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可能要从 " 财富自由 " 说起。
12 月 8 日,蘑菇街在美股挂牌上市,其后不久就有蘑菇街员工在脉脉上匿名控诉员工的期权遭到稀释一事。该名员工表示,自己在早期加入蘑菇街后,曾花 6 位数购买期权,渴望和公司一起奋斗至上市,实现 " 财富多点富足 "。但在公司上市后才得知,自己手里的期权要除以 25,最终拿到手的权益可能还不如当年,更别提买房或者实现 " 财富自由 " 了。
据蘑菇街招股书,1 美国存托凭证(ADS)等于 25 普通股,在美股上市核算价值时,需将发放的普通股期权统一转换成美股的 ADS。
满心以为手里的期权能让自己 " 一夜暴富 ",结果被稀释 25 倍,最终拿到手的钱可能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年终奖相差无几,这令员工颇为不满。据三言财经报道,公司内部已有许多人提出离职。
12 月 24 日,陈琪在朋友圈回应了这起 " 期权风波 ",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 2011 年 A 轮开始的历次融资(包括这次 IPO)蘑菇街几乎每次都增补期权防员工期权池被稀释;
蘑菇街的期权池还有一个少见的设计,即每年可以自增长,以确保可以持续奖励优秀员工。
上市后也有类似的安排,即蘑菇街可以在未来增发 6 个点的期权。且这些安排都是稀释创始人和投资人股东来实现的。
陈琪在回应的最后还写道:" 我只对客户负责,对股东每股利益负责,对员工成长负责,我没有义务对任何人财务自由的期望负责!"
这句话为他招来了一些批评——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当年招人的时候把公司前景和期权激励描摹得那么诱人,如今却说 " 没有义务负责 " 了?这句话是不是等于承认 " 当初就是在忽悠你,谁让你相信了呢 "?
期权激励究竟是什么?
抛开蘑菇街此次争议不谈," 期权激励 " 这件事确实无法为任何人财务自由的期望负责。
虎嗅作者 "caoz 的梦呓 " 在《谈谈股权和期权协议》一文中曾十分简明地阐释期权的概念——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允许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
首先,期权只有在购买后,才会成为股权。
其次,如果公司最新估值的每股权益,低于期权行使价格,那么期权可能就形同废纸。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期权是留住能干的员工、激励其工作的方法,从员工的角度来说,是认可了创业公司目前的发展方向,同样也体现出对这家公司前景较有信心。
目前," 期权激励 " 所遇到的困境来自于公司和员工对期权的认识都出现了偏差:部分公司把期权当成招人时的糖衣炮弹,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一味吹高期权的价值,先把人才哄到手再说;部分员工则把期权当成可兑换的彩票,只关心自己能在公司上市的时候拿多少钱。
当员工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想要期权,ok 没问题,可以拿。但如果认为拿到了期权就能一夜暴富、实现财富自由,那确实该醒醒。
更何况,创业本来就不是一件注定会成功的事。
蘑菇街的选择,源于市值
陈琪在回应中反复表示了,绝不存在只稀释员工期权的情况,创始人和投资人的期权与员工期权的 " 待遇 " 是一样的。
那么促使蘑菇街做出 "25 合 1" 选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陈琪已经把原因点出来了——他在回应中拿自己在阿里的经验来举例:" 我是淘宝第 51 个员工,如果阿里的市值和蘑菇街一样,我当年到手的期权大约值 30 万人民币。但阿里的伟大是总市值巨大,靠大市值等比例带动了所有员工的财富增长,这才有一些员工财富自由的可能。"
说到底,"25 合 1" 的选择还是受限于蘑菇街的市值。以美股最新收盘价计,蘑菇街的市值为 19.35 亿美元,而阿里巴巴在 2014 年上市当天的市值则超过 2300 亿美元。将近 120 倍的差距,确实能把仅仅相当于普通年终奖的期权价值放大成令人怦然心动的 " 财富自由 "。
一方面,蘑菇街自身在前几年遭遇瓶颈,2017 财年和 2018 财年的调整后净亏损约为人民币 4.76 亿元和人民币 4.20 亿元,短期内不太可能盈利,并且公司规模也并未做大;另一方面,宏观环境也决定了其市值表现不会太优秀——今年以来," 破发 "" 流血上市 " 听得还少吗?
此外,期权这件事,从更远的时间纬度上来看可能会更有意义。
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狂热泡沫中,美国公司就热衷于采用期权激励的手段在向员工承诺金灿灿的未来,但在周期性衰退的经济形势下,在 " 发期权 " 这件事上步伐迈得飞快的公司极有可能做假账来支撑公司股价,或是持续推高股价,这样手握大量期权的管理层人员才能如期兑换巨额收益——金灿灿的未来终会沦陷于人性深处的幽暗与不确定。
2003 年 7 月 10 日,当时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微软宣布不再给予职工的认股权证,而是改发股票。水皮杂谈在专栏文章《微软取消股票期权制 捅破最后泡沫》中写道——
期权制既有刺激员工的正面影响同时也有损害公司形象的负面影响,这主要看当时的投资和投机氛围怎么样,公司的前景到底如何。在网络狂热的时候,人们谈论的不是市盈率而是 " 市梦率 ",完全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翻版。
期权制当然也成为工薪族一夜暴富的捷径,而公司此刻定的行权价往往也比较高,但是一旦梦幻破灭大家又回到市盈率的面前,那么曾经让人充满期望的行权价就会变成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度,一张张的期权证就会变成一张无情的嘲讽的脸,成为全体员工心头抹不去的阴影。
经济有周期,十五年过去了,太阳底下无新事。
来源: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