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血型,奥地利著名病理学家卡尔·潆德斯泰纳(Karl Landsteiner))根据人类血红细胞上抗原的差异,将人类血型分为A、AB、B、O四种。再根据表面抗原与恒河猴血液抗原是否相同,将血型细分为RH阴性、RH阳性、Lewis血型。
几十年后,人们开始猜想血型与人性格的关系。关于血型对于性格的影响,现代医学界、心理学界争论不断。
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西方著名的“医学之父”,气质体液说(The temperament, the body fluid)也是他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人体的基础是由四种不同的体液构成(血液,黑胆汁,黄胆汁,粘液),这四种体液在每个人体内的比例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血液
黑胆汁
黄胆汁
粘液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篇由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古川竹二发表的名为《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的论文,首次将人的性格与血型联系在一起。
现如今,日本仍是最热衷于血型性格学说的国家,他们对于血型研究的热衷如同于中国人对生辰八字的研究。
从科学的角度看,血型的本质是红细胞表面的物质不同,另外血型和遗传基因有关,终生不会改变。
其中,ABO血型系统最广为人知,通常人们谈论的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也是在这种血液系统下的。
不同血型
O型、A型、B型和AB型四种血型,是由于人们的不断进化和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的。
A型血型的人
A血型的人文静、执着、内敛、稳重、专注,具有完美主义。这种完美主义倾向会让A型血的人喜欢跟自己“较劲”、“为难”自己,不会像常人那样愿意坦露自己的心声,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会保持距离。他们擅长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能做到面面俱到。
此外,大部分A型血的人都比较内向,他们即使看似外向,内心还是会小心翼翼、保留细心谨慎的一面,他们更偏爱一个人,更加内敛,不善于表露内心真实想法,很难做到完全的信任其他人。
他们相比常人更加倾向于悲观,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能成为泛泛之交,很难有人走近他们的内心。
A型血的人童年时期会比较任性,年轻时会更加果断刚毅,为人处世上比较要强。不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控制情绪的能力会增加,谦虚稳重的态度会体现在生活中,到了老年时期,则会显得很固执。
B型血型的人
大多数B型血的人讨厌束缚或规则,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追求自由,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经常出现奇思妙想。
他们不过分追求结果,看过程,喜欢凭感觉或直接做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全身心投入,极其注重内在,对不感兴趣的漠不关心。
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不会强迫自己融入群体,会周期性感觉失落、孤独,内心认为自己真正的朋友很少。
AB型血型的人
AB型血的人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他们总是喜欢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喜欢为公众的事情奔波,是充满矛盾的自信家。
他们对社会道义和人情等问题很少关注,行动上总是忽冷忽热,难以主动融入团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他人的界限会越来越清晰,在重大决定上忽悠逃避行为,规避风险,难以信任他人。
遇到失败时,容易归因于他人,个性较为安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强迫症。
O型血型的人
O血型是人类最本能、原始的血型,也是数量最占据优势的血型,在现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
他们乐于结交朋友,广结善缘,与人相处容易但个性要强。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他们会努力达成目标。
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不会掩饰面临的困难和自身的努力。
这种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之一。
面对喜欢的事物,他们会大胆尝试,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则丝毫不会理会。
O型血的人在年少时比较温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出自我主张,会时不时自我表现,甚至能成为非常有魄力的人。从小到大,他们的变化是最大的,通常是少年温顺,老来强硬。
许多生物学家一直在探索血型与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而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有赖于基因的先天条件。
不过,后天成长环境、受教育水平、个人认知能力等对一个人的性格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先天因素,所谓的血型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性格。
即使血型和性格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但是,我们仍然不能仅通过客观的研究而忽略了主观个体分析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否则就是郑人买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