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或与俄研制“超级苏35”取代引进“阵风”
军事要闻
中国航空报
2015-03-24 16:08
资料图:俄罗斯苏35战斗机
原标题:印度或与俄研制“超级苏35”取代引进“阵风”
2月18日至22日,第10届印度航空航天与防务展在班加罗尔附近的耶拉汉卡空军基地举行,来自42个国家的635家公司参加了为期5天的展会,不仅展出了最新型号的军用飞机,而且展示了最先进的航空及防务技术。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航展的主题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充分体现了印度政府积极推动本国制造能力和水平的经济发展思路。
航展确定新主题
2014年9月25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新德里启动了新政府力推的“印度制造”战略, 旨在促进投资和加强创新,将印度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将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至25%,使本国经济在最短时间内走向繁荣。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本届印度航展一改往届忙于签订采购项目的惯例,而是从多个方面强调“印度制造”。开幕当天,莫迪总理亲临现场并致辞,表示印度将不再充当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的角色,希望在5年内实现70%硬件由国内生产的目标。此番讲话标志着印度新一届政府正在履行其改革印度国防采购政策的承诺,正在影响着各国参展商的洽谈合作与投资意向。
从参展飞机来看,美国多型军用飞机蜂拥而至,F-15C、F-16C战斗机和C-17运输机、KC-135加油机、P-8A海上巡逻机等现役主力平台悉数到场,显示出印美近期在防务合作领域日益升温。法国更是前所未有地派出了3架“阵风”战斗机,通过地面和空中的全方位展示,推动久拖未决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合同,力争再下一城。
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防务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往届航展相比,俄罗斯在本届印度航展上似乎风光不再,甚至都没有派出军用飞机参展,表明了以往大额武器销售交易阶段业已过时,已经发展到联合设计和研制军事装备的阶段。双方将根据现有的军事技术协议,越来越多的进行联合研发、联合制造、技术共享和合作研究。
2014年12月11日,普京总统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在印度制造卡-226T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的建议。两国同意每年在印度制造400架直升机,将作为民军两用,同时也将从印度出口到第三国。
印美合作新举措
从参展商数量来看,美国成为本届航展的最大合作方,共有64家公司参展,包括洛马公司和波音公司等世界级防务承包商,在“印度制造”战略下积极寻求与印度一些公司之间的合作事宜。
从2014年9月到今年1月,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互访,决定将印美防务合作框架协议延长10年,加大政治军事对话,探讨包括出口许可、防务合作、战略合作在内的各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鼓励本国防务承包商积极参与印度国防工业的发展,在本届航展上推出更多的航空产品和防务技术。
作为C-130J运输机的供应商,洛马公司也积极支持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战略。早在2011年2月,该公司与印度的塔塔公司就成立了一家名为塔塔/洛马航空结构公司的合资企业,承担制造C-130J运输机的零部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环。今年1月,印度又获得了一个联合研制和生产情报、监视与侦察吊舱的项目,希望将C-130J运输机变身为先进的远程侦察机。
作为一家印度私人公司,动力技术公司(Dynamatic Technologies)位于班加罗尔,立足引进国外技术、实现本土生产。开幕式当天,该公司与波音公司为共同投资的新工厂揭幕,并交付了第一套CH-47F直升机的后吊架和货桥装配件。
同时,这架公司还成为贝尔407GX/GT直升机的机身唯一承包商,在本届航展上已经向贝尔直升机公司交付了第一个印度制造的机身。
按照两国刚刚签署的协议,美国航空环境公司停止在国内生产RQ-11B“渡鸦”(Raven)无人机,将后续生产转移给动力技术公司,后者借此成为这种无人机的全球供应商。在此基础上,双方将联合研制和生产RQ-11B无人机的衍生型,航程增加到18千米,续航时间将从4小时增加到6小时,在印度命名为“蛇雕”(Cheel)。美国还将提供的其他技术包括:联合开发和生产“标枪”反坦克导弹、为航空母舰制造飞机电磁弹射系统。
防务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印度在防务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印度与俄罗斯联合投资的布拉莫斯公司,该公司研制和生产了多种型别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声速巡航导弹,已经为印度在未来深入参与联合研制项目设立了标杆。这个项目取得的成功包括双方同时获得商业利益、印度三军在作战能力方面切实得到提高、印度掌握了至关重要的新技术、为俄罗斯NPO火箭设计局提供了将创新潜力转化为合适应用的机会。
在本届航展上,印度空军首次公开展示了苏-30MKI战斗机在机身腹部挂载的一枚“布拉莫斯”空射型巡航导弹,引起了多方关注。目前,“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成为首个定型的可装备陆、海、空三军的武器系统,已正式交付印度海军和陆军,空射型的测试工作即将开始,而高超声速型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
鉴于这些经验,莫迪政府希望在今后的防务项目合作中,鼓励更多国内企业参与到“印度制造”中,以低廉的人力成本换取先进的防务技术,为本国军队提供更好性能的作战装备。
与“布拉莫斯”项目相比,印度和俄罗斯在印度第五代战斗机(FGFA)项目上的合作并不顺利。前不久,俄罗斯在没有与新德里商量的情况下就将印度承担的工作量从25%减少到13%,印度只获得研制导航系统、激光指示吊舱和头盔显示系统等附属设备的资格,由此导致了资金投入与工作份额不成比例的问题。可见,双方在技术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印度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据《简氏防务周刊》近期报道,FGFA项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印度对T-50原型机的发动机、隐身性能和武器携带能力一直持保留态度,并坚持要求俄罗斯恢复印度在这个105亿美元项目中承担的工作量,否则有可能导致采购数量削减到130~145架,使印度空军的未来发展出现变数。目前,两国正在努力解决在FGFA联合研制计划上的分歧,预计在今年内正式签署研制合同。
印俄着手新项目
2月22日,南亚的印度航展刚刚落幕,中东的阿布扎比防务展(IDEX 2015)就拉开帷幕,“印度制造”的热度依然不减。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俄罗斯技术公司(Rostec)首席执行官谢尔盖·切梅佐夫在IDEX 2015上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与印度一直在就有关项目进行谈判,已经签署了一项合作研制“超级苏-35”的意向协议。
据报道,这项协议可能在苏-35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印度型,以满足印度空军的作战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切梅佐夫表示这种苏-35将是一种第五代战斗机,不同于目前俄罗斯空军装备的第四代苏-35S战斗机,莫斯科与新德里将在印度国内完成“超级苏-35”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印度国防部的证实,但无论从印度空军的装备需求还是从印度国内的工业能力来看,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据印度空军官员透露,俄方在过去6个月内已经提交了两份苏-35S报告,对印度空军如何替换现役米格-21和米格-27战斗机提出了建议。按照计划,这些型号战斗机将在7~8年内退役,但持续多年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CA)计划一直没有结果。
这种战斗机的价格大约为8500万美元,在价格上与达索飞机公司的“阵风”具有一定竞争力,有可能对印度空军采购126架“阵风”的计划产生影响。在印度航展上,印度空军参谋长阿勒普·拉哈上将表示,不会额外采购苏-30MKI战斗机来替代“阵风”。
这种表态并不排除“超级苏-35”顶替“阵风”的可能性,最终成为MMRCA计划的赢家。对比可见,潜在的“超级苏-35”方案与空军现役苏-30MKI战斗机都同属“侧卫”家族,但在飞控系统、动力装置、人机交互、火控系统甚至武器型号都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印度空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尽管外界对于“超级苏-35”能否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表示怀疑,但号称“距离第五代战斗机一步之遥”的苏-35战斗机一定会借鉴T-50战斗机的一些技术,弥补隐身性能的差距。
两国合研“超级苏-35”更符合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战略。目前,印度已经按照专利许可生产苏-30MKI战斗机,通过联合研制计划将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在本土制造“超级苏-35”应该顺理成章,必将有助于提升第五代战斗机的设计和研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