值周制度和宿舍夜间巡查制度,分系部、分时段对学生从早读至熄灯就寝进行全程督察,细化日查、周结、月回顾的值班工作内容和流程,形成一日常规量化反馈,一周典型通报(通报爱岗敬业的教师及拾金不昧的学生)和示范班评比,一月重点整顿,实现了精细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促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班集体建设,增强管理的覆盖面、及时性、实效性,切实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达成度。
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保障德育秩序。近年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规范了德育工作行为,陆续梳理完善了多个管理制度,形成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行为的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工程《学校文化行为识别系统》。特别是完善了《班主任工作流程》、《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班主任绩效考核细则》、《优秀班主任评定办法》、《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师德考核实施方案》、《学生一日常规管理量化考评细则》、《学生德行学分评定实施细则》、《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毕业工作规定》、《宿舍管理规定》、《“校级文明宿舍”评选办法》、《值周班制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违纪学生申诉制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管理办法》等30多个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负责,保障了德育工作的有序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坚持有方法、有措施、有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学生入脑入心,从思想深处接收各种规范并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素质,把规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4.建立考核测评体系,彰显激励效应。学校实施二级管理体制,实行学生品行日常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部门负责制,制定了德育工作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考评目标、内容,采取科学的考评方法。学校每周公布表彰常规管理示范班,每月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每学期张榜公布优秀学生和进步之星,每学年开展多项体艺活动、技能比武、创新大赛、演讲征文比赛等专项评比活动。建立了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完善师德考核长效机制,使师德建设工作常规化。尤其是突出师德的重要性,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在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各种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每学期初召开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大力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集体和先进班主任,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学干、优秀团干。近两年先进德育工作个人表彰数为2783人,先进德育团队表彰数为267个。其中,优秀班主任29名,区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区优秀教师7人,区师德标兵6人,市先进个人1人,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5人,省优秀学干4人,市优秀学干5人,省三创优秀学生8人,市三创优秀学生6人,省技能大赛获得1金1银6铜。通过德育考评体系对全员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有效规范了师生的行为,引领教师更好地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绩效,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职业素养。
5.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德育资源。学校德育经费列入预算。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德育课教师培训、德育教研活动和德育课题研究、德育类图书购置等德育经费充足;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有保障。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班主任企业实践(调研)和培训。2017年暑期选派优秀班主任7人参加省市班主任提高培训。2016年度德育经费总支出为427011元,占总预算支出的3.6%,其中德育教学与管理经费支出192871元,占年度预算支出的1.6%;日常德育活动经费234140元,达每生每学期32.28元。班主任工作绩效与津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班主任津贴根据班级人数和考核结果发放,人均600元。
学生活动、生活、医护设施齐全;德育职能科室、团委会、学生会、德育教研组、德育名师工作室均有固定办公及活动场所与设备;创办了《崛起》校刊;开设了“兰亭广播站”;重视发挥校史馆、宣传栏、图书馆、阅览室、微信、德育大讲堂的作用;加强校园网站管理,注重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与网络环境,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职业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同时建有德育专题网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管理规范。开设官方认证微博、微信,实现班班有主页,班班有QQ、微信群。
学校加强与果林派出所和当地社区联系,建立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定期开展校内及周边环境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生遵纪守法,无重大违法犯罪发生。学校安全责任落实,预防在先,校园平安,无重大突发事故发生,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创建示范点、国家级“零犯罪学校”。
三、丰富德育内容,畅通德育途径
1.聚焦德育课堂,提升德育渗透。依据教育部德育大纲有序确定每学期的德育内容,开足开齐德育课程,本学期学校开设德育课总课时数为3000课时,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注重德育的有机渗透,突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职业生涯、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能依据校情,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感染力强又切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充分利用德育大讲堂开设防艾、防毒、环保、安全、廉洁、时政、人文等专题教育讲座;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竞赛、“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合唱比赛、优秀班级网站评比、共青团角评比、安全教育月、普法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月、不文明现象专项整治月、学“八礼四仪”做有担当精神的文明中职生等活动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4本:《韩信文化旅游》(已出版),国学经典《晨读时光》(上下册)、法制教育读本《与法同行,健康成长》、《自我保护训练营》。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五好小公民”示范校。
学校结合课程,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健全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尤其重视对学生校内外实训实习中的安全、纪律、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的教育与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定期安排专门人员走访企业,定期检查、通报学生实习情况。同时安排富有驻厂经验的班主任带队进驻企业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日考勤、周考核,注重抓好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填写及实习评价。
2.丰富校园文化,优化德育氛围。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邀请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职教学会德工委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会副主任、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李国龙副秘书长来学校作《建设具有时代特点、职教特色的个性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报告;与山东大学品牌学校研究所就学校理念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学校文化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开展合作;邀请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淮安市诗词会长、著名淮安文史专家荀德麟,淮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淮阴区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吴光辉,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葛以政三位专家深入学校,为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他们对“存爱于心,见爱于行”的文化主题、“视教师如兄妹 视学生如子女”的管理理念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交流。
学校形成了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几十种应用元素,规范呈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和涵盖了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以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的《学校文化环境识别系统》。校园自然环境整洁优美,安全有序。人文环境反映了校史校魂、职业特点、专业特色、地域文化,体现了核心素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和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墙壁、画廊、宣传栏、宣传牌、黑板报等展示学校“一训三风”、淮安名人、大国工匠、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张贴提示语、古诗词、名言警句、弟子规等。别具一格的是每个教室的“一班一品”文化墙体现良好的专业文化和职业氛围;企业文化浓郁的校内实训场所体现用人单位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理念和岗位规范,同时展示了在校生技能、创新、创业和文明风采等成果。通过一幅幅“有主题的画”、一首首“无声的诗”、一句句“无音的文字”,反映学校的文化精神与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依据校情有计划地开展融学生教育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等。近两年,学校获得淮安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三名、淮安市“市长杯”足球赛冠军、淮安市啦啦操比赛二等奖、淮阴区中小学合唱比赛一等奖,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省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奖作品81个,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12人,获省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1金1银6铜的好成绩,获得淮安市第十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围绕重要节日时间序列安排主题教育月活动及日活动,如国防教育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爱心、感恩励志教育月、法制 安全教育月、文明礼仪教育月、技能创新月、“低碳生活 环保校园”主题教育月活动。主要活动有新生入学军训、新生入学典礼、开学典礼、9月份“谢师恩”活动、国庆红歌大合唱、重阳节的敬老爱老活动、文明交通进校园、法制教育、“四球”活动、国耻日系列活动、新团员宣誓、校园文化艺术节、新年联欢会、学雷锋活动、植树节活动、帮扶贫困生活动、世界水日宣传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助残日关注残疾儿童、世界无烟日教育活动、世界地球日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月活动、技能创新大赛等。学校历来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将军训视为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锻炼学生品格的重要课堂;利用新生入学典礼强调“五个一”(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愿;打造一个环境——文明有序;谨记一种意识——健康安全);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表扬先进,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即国旗下讲话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学校倾力打造精品社团,系部组建专业社团,班级创建社团型班级。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舞台,学校遵循兴趣与自愿结合、活动与评价同生的原则由学生自发组建、申请、注册、创建活力社团。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培养层次,学校成立了21个社团,其中精品社团16个(太极拳社团、七彩气球DIY社、DIY串珠社团、丝网花社团、韩侯战鼓社团等)。专业系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又成立了多个专业社团,如:数控、机电一体化、焊工、烹饪、计算机组装、小家电维修、汽车养护等。学校社团设置规范,归口团委管理,通过明确社团设立程序,规范运作流程,优化活动模式,形成灵活的管理机制。社团活动突出课程化、精品化,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特长才艺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成长,提升了专业素养、发扬了创新精神、拓展了创业能力。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参加各类社团的学生1523人,占在校学生的42%。其中,学生志愿者475名,占在校学生的13%。
3.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学校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被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每项活动有具体实施方案。有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王营敬老院、三树镇跃进村、彩虹雨康复中心、刘老庄八十二革命烈士陵园等),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学校有常态化志愿者服务人员475名,占在校学生的13%。学校利用学雷锋活动月、敬老助残日到周边社区、敬老院及聋哑学校进行服务工作。春蕾志愿者团队不仅常利用所学专业为周边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或社区空巢老人奉献爱心,还每月一次地把社团文化融入到助残志愿服务中来,用特长助力残障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样的活动让青年志愿者在帮助残障儿童发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体会到奉献的意义。近年来“敬老、助残”已成为学校的志愿服务品牌。学校利用职教技能周下社区,利用农机专业优势下乡为当地三农服务,实行常态化管理,广受好评。近两年职教为民服务、志愿服务实施次数达18次。
4.加强职业指导,积累职业经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招生就业处负责,承担就业择业心理与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等工作。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择业与维权等方面咨询;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通过加强“联合办学、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等多种办学模式改革,建立畅通的就业网络;积极与大型企业联系,开辟广阔的就业渠道,保证了学生全面就业、稳定就业、高品质就业。2017年,毕业生总数1662人,就业人数(含升学)1645人,就业率(含升学)98.97%,未升学毕业生人数884人,对口就业人数867人,对口就业率98.07%,本地就业人数210人,本地就业率24.22%,毕业生就业率高,本地就业与对口就业比例不断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5%。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教育。主要有《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创业教育》《就业、创业与职业规划》《我当小老板》《职业规划讲座》《我眼中的创业市场》等讲座。加强校园创业实践指导。如举办“三创教育周”、“青创面对面”创业分享会、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创业成功者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业之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更好的发展。近两年学校举办创业培训37个班次,接受培训学生数为1746人。由学校学生自我创业,成立的“快捷洗车行”、“美瞬摄影”、“家电维修部”、“阿呀呀饰品店”、“成才书屋”、“亲情话吧”等创业项目,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016年,2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干部,4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创优秀学生;2017年2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干部,4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创优秀学生;5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优秀干部,6名同学被评为市级三创优秀学生;在省第七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创新作品中,学校沈林荣老师指导刘瑞同学《布匹定型机的停机中的微型机械手自动打标装置》荣获一等奖。
5.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德育效率。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团队,配备4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名专职、3名兼职),建有达大市级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心灵氧吧”),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理解、悦纳、尊重”,“激励、唤醒、鼓舞”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主题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辅导、危机干预、心理疏导、个案咨询、热线沟通、网上交流平台、人文关怀等多种途径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心理健康通识教育培训和业务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人员、班主任职务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非常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关键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疏导。特别是学生入学后、就业前、高考前,效果明显。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德育水平
1.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学校学生(安全)处是负责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的职能处室,与团委合署办公,有21名专职管理人员。学校实行二级管理,综合一部、综合二部、综合三部、机电工程部、商贸信息部、汽车工程部各有一名德育工作专职副主任。学校现有在校班级75个,有16名中层干部兼任班主任,有7名干事担任班主任,每个班配有1名班主任兼团支部辅导员,班主任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80%。实行系部班主任周例会、学校月例会、期研讨。学校班主任选拔、管理、培训、提高与考核制度健全。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晋级的优先条件之一。班主任工作态度与实绩作为教师聘任、奖励、津贴发放、职务晋升等重要依据。班主任津贴根据班级人数和考核结果发放,人均600元。优秀班主任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评聘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学校全体班主任接受区级培训,27名班主任接受市级培训,20多名班主任接受省级培训。研讨与培训有计划有总结,班主任专业成长进步显著,2016学年度有13人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2个班级被评为省先进班集体,获淮安市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团体二等奖;2017学年度有18人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5个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2个班级被评为省先进班集体。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德育课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专任德育课教师14名,师生比1:259,学历全部为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28.6%,高级职称比例达42.9%。成立了由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杜兵堂、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于春宝等七人组成的杜兵堂德育名师工作室。熊刚芝老师参与编写了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和《经济政治与社会》。近两年省级以上德育论文发表、获奖数为19个。主要德育课题有:已结题的省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课题《淮安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实证研究——淮安市为例》、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三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构建研究》;在研的省课题有《中职校爱心教育体系构建实证研究—以淮阴中专为例》;《00后中职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在研的市德育课题有《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和《淮安市艺术类中职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策略研究》。
3.加强学团队伍建设。校团委、学生会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间的桥梁,是学生施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领袖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学校团委、校(系部)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干部配备齐全,职责明确。校团委配备团委专职书记和副书记3人,学生委员4人,学生委员数量占总数的57%。团委书记(中层正职)丁玲玲、团委副书记(中层副职)张红岩、夏梦、汤雨龙(学生)。团组织独立设置,独立开展工作。定期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学生干部的选任程序公开、民主,过程公平、公正。
校团委深入贯彻团中央、教育部《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以严抓团建工作为主线,以爱心教育为轴心,保持中职共青团先进性,发挥本校文化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共青团服务学生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努力打造“凝心聚力,爱心筑梦”品牌共青团,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生力军的作用。发挥团校、团员成长室、共青团角的功能,团员活动室和共青团一角获得了新沂市团干部素能提升培训班一行的一致好评。团委履行对学生会的指导职能,每周都召开学生会、团支部干部培训会,做到培训活动常态化,同时注重发展优秀学生党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学校共青团是淮安市中职共青团“1+1+3”工作机制副组长单位;校团委被表彰为江苏省中职学校“十佳共青团组织”、江苏省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六个一”团建项目示范校创建单位、淮安市“‘六个一’项目示范学校”,“淮阴区共青团工作优秀学校”;15计算机班获得2016年度淮阴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学生会作为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长期以来,形成了“校学生会—系部学生会—班级班长”的三级管理机制。学生会成员按照《学生会章程》积极参与学校的卫生、两操、课堂纪律、文明就餐、午间静校、晚间就寝等常规管理,并对“校园值周班”的工作进行培训、监督与评估。协助学校举行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校学生会获2016年“淮安市十佳学生会”称号。
4.加强兼职队伍建设。学校搭建5个德育工作基地(刘老庄82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东方母爱公园、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张纯如纪念馆)。聘请淮阴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查科检察官唐新宇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开设法制讲座;聘请果林派出所张学兵副所长、周波副所长、顾鹏干警等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加强学生成人成才、遵纪守法教育;邀请优秀毕业生(如江苏移动公司淮安分公司人事主管韩绪响)、社区医生、法院法官、企业专家、省总工会领导、行业、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等相关方面的代表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德育活动。兼职德育队伍,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注重办好家长学校,更新家教理念,提升家教水平;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及家访、家长接待日、电话联系、“道德讲堂”等渠道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报会商育人工作;重视学生成长与育人成果展示,提振家长培育子女信心。家长学校工作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近两年家长学校听课人数763人,2016年获关工委新常态建设“标兵学校”,“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2017年被评为“淮安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五、凝练学校特色,打造个性品牌
近年来,在现任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规模在稳步增长,形象在迅速提升,定位在日渐清晰,管理在不断强化,人气在有效聚集。学校“五化”教育活动(日常管理精细化、主题活动系列化、体艺活动品牌化、班级建设特色化、优秀保持常态化)不断彰显育人特色。宿舍文化、法制教育活动、“一班一品”、值周体验、德育学分制在省市得到充分认可。
1.打造宿舍文化,构筑精神家园。学校把“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主要阵地。紧紧抓住“静”、“雅”、“谐”约束学生的言谈举止;依托“四化”“五统一”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实施“六查、两公布”形成“宿舍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成立学生宿舍管理自治委员会,让学生成为宿舍文化的建设主体;使网络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阵地;宿舍文化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坚持“视学生如子女”的爱心管理理念,大力倡导学生“视同学如兄妹”,学生能从中感受到“爱”的魅力,从而传递爱心,营造温馨的氛围;宿舍文化长廊提升了宿舍文化品位;特色宿舍评比提升了学生道德素养;人本管理理念构筑了和谐育人模式。宿舍管理从“形式化”走向“习惯化”。在2016年3月举行的全省职教年会上,学校呈现的和谐宿舍文化建设项目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获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称赞和充分肯定。近两年承办省市德育现场会、德育活动数23次,先后有近20所省市内外高职、中职学校组团到学校观摩学习宿舍文化建设。在2016年11月17日江苏省职教学会德工委第九届年会上,学校以《打造和谐宿舍文化,构建温馨精神家园》为主题的交流发言,获得与会领导、职教同仁的一致好评,同时省市内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宿舍文化建设。融恰、优雅、美丽而富有特色的宿舍文化已成为展示学校风采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2.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学校以德育工作创新实验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法制副校长认真履职,开设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法制报告会。学校组织法制黑板报专题评选,观看专题视频,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走上街头做义务法律宣传员,观摩法院庭审并组织模拟法庭等,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机电工程部组织老师开展法制课题研究,组织编写校本德育教材《与法同行,健康成长》、《自我保护训练营》。学校被表彰为淮阴区关工委法制教育标兵学校。
3.打造特色班级,营造和谐家园。学校立足现实,积极开展“一班一品”活动,既策应淮安市“一校一品”德育创新要求,也形成了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钱皓老师的“班级管理自主化”、解秀锋老师的“培养学生自觉性”、孙洪宝老师从班级公约到值日班长制,从量化积分到课堂合作学习,班集体建设成效明显。熊刚芝、张亚、于敏、陈晓梅老师着力创建市区“周恩来班”,所任班级风气正,常规管理、课外活动、创业教育等多方面成效显著。
4.实行值周体验,促进自我管理。学校在一、二年级中开展“一周一班”班级岗位实践体验周活动,简称班级值周制。每周由一个班级承担值周任务,各班值周工作主要由班长负责,值周班的班主任给予具体的指导。值周任务包括:校园门卫管理,公共区域、场所的卫生保洁,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纪律检查、文明就餐等;在各责任区域,各班分设卫生岗和礼仪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和岗位任务。通过值周体验,增强了学生的任务意识、责任意识,磨练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5.实施德育学分,促进自我成长。根据“德育学分制”的管理方案,学校把各项行为规范具体细化为条款指标,并制定细则和分值,由各班考评小组负责考评记录,班长负责学分登录,在班级布置德育学分公示栏,每周对学分情况进行公示,每月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丢了分,可以通过多为班级做好事、多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进行弥补,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平台,不断完善自我。一般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不少学生都能从追求学分渐渐地转化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学生管理规范要求,学校形成了“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特色。
德育工作落于细微,见于长远,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今后,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核心功能,瞄准“全国有亮点,全省有影响,全市一流”的发展愿景,按照 “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图强思变”的总体办学方针和“让学生成为社会喜爱的人、让教师成为淮阴最受尊敬的教师、让学校成为淮阴最具活力的学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不断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学校必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书上用更加有力的臂膀挥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