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被称为运30的新中运模型
随着最近运20的交付,国内运输机研发的重心将转移到其它吨位级别和种类范围上。以美国C130系列运输机为目标、中国新中型运输机的方案也再一次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面对这种现象,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运8和C130究竟差在哪里,以至于必须完全另起炉灶?为什么相关单位推动中运项目吹风多年,中国军队却看起来对于中运的发展缺乏热情?
图:在90年代经过更换发动机、机电和航电设备改进,结构改进,全机70%重新设计以后,C130J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型战术运输机
C130运输机在项目设计之初,是美国空军和陆军的联合项目。陆军对C130提出了非常苛刻的前线起降要求,C130必须能在前线野战机场强行着陆,具备大载重短距起飞能力。如果说的远一些,C130有相当一部分设计思想,是在二战运用滑翔机搭载兵员和轻型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机降突袭的作战经验基础上发展的。
图:直升机空中加油的速度很低,C130这方面的性能是安-12/运8根本无法提供的
为了满足苛刻的起降要求,C130的机翼面积很大,飞机只要很低的速度就能起飞、维持飞行(失速速度185公里/小时)。而这一特性后来又发展出为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的功能——直升机的最大速度都是很低的,比如米-17直升机,最大速度只有250公里/小时。
图:安-10客机
而运8是基于苏联安-12运输机仿制的机型,这东西从根底上就不是什么军用运输机,而是个半路出家的民用客机淘汰方案。安-12的前身是安-10客机,安-12只是修改了后机身增加货舱门和相关结构;最小飞行速度高达248公里——运8的离地速度、最小飞行速度,都还要高于喷气式的纯种军用运输机伊尔-76。
这种差距主要源于机翼的基本设计,包括机翼总体面积和翼型取向。运8/9比C130的机翼面积少了40.26平米,占自身翼面积比例达到1/3;要弥补差距,飞机的所有设计必须全部推倒重来。中国要获得类似C130那样的真正军用中型运输机,必须搞全新型号。
图:伊尔76
由于安-12和伊尔76相比,并没有突出自身的性能定位差异;不像C130的野战起降能力和直升机空中加油能力,都是当年C141运输机所不能取代的情况;最终在美国和苏联,出现了中运和大运数量比例完全不同的情况。
美国C130不包括加油机、电子机、炮艇机等特种机型,空军共有382架,和C5、C17等大运比起来数量要多出20%左右。而现在俄罗斯只保有50架安-12,数量只有大运的1/4不到——因为这东西如果不是价格和油耗相对较低,在伊尔76前面根本就没有存在价值。
中国军队由于长期缺乏野战跑道的强行起降需求、而且也没有对直升机进行大规模加油的需求,一直以来缺乏切身体会,中型运输机的优势性能意义究竟在哪里——除了运行费用较低以外。用此前一位专业人士的态度表达就是,有钱烧给中运,不如烧给伊尔76和运20。
如今运20已经交付服役,是不是该到了给中型运输机烧钱的时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