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波光粼粼的大海上波浪轻拍,鱼群戏水,好一派祥和景象。不过漆黑的水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追逐与厮杀,大自然如此,人类也如此。
巴伦支海——一个临近北冰洋面积不算太大的海域,却是苏联红海军最重要的“堡垒海域”之一。之所以叫“堡垒”,是因为这里平均水深230米,地理位置绝佳,依托着水面舰艇和岸基航空兵的保护,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在这里安全的藏身,就像待在“堡垒”中。
▲堡垒海域
往东北不远就是冰冷的北冰洋,从那里发射导弹,可以打击全球大部分目标。与此相似,远东的鄂霍次克海是苏联面向太平洋的另一块“堡垒海域”。
冷战中,美国和北约在“堡垒海域”周边建立了大量监测站,海底铺设固定水声监听系统,又派出大量攻击核潜艇,对苏联战略核潜艇围追堵截。
这种追逐可不是轻松惬意的漫步聊天,而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怖和压抑。就算双方不擦枪走火,潜艇毫厘间的失误,也能让彼此撞在一起粉身碎骨。整个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核潜艇碰撞事故不下数十起,留下了许多惊险刺激的故事。
▲K-19号核潜艇
1969年11月14日,苏联“旅馆”级战略核潜艇K-19号前往巴伦支海域参加演习。第二天清晨,艇长列别德卡下令潜到70米深水域。正下潜中,潜艇突然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一时间,灯光熄灭声响大作,锅碗瓢盆四处纷飞。K-19潜艇快速下沉,艇长急忙命令排空水柜才止住下沉,将潜艇浮上水面。
原来,K-19号撞上了美国的“小鲨鱼”(SSN-615)号攻击核潜艇。它正停机坐潜在海底,悄悄的搜集数据呢。一点声音也没有,浑然不知的k-19就像铁锤一样以6节航速砸了上去。
▲美国“小鲨鱼”级核潜艇
K-19艇首声呐损坏严重,鱼雷发射管也变形了。“小鲨鱼”号更惨,艇身上撞出个大洞,在海底挣扎了好久,才勉强浮出水面逃回家。
事故发生时,“小鲨鱼”号上负责鱼雷的军官以为受到攻击,差点以核鱼雷反击。幸亏艇长布尔哈德头脑清醒及时制止,才没有引发核战争。
水下暗战很惊险,水上过招也一样刺激。1976年8月28日,苏联一艘“回声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红色近卫军”号(K-22)出港不久,就被美国“加西亚”级护卫舰“沃奇”号(FF-1047)盯上了。它是反潜护卫舰,追踪潜艇正是特长。
▲FF-1047“沃奇”号
K-22 号潜艇多次机动,也没能甩掉身后的尾巴。艇长怒火攻心肾上腺素急速升高,索性将心一横下令潜艇向“沃奇”号撞去!
美国人傻眼了,这怎么玩?“沃奇”号躲闪不及撞在一起,舰尾重创,螺旋桨飞的无影无踪,还有一名水手受伤。
▲加速驶来的K-22艇
▲碰撞瞬间
K-22号指挥围壳和艇艏破损,导弹发射装置变形,但无人受伤。撞击后K-22号挂起苏联海军旗,艇员爬上甲板神态自若,一点也紧张。双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事故保险公司管不了。
事后美国人抗议苏联潜艇蓄意撞击,苏联人解释说:那啥,艇长喝醉了。
呵呵,核潜艇艇长醉驾,引发涉外交通事故。这理由我是不信的,不过美国人的哑巴亏就认了吧,没事你跑那里干嘛?
▲受损的K-22号艇
▲艇员们升起海军旗 ,表情轻松
这种“碰撞战术”并非鲁莽,而是苏联海军的拿手好戏,还写入了作战条令中。苏联潜艇都是双壳体,里面一层耐压壳,外面一层非耐压壳,身材敦实,储备浮力高达30%,在碰撞游戏中略占优势。
而美国潜艇多采用单壳体,只有一层耐压壳。不过凭借制造精良,设备先进,损管得力,在碰撞中也有胜绩。双方你来我往,冷暖自知。
相比硬碰硬的火星撞地球,1983年的“声纳拉锯战”也颇为紧张。
冷战中,不光美国潜艇到苏联家门口蹲点,苏联潜艇也一样到美国近海溜达。美国东部不远海域,就有一个叫“扬基盒子”的地方。苏联的 “扬基”级战略核潜艇曾长期在这里存在,射程覆盖全美国。
▲马尾藻海域
1983年10月,“维克托III”级攻击核潜艇k-324号接到命令,到美国东南的马尾藻海域巡逻,接替 “纳霍德卡” 号侦察船跟踪 “佛罗里达”号战略核潜艇。
“维克托”级是苏联众多潜艇中非常著名的攻击核潜艇,从1950到70年代共发展了三型。它首次采用水滴船型和单轴单桨推进,不但航速快,静音性能还非常好,是苏联生产数量最多的攻击核潜艇。
最先进的“维克托III”型(苏联代号671RTM“白斑狗鱼”),直到现在还有4艘服役,可见性能之优良。k-324号则是共青团造船厂制造的第7艘“维克托III”型核潜艇。
▲“维克托III”型攻击核潜艇
经过数天航行,k-324号到达马尾藻海域顺利完成任务,在原地巡逻待命。于是就遇到了冤家——美国“麦克罗伊”号护卫舰。
此舰属于“布朗斯坦”级反潜护卫舰,不过设计有问题。舰艏的SQS-26声呐太重导致船头下沉,又没有抗浪的“飞剪艏”,每次大浪船头都埋进海里,航速才24节,所以只造了2艘就停工了。平时做反潜实验舰用,搞搞新技术什么的。
▲“布朗斯坦”级反潜护卫舰
这一次,“麦克罗伊”号拖着一条新研制的线列阵声呐在马尾藻海域实验,“费城”号核潜艇陪同。谁也没想到,实验场上还有第三方在围观。
“麦克罗伊”号放出千米长的声呐线缆,发现了k-324潜艇。于是k-324从“麦克罗伊”号后方机动,突然一阵嘈杂,潜艇抖动几下速度降低,然后螺旋桨停转。
海面上“麦克罗伊”号也发现信号消失,拖拽声呐不见了!双方大吃一惊,暗叫不妙。“麦克罗伊”号向基地求援后,先行返航。
水下的k-324很难受,主螺旋桨无论怎样都不肯转动分毫,只能靠辅助螺旋桨维持3~4节低速航行。但靠它可回不了家,等电池耗尽了怎么办?在深海里没有动力,就意味着沉没。
▲螺旋桨缠死
无奈之下,艇长亚历山大·库兹明上校违反保密规定上浮检查。当天风大浪大,人员上不了甲板,艇长从潜望镜里看到一截钢缆将螺旋桨紧紧缠住,动弹不得。
第二天天气转好,艇员们到艇尾排除故障。他们先用斧头使劲砍,又在6、7米外用枪射击,都无法把近10厘米粗的钢缆解开。
潜艇在水面漂浮,很快被美军P-3C反潜机发现,随后两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彼得森”号和“尼科尔松”号也拍马赶到。
美国人着急啊,这苏联潜艇上缠着的钢缆,是美国海军花费重金,用数年心血开发的第一代AN/SQR-15型拖曳线阵列声呐。都指望它领先苏联呢,可如今要泡汤了。
两艘驱逐舰夹着k-324号,激情对峙。驱逐舰数次接近潜艇欲将声呐解下来,但都以失败告终。
k-324艇长库兹明上校也急的够呛,他担心美军派出特种部队,抢夺这艘半残废的核潜艇,那国家机密就泄露了。
▲上为美军舰,中为苏联“纳霍德卡”号
“绝不能让美国人上艇!” 库兹明暗下决心。美国人假惺惺的发来帮助请求,他一边谢绝一边发出警告:停止危险举动,我艇载有危险物资!
他让艇员们做好准备,把导弹放入发射管,又派8名全副武装的军官上围壳上警戒。真逼急了发射导弹炸毁潜艇,也不能泄露机密!现场气氛紧张到极点。
度日如年的8天后,苏联“纳霍德卡”号侦查船率先从古巴赶来,又过了3天“阿尔丹河”号潜艇救援舰抵达现场。不过它在现场也修不了,只能拖着潜艇返回古巴基地。
美国驱逐舰眼见无望,只能悻悻而归,眼看着声呐越来越远……
▲古巴修理厂里的K-324
在修理厂,从螺旋桨上解下了420米长的声呐线缆,并立即送到苏联研究。美国最新机密就这样拱手相送,我凭实力捞的,为什么还给你?
k-324全体艇员受到表彰,潜艇受损也不严重。经过11天维修,又重返大海,直到1997年才退役。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麦克罗伊”号船员也没有受处分。1990年“麦克罗伊”号退役卖给墨西哥,更名为“尼古拉斯-布拉沃”号,到2015年仍在服役。
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大国潜艇间的暗战经久不衰。潜艇水下感知能力差,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机动能力又不好,所以各种碰撞仍不时发生。
潜艇部队的工作极其危险辛苦,他们用热血和勇敢默默的守卫国家,让人无比敬佩!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