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下半场的钟声敲响,消费互联网转身跨入产业互联网,新一轮利益博弈随之开启。
产业互联网大潮袭来
从 " 互联网 +" 到 "+ 互联网 ",传统产业与互联网逐步走向融合,而今已成为命运共同体。
企业从 " 互联网 +" 转化为 "+ 互联网 ",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 互联网 +" 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各个行业如:购物、金融、支付、餐饮外卖等,纷纷寻求与互联网结合,国内 " 互联网 +" 迎来高速增长期。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拓展智能 +;二是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使企业能够统揽全局,以新兴产业技术畅通供应链,打通上下游,丰富生态圈,推动产业效率变革。
受益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有望在国内迎来高水平发展。国内的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过去多年,消费互联网发展趋向成熟,培养起企业以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进行发展的理念,对各类互联网应用场景了然于胸。
此外,随着国内网民数量与场景应用数量逼近甚至超过老牌工业强国,产业互联网借助消费互联网东风,在打通供需两端的深度与速度上都在拥有更高水平的表现。
在云计算、大数据、5G、AI 等新兴技术驱动下,各个行业转型门槛正在降低。
产业互联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软件服务,而是云计算、大数据、5G、AI、IOT 等新兴技术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这些新兴技术本身也在发展,变得更加成熟,能够逐步被落地、应用,将以前许多难以被数字化的场景,以更小的颗粒度对其进行重塑。
以制造业的科技赋能为例,通过把传感器、感应器等智能装置嵌入到工厂、货物等各种物体和物理系统中,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加以连接形成物联网,采集各个节点数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构建起一个实时、高效的工业生产物联网体系。
产业互联网市场前景可期,互联网巨头利用既有优势,抢滩 B 端市场。
消费互联网市场,腾讯、阿里等巨头占据渠道、资本、技术优势,早已渗透进衣、食、住、行、娱等各个领域,抢占了流量、数据、支付等多个入口,且腾讯、阿里在云计算、IT 基础架构能力方面成长迅速,有利于搭建产业互联网体系,也无形之中,提高了其他企业的进入壁垒。
去年,腾讯、阿里巴巴先后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进军产业互联网。事实上,早在 2015 年,阿里巴巴就曾面向 B 端就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对于云计算、B2B 业务则单独任命负责人进行管理,同时向 CEO 张勇汇报。
在 2018 年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集团智能化能力同阿里云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腾讯在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中专门成立了面向 B 端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整合腾讯云、互联网 +、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等行业解决方案,整个服务从消费转向产业互联网。
此外,为快速推进产业互联网业务布局,腾讯、阿里还入股多家战略地位突出的 B 端服务企业:腾讯系入股了东华软件、金蝶国际、微盟等;阿里系则入股了润和软件、华宇软件 、银江股份等,助力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拥抱产业互联网,加速生态发展。
腾讯 CSIG 的总指挥汤道生表示,拥抱产业互联网,首先,腾讯将确立 " 数字化助手 " 身份,一方面,打造出完整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数字化应用的便利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认知,成为合作伙伴的定制化 " 数字顾问 ",在智慧零售、医疗、教育、出行、制造、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深耕。
接着,推出 " 云启计划 ",在未来三年内,分别从资本、资源、技术、能力落地和商机五个方面,与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腾讯云的平台能力也将进一步强化。
此外,腾讯还将围绕 AI、安全、音视频与量子计算等领域建立的前沿技术实验室,继续深化对重点产业的支持与落地。
在阿里巴巴 CEO 张勇看来,数字技术不仅能为企业开拓了新的网络销售通路,更改变了营销、消费者运营、供应链管理、商品设计和生产方式等全链路,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将为企业输出一整套的数字化能力,而非提供单一工具。
" 过去十年我们共同拥抱互联网。今天拥抱不够了,拥抱是物理接触,今天需要全面融合到互联网,融合到数字世界当中。" 张勇表示。
基于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阿里巴巴对外公布了跨越阿里多生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 "A100 计划 "。包括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中的 11 大商业要素,将通过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实现首先能够在线化,进而全面数字化。
两强产业互联网理念与实现路径上虽有差异,但总体来看发力点相似,路径相通。
其一,以云计算作为 IT 基础设施,推动企业上云。云计算为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载体,辅助产业转型必不可少。阿里云、腾讯云已覆盖基础设施、IaaS、PaaS、SaaS 等各个层级,并且已经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1、强化 IaaS 层建设,为云计算整体产业链打下良好基础。
2、PaaS 可使云计算厂商延伸自身的业务边界,扩展目标客户群,增强客户粘性,构建平台化和生态化的业务模式。阿里云从 IaaS 层向 PaaS 层延伸,2018 年发布近 2000 多种新功能,向服务一站式发展。腾讯将企业微信作为 To B 服务的 PaaS 层,通过平台上的用户吸引应用开发,打造企业互联网生态。
3、加速迈向 SaaS。对于腾讯、阿里而言,加速转云有利于提升收入稳定性,抵抗经济周期和产品周期;建立在线渠道,提升销售效率;沉淀海量数据,走向平台化和智能化。
4、持续发力,向大客户渗透,并向云计算产业链下游延伸。阿里云同时与政务云和大型企业合作,向大型客户渗透。腾讯云也同人民日报、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取得合作。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 Synergy Research Group 数据,在 2018 年国内市场,阿里云以 40.5% 的市场份额一骑绝尘,腾讯云位列其次市场潜力不容小觑,第四季度份额达到 16.5%,收入环比增速 34.3%。
其二,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
拥有在线化数据和海量用户,在用户数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产品体验从而提升客户的 ARPU 值,而拥有在线的数据和应用场景,也将有利于进一步落地 AI;与此同时,腾讯、阿里在 AI 的算力和算法上面进一步提升实力,为客户实现更高水平的技术赋能,并由此占领更大市场。
其三,重构产业链,打通供需两端。
无论阿里还是腾讯,均在整合 B 端的服务能力,实现不同 B 端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向 C 端提供更好的服务。如:
腾讯开放自身的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资源,与航天信息的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在税务、食药监、金融等行业领域开展合作。
阿里结合蚂蚁金服、上海云鑫及其各自关联方在区块链、金融云、信用认证、智能客服等各项能力,实现 " 医疗健康 + 互联网 " 生态系统的优化。
尾声:
产业互联网正在引领下个十年的发展,而下个十年注定与腾讯、阿里密不可分。
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