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镜报》报道,俄罗斯军队近日在叙利亚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投下了号称“炸弹之父”(FOAB)的非核炸弹。
炸弹落在了叙利亚代尔祖尔附近,摧毁了“伊斯兰国”的一个指挥所、一个通信中心,打死了大约40名武装分子。据悉,被打死的武装分子中包括“伊斯兰国”的“战争部长”哈利莫夫和主要指挥官谢马利。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俄罗斯在叙利亚高调亮出“炸弹之父”,除了要对恐怖分子形成巨大威慑,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外,也有要与美国的“炸弹之母”一比高下的用意。
威力惊人
“炸弹之父”的正式名称为空爆热压式增强型炸弹,是一种十分骇人的非核武器。它采用的是两级引爆方式,通过第一次引爆在攻击目标上空释放一团易燃气体,再让其发生第二次爆炸来杀伤敌人。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军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方晓志介绍说,“炸弹之父”主体升空后,将抛洒出环氧乙烷和铝粉混合物,使其与氧气混合后进行引爆。“环氧乙烷遇热后急剧膨胀,燃烧爆炸,产生大量的热量和高压冲击,其中超过5000℃的极高温度可以让爆炸范围内的物体变成废墟。”
他说,“炸弹之父”会产生巨大“蘑菇云”和冲击波,对坦克、洞穴、地堡和掩体等密闭空间具有显著的摧毁作用,破坏力相当惊人。此外,“炸弹之父”的爆炸还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得爆炸范围内的生物因缺氧窒息而死。
胜过“炸弹之母”
今年4月,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美军在阿富汗东部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投放有“炸弹之母”(MOAB)之称的GBU-43炸弹。“炸弹之母”重约9.5吨,内部装药8.2吨,爆炸当量11吨。与普通炸弹相比,“炸弹之母”的爆轰反应时间比普通炸药多出几十倍,所以冲击波的破坏作用要比普通炸药大得多。
长期以来,美俄一直在军事技术优势上相互抗衡,从“炸弹之母”和“炸弹之父”的诞生上便可以看出。2003年3月,“炸弹之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炸响,此后,俄罗斯也加快了对巨型炸弹的研制步伐,并立志要研制出比“炸弹之母”威力更大、爆炸力更强的炸弹。2007年9月,俄罗斯成功试爆了被称为“炸弹之父”的新型炸弹。
从性能和威力上看,“炸弹之父”确实比“炸弹之母”高出一筹。“炸弹之父”的爆炸当量相当于44吨,是“炸弹之母”的4倍。“炸弹之父”的爆炸半径300米,杀伤面积28.3万平方米,而“炸弹之母”的爆炸半径150米,杀伤面积7.07万平方米,逊色不少。
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使用“炸弹之母”之后,俄罗斯在叙利亚亮出威力更大的“炸弹之父”,不排除在武器装备性能上“叫板”美国的意图。
反恐利器
无论是“炸弹之父”还是“炸弹之母”,都很适合打击山区和丛林地区的隐藏目标,被美俄视为打击隐藏在山区的恐怖分子的有效武器。
业内人士认为,核武器由于危害太过巨大,一直被限制使用,很难真正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军事行动更多的还是依赖常规武器,因此从未来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被应用到常规武器的研制中去。
方晓志说,由于巨型炸弹杀伤力接近战术核武器,既能实现大规模杀伤敌人的目的,又不至于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国际法的制裁,因此得到美俄等国的重视,未来巨型炸弹将会向着精确投放、打击深埋目标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