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飞机的诞生,人类终于可以自由在天空中翱翔了。而伴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军事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今天要说的空降兵正式与飞机技术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空降兵诞生于二战,在这个惨烈的战争中,不仅空降战术首次进行了实战应用,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其中的故事多不胜数,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队莫过于德国、英国和美国的伞兵。
相信提到空降兵,不少军迷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因美剧《兄弟连》刻画而享誉全球的101空降师。但是,对于空降作战来说,这个只能算是小字辈了。而之前,德国空降兵部队早就以其出色的战绩名扬天下。
德国伞兵隶属空军,穿着空军的蓝色制服,使用与飞行员相同的柠檬黄色领章。作战时,其通常在制服外罩专用的灰色或绿色连体作战服,明显区别于其他地面作战部队(绿魔鬼的称号也就是源于此)。而德国伞兵钢盔是让人一眼能将其和其他德军部队中区分出来的特别之处。二战德国伞兵使用的是M36系列钢盔(其改进型号包括M37和M38),该盔是在大家熟悉的M35钢盔基础上改进而来。外形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容易钩挂伞绳的护耳部分以确保跳伞时的安全。
M38的主要改进为取消了作用不大的挂枪孔,原设计M36/37的挂枪孔是在士兵伞降时挂住步枪背带以防武器脱手,但是德国伞兵实际伞降时基本只随身携带手枪,因此这个设计无法发挥作用而被取消。另外便是将固定衬圈的3枚开脚铆钉改为开孔螺丝并取消透气孔,螺丝开口兼做通气孔使用。同时加强了内衬铝圈强度,后期直接改为镀锌钢材以解决M36/37该部分强度不足问题。
德国伞兵的作战服设计上颇有特点,也非常巧妙。伞兵战斗风衣,其最大的特点是下摆可以收紧成短裤状,以便于在挂载伞具时更加方便。同时,作为伞兵落地第一时间的主战武器,风衣的后腰部设计有专用的手枪袋。但伞兵们实际使用时更多的还是使用常规的手枪套。反倒是作战裤上设计的专用伞兵刀袋更多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武器装备方面,德国伞兵早期使用与步兵相同。由于德国伞兵伞降战术是以低空空投,以降低伞兵的滞空时间,同时也便于集结。降落伞的承重也被严格限制。所以伞降落时,通常只有士官携带冲锋枪而步兵并不携带步枪。这就使得步兵部队中仅作为自卫甚至是自尽武器的手枪,对德国伞兵来说却非常重要。手枪和伞兵刀往往是他们落地时仅有的武器。所以,对于手枪射击的训练,德国伞兵非常严格。其考核要求为手枪50米射击命中率必须在80%以上。要知道通常手枪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是50米左右。甚至即使技术飞速发展至今,这个射程也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手枪射击训练的距离通常设定在25米左右即可。德国伞兵训练标准的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这种士兵与武器分开投送的方式,固然达到了德军快速落地的构想。但是却让伞兵在面对对手密集火力时毫无还手之力。这点在德国进攻克里特岛的战斗中明显地显现出来。大量伞兵还没有落地就被打死,好不容易着陆的伞兵还没等解开伞具,又伤亡不少。有幸躲过前面两个厄难生存下来的伞兵,却根本没有武器可以还击对手的步枪和机枪。只能继续冒着危险去寻找武器。
经过克里特岛的教训,德国伞兵发现使用常规的步兵武器根本无法满足伞兵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的战斗需求。于是便提出了全新的伞兵专用武器概念。这就是后来出现的FG42伞兵步枪。FG42伞兵步枪首次参战是在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中。也是该枪装备以后,少有的作为伞兵专用武器真正参与空降作战。富有戏剧性的是,当“热爱和平”的意大利军看守们看到乘坐滑翔机的德国伞兵从天而降的一刻,便四散逃窜。即使少数没有逃走的人,也在“不需要流血”的“宣传”下,主动放下武器。对于德军的这场特种突袭,兵不血刃地解决战斗无疑可以称为经典战例。而对于FG42来说,作为伞兵武器参与空降作战却一枪未放,可能多少有些遗憾。不过,这一场确实没有流血的战斗,给人们在谈起战争的残酷时,又多了一分黑色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