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装甲车辆方面浅谈武装党卫军的装备质量

计宇 - Train to Frontpan.baidu.com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武装党卫军通常比国防军接收到了更多、更好、更新的装备。有意思的是,很少有实际的统计数字来有力地支撑起这个观点。接下来我将展示几组与武装党卫军国防军的装甲车辆配置有关的表格。

我相信本文的结论会让读者对下文更感兴趣。从整体而言,武装党卫军在车辆配置上没有得到优待,与刻板印象相反,实际上国防军通常接收到更新更多的装甲车辆。

一、碎碎念

在一些电视纪录片和网络论坛上,二战历史爱好者们常常断言,武装党卫军国防军拥有更精良的装备,如果这样的观点有数据来支持,那是再好不过的。但与此相反,这个观点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常识般的存在。虽然可以从官方统计数字中获得大量的原始数据并对之进行统计学研究,但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究其原因,可能是如下几点:

有怎样的读者,便会有怎样的作者;有怎样的观众,电视台就会针对他们录制对应的纪录片。暂且不论为了吸引观众而妥协的浅硬核、科普向的电视纪录片,关于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这样的统计工作所耗费的心力,与从知识中获得的价值相比,性价比太低。

对于传记创作者而言,在其叙述中,武装党卫军有没有接收到更好的装备,与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战斗无关。

这样的争论一般只有想从理论上对比武装党卫军国防军的战斗力的二战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这是个相当模糊的主题,争论者通常也会更加随意,他们会更喜欢列举战果来辩论,他们可能没有相关的信息,也没有意愿,从数据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当然无论如何,这个话题始终是充满了争议。武装党卫军的暴行是众所周知的,对其的客观研究通常也与敏感相伴相随。对于那些认为武装党卫军本身就优秀出众,并渴望四处宣扬自己观点的人而言,与国防军相较,武装党卫军的装备质量好坏与否都不妨碍他们顺利导出自己的结论。

如果武装党卫军拥有更精良的装备,他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这是因为武装党卫军本身是优越的,因为最好的装备会被分配给最好的士兵。如果武装党卫军的装备较差,这些人就可以证明,尽管武装党卫军的装备水平较差,但他们还是设法依靠差的装备去作战并取得战果,这证明了他们本身就拥有优良的作战素养。

显然,这两种观点都很容易能用嘴炮反驳。如果武装党卫军确实有更好的装备,那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战斗力较低,需要用更好的装备去弥补。如果党卫军的装备较差,那也可以认为,武装党卫军本身是逊于国防军的,只能捡战斗力更强国防军在装备齐全后剩下的破铜烂铁。

这样类似的屁股观点可以大战三千三百三十万个回合,它们的价值都是相同的,为了撕逼而存在。除非是有具体的文档对某次作战前武装党卫军国防军装备配置进行统计,再加上可靠的战果统计,否则任何想通过装备质量来证明武装党卫军战斗力的观点都是不合逻辑的。

本文无意对这种屁股问题进行论证,所有数据直指标题,仅为了从装甲车辆配置方面来简单讨论武装党卫军的装备质量而已。

二、研究方法

想要讨论武装党卫军部队是否得到垂青,有两个方向可以考虑:更好的编制(authorized strength),或者是更优先的分配权(allocated strength)。但依照本文的主旨,论证的重点应该放在后者上。但无论如何,从1943年开始,随着德国工业形势逐步恶化,部队本身的预期实力(intended strength)也成为装备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此外,如果某个单位要参于一次重大的作战行动,或者它在作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给这个单位分配更多的装备也是理所应当的。

由此,对比武装党卫军国防军的装备质量是十分棘手的,受限于大量的装备类型及时间尺度的选择,很难对其量化处理后进行合理对比。更不用提难以量化的作战素质。

为了便于比较,在下文中,装备的类型将被限制在装甲车辆上,而这也会给时间尺度带来一些限制。

三、编制对比 —— 1944年后期,西线,装甲部队

如果只考虑数量的话,无论是装甲师还是装甲掷弹兵师,武装党卫军国防军单位编制中装甲车辆的数量相差无几。但如果从质量方面来考虑,配置给国防军的装备往往要更好,国防军的编制中有更多的“豹”式坦克和IV号坦克,而武装党卫军的编制中则是有更多的突击炮和IV号坦克歼击车。

下表的装甲师类目中,以国防军第2、第9、第11、第21、第116装甲师及装甲教导师,与武装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第2“帝国”装甲师、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第10“弗伦茨贝格”装甲师、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进行对比。

而装甲掷弹兵师类目中,以国防军第3、第15、第25装甲掷弹兵师,与武装党卫军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进行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各坦克类目下的数字为对应部队编制的平均值,如IV号坦克一栏下的36.0,为国防军第2、第9、第11、第21、第116装甲师及装甲教导师编制下的IV号坦克的平均值。

四、实际分配

(一)新武器

考虑到希特勒对新武器的迷恋,以及他对这些新武器品质的过度自信,可以认为,如果武装党卫军真的在装备分配方面受到了偏袒,他们就会最先接收到这些新武器。然而实际上,国防军一直都赶在武装党卫军前头,率先接收到下面我将提到的那些新武器: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列出来的这些装甲车辆只是国防军先于武装党卫军接收到的新装备的一部分而已,虽然那时候武装党卫军也有装甲单位了:

“黄蜂”自行火炮

“*蜂”自行火炮

“犀牛”坦克歼击车

“豹”式坦克

“措豺”坦克歼击车

“雯迪丙”坦克歼击车

“猎虎”坦克歼击车

“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

(二)“豹”式坦克的分配

“豹”式坦克最初分配给国防军第39装甲团,为“堡垒”行动做准备,当时,该团隶属“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在“堡垒”行动结束之后的一段时期中,在“豹”式坦克的分配上,国防军仍然更受偏爱:

截至1943年10月1日,被分配给东线部队的“豹”式坦克,需要注意的是,预备队中包括了九辆“豹”式坦克救援车(Bergepanther)。

(三)“猎豹”坦克歼击车的分配

尽管生产数量有限,但在二战德国坦克歼击车序列中,“猎豹”坦克歼击车的作战能力还算是比较强的。由此,如果武装党卫军真的被偏袒,那么他们得到比国防军更多的“猎豹”坦克歼击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猎豹”坦克歼击车的分配情况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猎豹”坦克歼击车的分配上,武装党卫军并没有比国防军更受偏爱。众所周知,武装党卫军并没有组建起国防军那样独立的第653、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理由可以是五花八门,也许高层认为武装党卫军并不适合装备那么多的“猎豹”坦克歼击车,但事实如此,至少从这个方面而言,武装党卫军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受宠。而即使是针对装甲团的分配,武装党卫军拿到的猎豹”坦克歼击车也明显少于国防军

(四)“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分配

就像"豹"式坦克那样,“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也是希特勒寄予厚望,想凭借其强大的硬实力打赢"堡垒"行动的奇迹武器之一。它被分配给了国防军的第653、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堡垒"行动后,这种装备仍旧只在国防军单位中服役。

(五)“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分配

“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出现已经算得上是战争后期了,它只被分配给了两个国防军单位:第653、第512重装甲歼击营。虽然在装备“猎虎”坦克歼击车并投入战斗的第一个月中,第653重装甲歼击营被加强给了武装党卫军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随后又加强给武装党卫军第10“弗伦茨贝格”装甲师,但第653营和第512营一样,其人员组成自始至终都来自于国防军

(六)“虎王”坦克的分配

在下面的表格中,被更名的重装甲营的数据将与其更名前的相合并。并且只统计那些拿到了相当多数量的“虎王”坦克的重装甲营。除了那些一开始就拿到“虎王”坦克的单位之外,后面一些分配到“虎王”坦克的单位实际上拿到的是使用过的“虎王”坦克,由此使得国防军分配到的“虎王”坦克比实际分配的新车数多了6辆,而武装党卫军则是增加了11辆。

国防军类目的数据包括了第501营(后更名为第424营)、第503营(后更名为统帅堂(Feldherrnhalle)重装甲营)、第505营、第506营、第507营及第509营。

武装党卫军类目的数据包括的SS第501营(原名SS第101营)、SS第502营及SS第503营。

需要注意的是,各坦克类目下的数字为对应部队编制的平均值。

显而易见,国防军最初接收到了更多的“虎王”坦克,武装党卫军则是在1945年接收到比国防军更多的“虎王”坦克。然而,从44年底剩余的平均数量来看,国防军的重装甲营几近满编,因此在1945年分配给国防军的“虎王”坦克数量较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某个单位的“虎王”坦克仍然满编或接近于满编,那么把更多的“虎王”坦克分配到那个单位是很奇怪的。

五、实际实力

(一)1942年中期,摩托化步兵师

国防军类目的数据包括了第3、第16、第29、第60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 (mot))。

武装党卫军类目中的数据为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摩托化步兵师。

Pz.Kpfw.III kz.即装备了短(kz为kurz的缩写)身管的5 cm KwK 38 L/42的III号坦克。

Pz.Kpfw.III lg. 即装备了长(lg为lang的缩写)身管的5 cm KwK 39 L/60的III号坦克。

Pz.Kpfw.IV kz.即装备了短身管的7.5 cm KwK 37 L/24的IV号坦克。

Pz.Kpfw.IV lg.即装备了长身管的7.5 cm KwK 40 L/43的IV号坦克。(43年4月后,随着H型的生产,G型才开始装备7.5 cm KwK 40 L/48)

Pz Bef Wg即Panzerbefehlswagen的缩写,意为指挥车,与同底盘车辆不同的地方在于加装指挥用无线通讯设备。

如果仅讨论装甲车辆的数量,那么平均下来,上面列举的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摩托化步兵师拥有的装甲车辆的数量相差无几,但从装备质量来看的话,拥有更多长身管III号与IV号的国防军显然更得到偏爱。但需要注意的是,表中的武装党卫军仅“维京”师而已,因此这个数据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1943年,库尔斯克

1942年,在海因里希·希姆莱和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的努力下,“警卫旗队”、“帝国”及“髑髅”这三个武装党卫军部队进行了改组,并配备了相当于满编装甲团的装甲车辆,虽然名义上是装甲掷弹兵师,但从实力上来看的话这三个部队已相当于装甲师。

作为武装党卫军部队拥有正式装甲师之后的一次大规模的作战,针对库尔斯克会战的数据分析对于本文的讨论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但由于以下将列出的一些变数,就库尔斯克会战而言的数据分析需要作出一些取舍:

①在德军的作战计划中,“堡垒”行动的主线是划分南北两翼的钳形攻击,但需要注意的是,武装党卫军所在的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隶属南翼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将南翼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与北翼的国防军部队作对比的话,就意味着两翼不同的战术态势将会被忽略。

国防军与武装党卫军总计有6个拥有装甲单位的师作为预备队,其中国防军5个,武装党卫军1个。由于是作为预备队,这些师相互之间的坦克数量差异巨大,有强大如国防军第4、第5装甲师,也有羸弱如国防军第8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

③对于到手的“虎”式坦克,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策略。在那时候,武装党卫军采取的是让某个独立“虎”式单位长期伴随某个师作战的策略,例如“警卫旗队”一直享受着从第4连到第13连到SS第101营到SS第501营的这个独立“虎”式单位的伴随。而在国防军中,除了“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短暂地得到过独立“虎”式单位的加强之外,对于“虎”式的使用大多是类似于库尔斯克战役中,第503重装甲营的三个各辖15辆“虎”式的连队,被分别指派给第三装甲军的第6、第7、第19这三个装甲师这样的情况。

④上文提到的拥有200辆“豹”式坦克的第39装甲团,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隶属“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这也使得该师在当时是唯一拥有2个装甲团的师。

考虑到上述的变数,在进行数据统计时,需要做出如下的取舍:

①在统计时仅考虑南翼的南方集团军群。虽然这样的处理会使得数据对国防军有利,因为中央集团军群的国防军部队平均算下来的话,每个师拥有的坦克都很少。但由于这样处理后,在仅与国防军其他部队进行对比时,平均数据仍然是可利用的,因此排除是合理的。

②不考虑预备队。而这会对武装党卫军有利,因为作为预备队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仅有“维京”师,它有的坦克不多(48辆,其中有38辆是新式装备[注:类似于长管III号之于短管III号,长管III号为新式装备]),而国防军的5个师则是拥有较多的坦克(93辆,其中75辆是新式装备)

国防军第503营将被计入第三装甲军中。这会使得数据对国防军有利,但如果去掉503营,数据又会对武装党卫军有利,因为去掉之后意味着武装党卫军拥有比国防军更强的单位。

④第39装甲团将被计入“大德意志”师中,而为了均衡,“大德意志”师将会被当成2个师来计算。

国防军类目的数据包括了第3、第6、第7、第11、第19装甲师及“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

武装党卫军类目中的数据为武装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第2“帝国”及第三“髑髅”装甲掷弹兵师。

Pz III(7,5)为装备7.5 cm KwK 37 L/24 的III号坦克。

Bef Pz 即上文的Pz Bef Wg,指挥车。

Pz III Fl为III号喷火坦克,FI即Flamm的缩写,有火的含义。

Beob Pz III即III号观察车,其中Beob为Pz Beob Wg缩写,全称Panzerbeobachtungswagen,即观察车,多作炮火观测用,不直接参与战斗。

1943年6月30日,南方集团军群前线,国防军与武装党卫军各师平均拥有的装甲车辆。

显而易见,与国防军相较,武装党卫军部队拥有更多比旧型号先进的长管III号与长管IV号。另一方面,“豹”式的加入使得国防军IV号坦克较少的情况得到了弥补。而观察“虎”式坦克的数量,武装党卫军明显多于国防军,这是因为国防军部队并没有像武装党卫军那样长期附属的“虎”式单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在装备上的差异并不算大,加强给“大德意志”师的那些“豹”式坦克弥补了国防军与武装党卫军之间,因为武装党卫军拥有稍多的“虎”式和IV号坦克而带来的差距。

(三)1944年,阿登

虽然有许多部队都参与到了“守望莱茵”行动中,但只有2个集团军实际肩负着实现主要作战目标的任务——攻占安特卫普(Antwerp),由第5集团军从南面,第6集团军从北面分别发起攻势。

这两个集团军的装甲单位如下表所示:

在下面的表格中,第15装甲掷弹兵师将不会被包括在内,因为没有武装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来与之进行比较,而且此时的形势与库尔斯克会战时期不同,在1944年后期,德军装甲掷弹兵师的编制下并没有装甲团。

Marder II为黄鼠狼II坦克歼击车。

Jagdpanzer IV为IV号坦克歼击车。

Pz IV/70为搭载7.5 cm Pak 42 L/70的IV号坦克歼击车。

Jagdpanther为“猎豹”坦克歼击车。

Stu-Gesch.为Sturmgeschütz缩写,此处指三号突击炮。

Stu H 42为搭载10,5 cm leichten Feldhaubitze 18的三号突击炮。

Flakpz. 38即Flakpanzer 38(t) ,38t防空坦克,是38t底盘经改造搭载2门2 cm FlaK 38 的防空坦克。

Wirbelwind全称Flakpanzer IV Wirbelwind,IV号“旋风”防空坦克,是IV号底盘经改造搭载4门2 cm FlaK 38 的防空坦克。

Möbelwagen全称Flakpanzer IV Möbelwagen,IV号“家具车”防空坦克,是IV号底盘经改造搭载1门3.7 cm FlaK 43 的防空坦克。

Wespe即“黄蜂”自行火炮。

Hummel即“野蜂”自行火炮。

Grille即“蟋蟀”自行火炮。

参与阿登作战的装甲师平均所拥有的装甲车辆数目,已包含独立单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虽然武装党卫军拥有更多的“虎王”坦克,但这是由于第506营加强给了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所致,而国防军则是拥有更多的“豹”式坦克。最后的总计里,国防军平均拥有的装甲车辆的数目比党卫军稍微多那么一点,但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换而言之,这个表格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在装备分配上存在偏袒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情况。

六、总结

在本文列举的几个例子中,虽然不能证明国防军在装甲车辆的分配上总是三番五次地明显更受偏爱,但反而言之,这些数据也没体现武装党卫军整体上比国防军更受偏袒。

毫无疑问,作为读者,你也可以找到一些关于 [武装党卫军确实拥有比国防军更多或更好的装备] 的更具体的个例来进行数据分析,但如果想要证明 [武装党卫军确实拥有比国防军更多或更好的装备] 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反而有可能会面临证据不足的窘迫。

实际上,从以上的数据可以体现出这么一种趋势:一旦有什么新的“奇迹武器”,国防军总是会比武装党卫军更先吃到螃蟹,而武装党卫军得等上几个月才能接收新装备。

原文链接

Equipment Quality of the Waffen-SSpanzerworld.com

参考

Panther-Lage Ost. Berlin, 1943. 1 p. Bb.Nr. 808/43 geh.Kdos..

Panzer-Lage. Berlin : Generalquartiermeister im OKH, 1943. 6 p. Gen.Qu./Gruppe V(K)III Nr.I 31 780/43 g.Kdos..

Beutepanzer-Lage. Berlin : Generalquartiermeister im OKH, 1943. 3 p. Gen.Qu./Gruppe V(K)III Nr.I 31 539/43 g.Kdos..

Generalinspektuer der Panzertruppen. Panzer-Soll der West-Verbände. Berlin : Oberkommando des Heeres, 1944. 2 p.

JENTZ, Thomas L. Panzertruppen 1 :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Creation & Combat Employment of Germany"s Tank Force, 1933-1942. Atglen, PA :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1996. 288 p. ISBN 0-88740-915-6.

JENTZ, Thomas L. Panzertruppen 2 :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Creation & Combat Employment of Germany"s Tank Force, 1943-1945. Atglen, PA :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1996. 300 p. ISBN 0-7643-0080-6.

JENTZ, Thomas L. Germany"s Tiger Tanks 3 : Tiger I & II: Combat Tactics. Atglen, PA :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1997. 175 p. ISBN 0-7643-0225-6.

KLAGES, Ron. Panzers, SP fully trackes armor, Ardennes. 8 p.

KLAGES, Ron. Jagdpanther Allocation. 2005. 1 p.

QUARRIE, Bruce. Order of Battle Series 8 - The Ardennes Offensive : V Panzer Armee. Oxford : Osprey Publishing, 2000. 96 p. ISBN 1-85532-857-7.

SCHNEIDER, Wolfgang. Tigers in Combat I. Mechanicsburg, PA : Stackpole Books, 2004. 424 p. ISBN 0-8117-3171-5.

SCHNEIDER, Wolfgang. Tigers in Combat II. Mechanicsburg, PA : Stackpole Books, 2005. 366 p. ISBN 0-8117-3203-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党卫军  党卫军词条  装甲  装甲词条  武装  武装词条  车辆  车辆词条  方面  方面词条  
军事

 M21世界狙击步枪排名第一 越战...

狙击步枪是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的具有远距离、高射击精度、可靠性好等优势的专用步枪。军事上主要用于射击对方的重要目标。狙击步枪的结构与普通步枪基本一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