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冷静看 5G:不应捧杀,更别抹杀

在 MWC 2019 的现场简单转了几天,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更近一步的 5G。主流厂商第一波 5G 手机的露面,更是将 "5G" 这个概念推向了高潮。

参考 3G、4G 时代的经验,真正的 5G 热潮其实还没有到来。

但从趋势上看,对于时隔 9 年出现的新一波通信革命,普通消费者们已经充满了期待,高速上涨的 5G 搜索热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超高的期待作用在看不懂所有 5G 技术细节的围观消费者身上,随即分化为了对立的两派:

有的人认为 5G 绝对就是好的,光这一项技术就能推动一系列应用场景(如 VR、自动驾驶)的进展;

有的人则认为 4G 时代移动通信能力已经很强了,已经满足了人类大多数的需求,5G 很可能会变成一次 " 踏空 " 的失败。

简单总结这两种比较过激的意见,前者 " 捧 ",后者 " 踩 ",但不管动作的方向是啥,结局总归是差不多的:

过激只会让人对未来产生错误的预期,而且还会带来多余的情绪。

重新认识 5G

想要完整了解 5G 技术自然不易,但最基础和核心的通信技术发展逻辑,是所有关心 5G 的人都有必要的了解的。

先说 5G 中的 "G",很多人都知道是 "Generation" 的意思,例如 4G,翻译过来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G" 前面其实不一定只有整数。

以 3G 为例,早期的 WCDMA 系统后期实际上在部分地区已经被性能指标更高的 HSDPA、HSUPA 网络所取代。后两者被业内称为 3.5G、3.75G。他们在手机状态栏信号旁边对应的标志分别为 "H" 和 "H+"(你肯定有看过)。这种小数点后面的升级现在也还在继续,例如即将将人们从 4G 引入 5G 的 LTE-Advanced Pro(简称 LTE-AP)系统,它实际就是 "4.5G"。

这些看起来这么复杂的通信系统和 "G",其实主要说明了一件事——通信技术的升级是在持续不断进行的,并不完全像是阶梯一样在前进。

" 持续不断 " 进行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么多代通信技术说白了干的是同一件事——挖掘无线电波这种通信手段的潜力。这本来就是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换言之,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5G 实际上是通信技术持续升级的下一个小里程碑和目标,不能说是 " 跨越式 " 发展,更不能说是 " 顶到天花板 "。

更何况像通信这样前沿的技术,本身就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性,这种状态下仍能产生带有情绪的判断,大概率是因为无知。

5G 战场不再只有手机

从 1G 到 4G 时代,手机的功能与日俱增,从打电话,到发短信、彩信,到收发 email 和浏览互联网,再到成为办公、娱乐全能的移动终端,靠的正是移动网络的存在,这也难怪有许多人会把手机和移动网络划上等号。

在前几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尝试了许多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应用,但因为通信行业更偏向于优先满足手机的需求,导致其他应用场景中假如移动通信网络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反过来导致消费者不愿意为这些新的场景和应用买账。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物联网,从 2010 年出现至今,连接成本的问题一直没能够让其蓬勃发展起来。

而这一点,恰好是 5G 的一大野心所在——通过要真正解决连接成本的问题,把移动网络的服务目标从手机扩展到一切对网络连接有需求的设备。

就在前天,华为的轮值董事长郭平在 MWC 2019 发表主题演讲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

根据华为目前自己统计,单个基站每比特数据的成本在 5G 时代可以足足下降 10 倍。巨大的成本改变,已经开始催生出全新的移动通讯应用场景。 一个典型的例子:华为早在去年就发布了基于其最新的 5G 基带芯片 " 巴龙 5000" 的 CPE 终端,在今年的 MWC 2019 上,华为又正式发布了全新的 "CPE Pro"。

CPE 的全名是 " 客户服务设备 ",它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将高速移动网络,直接转换为 Wi-Fi 信号,直接让具备 Wi-Fi 能力的设备连接上互联网。

即便是 4G 时代,因为成本高昂,这样的应用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速度远远没有达到家庭乃至办公场景中多用户、多设备同时上网的带宽需求。

华为 5G CPE Pro 就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仅凭其一罐薯片大小相仿的尺寸,就能够在 5G 网络下实现高达 3.2Gbps 的联网速度,表现已经超越了目前有线宽带的能力。

同时,在 Wi-Fi 本地局域网端,华为还用上了最新的 Wi-Fi 6 标准。假如你用 CPE Pro 来下电影,一部 1GB 的超清电影 3 秒钟就可以下载完毕。

华为在 MWC 2019 的现场还对 CPE Pro 进行的应用的展示:

在距离演示地点 2 公里以外的地方,华为放置了一个 8K 的摄像头,摄像头通过 Wi-Fi 连接到一台 CPE Pro,CPE Pro 通过 5G NR 标准连接到移动网络基站基站通过光纤传输数据到另外一个基站,然后再利用另外一台 CPE Pro,最终将数据传输到一台 8K 显示器上。 从现场的效果看,8K 直播足足占用了 130 多 Mbps(比一般家庭宽带接入都多)的带宽,同时延迟也只维持在 15 毫秒左右,整体画面十分稳定。有华为 CPE Pro 这样的先行产品做展示,再贸然把手机和移动网络直接划上等号,明显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然,除了网速和延迟之外,5G 还大幅提高区域内的设备连网数量,通过使用海量机器类通信技术(mMTC),5G 把每平方公里的连接数量提升到了百万级别,已经超越了 4G 至少十倍以上。

网速、延迟、连接能力,这三大 5G 提升方向,显然不再只是为了手机服务,它们实际上引出的是 5G 时代移动通信的终极目标:

代替有线宽带成为大部分互联网连接的主要入口,为无数的商业带来可能性。

5G 之战已经开场

广阔的使用场景、将一切设备连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才是各方如此重视 5G 的最根本原因。

在本次 MWC 上参观华为展位时,一位技术顾问也给一众媒体简单解释了下为什么 5G 会比大家想象中来的快:

目前全球已经有 20 多个国家发放了 5G 的牌照和频谱,按照华为预计,今年大概可能还有 30 个国家也将发放拍照和频谱,这里合计 60 个国家左右,总计 200 多个运营商都希望抢得先机,纷纷加大了 5G 的资金投入。

整个通信产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发展趋势中商业价值,跟进是必然的结果。

华为在整个通信行业中的角色,实际上就是服务这些运营商,帮助他们打造更加强大的移动网络和商业服务。

但正如我们在上文中说到的那样,5G 时代的发展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自然这对于运营商、包括华为这样的通信设备制造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体一点说,就是特别强调整个通信系统的建设能力。

从最基础的基站天线、处理模块、电源,再到数据的远距离光纤传输、光信号交换处理,再到云端数据的处理,这些在前几代通信技术中相互独立的业务部分,在 5G 全新的高性能要求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华为在这些业务中基本都做到了全球领先,哪怕不是第一,也处在第一梯队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在这届 MWC 上展位 " 巨大 "(其中最大的主展位在 Hall 展馆中就占了八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实在是因为要展示的东西太多了。

例如之前 1 月在 MWC 沟通发布会上首次露面的全新 " 极简 5G 基站 " 和 " 天罡 " 系列 5G 基站核心芯片。

要知道,业内外向来对 5G 采用更高频段有所诟病,认为 5G 基站覆盖有所下降,会大幅加大产业的基础投入。

而在本次 MWC 上,华为直接拿出了最先进的 5G 基站技术,如高性能 Massive mimo AAU, 上下行解耦等,直接做到和 4G Lte 同密度覆盖,把先前业界流行的关于 5G 更高密度覆盖的问题完美解决。

华为直接将传统移动通讯基站设备的功能进行了整合,原先用 3 个天线、外加若干室外设备、还有控制间才能组成的基站,直接全部被压缩到了一根杆上。大大降低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

华为还将人工智能引入了基站,专门用于让机器学习如何解决系统故障。在系统大规模故障,大量报障信息涌入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为工程人员给出解决指引。这一系列措施,都让运营商的 5G 建设成本大幅下降。

华为将人工智能引入 5G 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加快部署,让站点勘测及仿真做到更好,降低更多的基站开通参数,减少达 90% 以上,让基站开通更快;

二来提高性能和效率,比如引入智能对 Massive mm pattern 的选择配置,提升效率;智能地把站点周边配套,如供电电压和空调等,和基站联动,做到显著节能。

而在基站之间、基站到主网的连接上,华为拿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光纤连接方案,通过编码和重复利用单根光纤,光纤中数据的传输成本一下子就下降了 30%,还能一口气省下 50% 的光纤铺设成本。

最后是云端,华为目前已经打造出了一系列拥有极强数据处理能力的高性能服务器组件,例如全新的 " 全闪存存储 " 服务器,领先业内的专业级高速闪存存储服务器,以及基于自研 ARM 架构 " 鲲鹏 920"CPU、AI 处理器的服务器处理单元。

通过自研的芯片、主板、以及其他服务器组件,华为打造了一系列极高密度的运算处理单元。相应占用的空间缩小近 40 倍。

如此多个业务成分的创新与科研实力,分别填补了 5G 时代的各种需求,最终让华为在现阶段的 5G 前期建设竞赛中,拥有了强大的优势。

正如去年 11 月,英国电信首席架构师 Neil McRae 在伦敦举行的 "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 上说的那样:

" 现在只有一家真正的 5G 供应商,那就是华为。"

通信技术远远还没到头

作为一种前沿技术,人们对于通信技术已经 " 饱和 " 的言论其实一直都有。

但从历史的经验中看,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前几代通信技术每一次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新事物,但人们反倒一次比一次更依赖,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完全不可能抛弃的智能手机。

但纵观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史,2 个大的趋势其实从未改变: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之后,总能够找到全新的价值;通信技术作为网络的延伸,从始至终都在让更多的人、更多的设备接入到互联网当中。

究竟 5G 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未来的 6G、7G、8G 又会实现怎么样的连接能力?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存在正确答案。

因为商业逻辑和时间给出的,就是唯一的答案,更不会有对错," 捧杀 " 和 " 抹杀 " 其实本来就不存在意义,即便最终对了顶多也就是侥幸而已。

来源:虎嗅APP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捧杀  捧杀词条  抹杀  抹杀词条  冷静  冷静词条  
科技

 科学家研制新型血糖监测腕贴

 血糖对于人们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监测血糖含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麻烦的问题,直到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法只要佩戴腕贴即可实现。英国巴斯大...(展开)

科技

 无冕之“王”健林

1998 年 9 月 27 日晚,44 岁的王健林站在绿茵场边,双手叉腰,怒不可遏。一种无力感从脚底蒸腾,直上头顶。1:早早斩获联赛冠军的大连万达,无比渴望登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