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群没看懂 Costco 的人,居然要在中国做“ Costco ”

作为一个被雷军、查理芒格奉为神迹的商业体,Costco 近年来也逐渐进入国人视野,同时也传出了 Costco 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相关报道——可惜,进展慢如蜗牛。

在新零售、新消费领域,一些机构也开始研究 Costco 模式,甚至开始投资一些 " 类 Costco" 的创业者。

我认为,从国内市场看,如果没有极其海量资金和多年深耕,这种 " 中国式 Costco" 根本跑不出来——很简单的一点,大部分机构连 Costco 真正的经营逻辑都没搞清楚,只是活在能收会员费的臆想之中而已。

表象 Costco

作为一个主要为美国相对富裕阶层(Costco 的典型用户年收入为 10 万美元)服务的传统零售商,从外表看,Costco 就是低价策略:其官网显示,Costco 的商品加价率不超过 16%。

同时,Costco 的店铺基本都在郊区,一切商品都是大包装,消费者必须开车前往,其核心是满足他们的 " 囤货 " 需求——这多少与现如今年轻一代追求小型店铺、拿起就走、即时满足的需求是相违背的。

此外,对于一家平均面积 13499 平方米的零售店来说,Costco 的 SKU 基本维持在 3700,不超过 4000,核心在于每个品类只有 1-3 种 " 冠军产品 "、" 头牌商品 ",实现海量进货、海量出货。

最后,Costco 自始至终都是在为会员服务,会员必须付费,包括年缴 60 美元的金星卡和 120 美元的精英卡(金星卡和精英卡都附赠免费的 " 家庭卡 ")。在 2018 年 9 月份刚刚结束的 2018 财年财报显示,Costco 在全球范围内有 9430 万会员,其中付费的金星卡和精英卡占比 55%。

十分可惜,大部分人——包括不少投资人——对 Costco 的理解也就到这个层次了。

本质 Costco:从财务报表说起

在讨论 Costco 本质之前,我们有必要看一下 Costco 的财务数据。

▲ 2016-2018 财年 Costco 财报

以 2018 财年财报为例,Costco 可以这样理解:假设本财年商品收入为 100 元,此时,商品成本(Cost of Goods Sold)为 89 元,这意味着毛利为 11 元,然后管理费用 10 元左右,最后剩下 1 元。而这 1 元从数字角度说,正好和本年度的税相同,于是相当于从商品角度一分钱没赚。

▲ 2016-2018 财年 Costco 毛利数据

▲ 2016-2018 财年 Costco 的管理费用数据

最后的盈利在哪里呢?那就是会员费,2018 财年会员费收入 31.4 亿美元,最后收归企业总利润是 31.3 亿美元,换句话说,这家企业最终盈利几乎只与会员数量有关。

再换一种说法,卖东西不重要,每个会员在续费的时候,都相当于直接给了 Costco 一个最终利润(2018 财年,Costco 续费率 88%),而且这笔会员费是先付的(不然没卡不让进店买东西),相当于在年初就拿完了一年的最终利润。

我将 Costco 自 FY1996 到 FY2018 的会员费收入和最终利润做了一张图,你就会发现这确实是个很奇特的模式。

所以在讨论 Costco 本质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分析两件事,其一是 Costco 如何让消费者消费更多,其二是 Costco 如何将成本保持在极低水平。

如何让消费者花更多

传统实体店被亚马逊打得丢盔弃甲,而 Costco 却一直被外媒冠以 "Amazon-Proof(不惧亚马逊)" 的标签,更被称为拥有 "Treasure Hunting(寻宝)" 体验。

其实,Costco 的寻宝体验来自于两点,即 " 寻 " 和 " 宝 "。

从 " 宝 " 的角度看,75% 的商品是普通的冠军商品,例如矿泉水、烤鸡等,也就是所谓的 "Trigger",极低的加价就是吸引消费者进店囤货的筹码。与此同时,余下的 25% 就是 " 宝 " 了——可能有欧米茄的手表、Gucci 的手包,甚至你在官网上还能看到几十万美元的钻戒——其价格大约是 IGI 价格的 70%。

▲在 Costco 官网上,10 万美元以上的钻石戒指就有 7 款

照中国话说,这 25% 的商品基本都是当下 " 爆品 ",卖完为止:基本来说今天到店,看到后如果没买,下次肯定就没有了——这和电商们玩的 " 限时抢购 "、" 闪电抢购 " 是一个道理。

从 " 寻 " 的角度看,就更有意思了。

Costco 的商品是不往货架上 " 一件一件摆放 " 的,是放在一个大箱子里,用叉车调换商品位置的,这就使得 Costco 可以经常调换商品位置:于是,消费者进店后发现,自己想买的东西找不到了,于是就边走边找,等结账的时候发现," 哎?我的车里怎么这么多东西 " ——相当于让消费者把 13000 多平米的店铺完完整整地转了一遍!

此外,自有品牌 Kirkland Signature 也是 Costco 的法宝,2018 年,其自有品牌收入 390 亿美元,比 2017 年的 350 亿美元多了 10% 以上:和传统品牌(National Brand)相比不相上下的商品质量,再加上低廉的价格——有的可能是传统品牌的一半——直接锁住了大量消费者。

如何实现低成本

Costco 商品的周转天数是 31 天,对于销售吃喝用的零售商来说,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效率了:海量采购冠军商品,并低价销售,极大加快了商品周转,因此,Costco 在向供应商付款前早就已经收回了所有商品款项,这种资金流在零售商中几乎是极致了。

同时,Costco 还极大降低不必要成本——不是削减雇员工资,准确地说,Costco 员工平均工资和福利在零售圈里都是非常少见的好——例如传统的广告费、公关支出等,所以其管理费用居然能控制在 10% 附近。

最后,成本领域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 Costco 的店铺。

2018 财年财报(截止于 2018 年 9 月 2 日)显示,Costco 共有 762 家门店,其中 " 自有 " ——自己拥有土地、建筑物所有权——店铺数量达到 605 家,占比 79.4%。甚至在余下的 157 家租赁的店铺中,106 家只不过是租赁土地,因为建筑物是 Costco 自己的(即图中【小注 1】)。

▲ Costco 的店铺数量

想想这些最后沦为给地产商打工的零售商,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有多大百分比是进了地产商的腰包?而 Costco 早年间都是直接购买土地的,是不是很可怕?这其中节约了多少成本?甚至,如果 Costco 想,能藏多少利润?

中国的 " 类 Costco 创业者 " 能成功么?

如果你能看到现在,我觉得你极有可能已经对 " 自称中国版 Costco" 的人表示呵呵了。

做个总结,在中国,想学 Costco,只需要问几个 " 简单 " 的问题:

1. 能搞得出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吗?

这意味着你要了解消费者需求、要能控制供应链、要能设计牛逼的商品,反正我知道的是,国内零售百强们都在这个领域疯狂投入,也最多是略有小成。

2. 能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吗?

没有这个,你连 " 大路货 " 都拿不到低成本的!就更不要谈什么自有品牌甚至爆品了。

3. 你有什么方法能降低成本?

商品成本不说了,人工成本、研发成本、公关营销成本、租金成本、管理成本,这几项你能降低哪个?能降低多少?能比国内零售百强们强多少?

所以,千万别觉得收个会员费(甚至 " 不是会员就不能买东西 ")——或曰 " 我所有的消费者都是付费会员 " ——自己就是 Costco 了;千万别觉得你商品只加价 8-14% 就是 Costco 了,这些太表面了!

更重要的是,千万别觉得廉价就是体验——除非你只在下沉城市玩——中国消费者要的是 " 极致性价比 ",要的是 " 好货不贵 "。

最后,这张图送给大家。

来源:虎嗅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Costco  Costco词条  一群  一群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居然  居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