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似乎在各种领域都喜欢搞各种形式的评比,什么"十佳"、"最强"等之类。这不,国外军迷又搞出了二战"最强十大单兵武器"的评选活动,参选的都是二战期间各国军队的枪械。果不其然,有着悠久机械设计与制造历史的德国当之无愧凭借着划时代的STG-44当选为冠军,而美军依靠繁多的种类和数款经典枪械包揽了数量最多的奖项。当然,一贯"不走寻常路"的日本不出意料地没有一款武器上榜。
让我们根据排序先后,看看国外军迷都评选出了什么样的"最强十大单兵武器":STG-44突击步枪、MG-34与MG-42通用机枪、M1918/BAR自动步枪、"布伦"式轻机枪、"汤姆逊"冲锋枪、"斯登"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M1911"柯尔特"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以及M1"加兰德"步枪。上述武器中德械占了2席,美械占了4席,英械占了3席,苏械占了1席。而德国枪械包揽了状元和榜眼,颇为令人称赞。
上榜的两款著名德械,实际上都是具备划时代意义的。STG-44与MG-34/42分别开创了突击步枪与通用机枪的先河。STG-44突击步枪首次亮相于卡昂战役,大名鼎鼎的"希特勒青年团"使用这种持续火力凶猛的突击步枪给英国军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迟滞了英军的进攻。
而MG-34/42特别是MG-42,凭借着貌似"简陋"的冲压枪身却持续的高射速能力,扬名于奥马哈海滩上,成为了令盟军士兵恐怖的"希特勒电锯"。MG-42在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任意功能切换的能力更是影响到战后通用机枪的设计,堪称现代机枪的鼻祖。至今南美等国家的军队依然在使用MG-42系列的改进型号。
上榜的三种冲锋枪中,美、苏、英各占一席,而德国的MP-38/40却未能荣登榜内。实际上,上榜的这三种枪各有特点:"汤姆逊"11.43mm口径配合50发大弹鼓构成了极其强大的速射火力,足以扫清对面的一切有生力量;"斯登"式冲锋枪凭借着极其简易的制造工艺使得资源严重匮乏的英国依然能保持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波波沙"可谓将二者的优点同时结合,成为了二战苏军乃至战后一段时间内华约国家军队的代理名片。不过国内部分网友对"波波沙"排名如此靠后感到委屈,凭借其71发的超大弹容以及可靠的性能,若是国内军迷排名的话其名次还会再靠前一些。德国的MP-38/40与上述三款经典的冲锋枪相比,无论是可靠性、威力还是产量都有些不足,因此落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十款武器中中国军迷最熟悉的恐怕是以ZB-26为原型改进的"布伦"式轻机枪了。ZB-26在中国有个妇孺皆知的绰号——"捷克造",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广为使用。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曾装备过一批"布伦"式用于执行防空任务,最多可携带容量达到100发的圆型弹盘。"布伦"式与"捷克造"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弹匣容量,从而提高了火力持续性,增强了打击能力。
"李·恩菲尔德"步枪在中国被军迷熟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集结号》中谷子地叫它"英77",原因是子弹口径为7.7mm,还说它"不好使"。当然,这里有些冤枉这款英伦名枪了。"李·恩菲尔德"步枪凭借着直拉式枪机与双排10发大容弹量广受英军士兵好评,不过这也带来了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使得维护工作变得困难。与高度职业化的英军不同,没什么文化的谷子地自然难以有效保养手中的"英77",说它"不好使"倒也说的过去。
这些所谓的"最强十大单兵武器"也广泛出现在各类游戏中,相应的让全世界的玩家对二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叙利亚战场上至今仍能见到这些经典老枪的身影,可谓"老兵不死,只是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