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亿“连环雷”炸响,京东和诺亚财富谁更无辜?敲敲格 14小时前
一位上市公司女董事长被刑拘,点 " 炸 " 了一系列的雷。
7 月 5 日,承兴国际(2662.HK)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罗静已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事拘留,但公告并未披露罗静被刑拘的原因。受此消息影响,承兴国际的股价在 7 月 8 日一度暴跌超 90%,截至收盘时跌幅为 80.39%,收盘价为 0.9 港元。
7 月 9 日,承兴国际的股价继续下跌——跌幅达到 26.67%,截至收盘,股价仅为 0.66 港元。
除了是承兴国际的大股东,罗静还是 A 股上市的博信股份的实控人,还通过 Creative Elite Holdings Limited 持有新加坡上市公司 Camsing Health care Limited 83.36% 股份。7 月 5 日、7 月 8 日,博信股份持续跌停,但在周一午间开盘后,博信股份竟完成 " 地天板 ",打开跌停后振幅超过 20%,收盘时报 13.51 元。
公开资料显示,罗静系香港女商人,是承兴国际的创始人,曾多次入选 " 商界木兰 " 榜单,还是中国企业家木兰汇理事会员、北京木兰汇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及理事。
除了自己的公司受到影响,罗静这位 " 木兰 " 被刑拘还波及到了另一位 " 木兰 "。
蝴蝶翅膀扇动后,京东和诺亚财富被卷入
7 月 8 日晚间美股开盘前,美股上市公司诺亚财富(NYSE:NOAH)公告称,旗下上海歌斐资管发行的产品为承兴国际控股提供了 34 亿元的供应链贷款,而承兴国际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已经因涉嫌诈骗被上海警方刑拘,上海歌斐已采取法律行动保护其投资者的利益。
一下子踩中 34 亿的雷,诺亚财富的股价在开盘后暴跌超过 20%,截至 7 月 8 日美股收盘,跌幅为 20.43%,收于 35.6 美元,市值蒸发约 5 亿美元。
诺亚财富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主要为高净值人群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旗下业务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全球开放产品平台、互联网金融。其创始人汪静波同样也是一位 " 商界木兰 ",她在 " 商界木兰 "2019 年度人物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 VIPKID 创始人米雯娟。
诺亚财富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汪静波
问题在于,让上海歌斐踩雷的这 34 亿供应链贷款主要是向承兴国际相关方就其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的。于是,这件事又扯进来了一个新的重要角色——京东。
7 月 8 日晚间,据中新经纬报道,京东方面表示,此事与京东无关,承兴国际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对于这种行为,京东非常震惊,并且已经配合受害公司进行了报案。
但诺亚财富显然不认为京东是此事的 " 局外人 "。7 月 9 日,据媒体报道,上海歌斐表示," 承兴国际相关方为京东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歌斐资产已经就这个供应链融资对承兴和京东提起司法诉讼,正在积极配合并尊重司法调查的结果。"
此事的最新进展是,京东于 7 月 9 日下午再次发表声明,表示 " 严正谴责歌斐无端对京东发起诉讼的行为 "。
京东首先强调承兴是京东的普通供应商,在京东有一定的业务,但是伪造与京东的合同进行诈骗是在京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此京东已经报了案。
其次,京东表示,上海歌斐 " 在被诈骗的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和京东进行合同真实性的验证,暴露了其自身在合规和风险管控上存在重大缺陷 ",京东方面希望歌斐 " 正视其管理问题,在提高自身专业性上面做好功夫,而不要试图通过混淆视听一味推卸责任 "。
那么,究竟谁比较无辜?
按照京东的说法,上海歌斐是在通过把京东拉下水的举动来掩盖自身风控方面的缺失;歌斐则认为,京东与承兴存在大量长期交易。
这已经不是诺亚财富第一次 " 踩雷 " 了,早在 2017 年,上海歌斐就先后踩过辉山乳业和乐视的雷。
2017 年 3 月,辉山乳业陷入百亿债务风波,歌斐资产涉及辉山乳业的 5.46 亿元债权也陷入兑付危机;
2017 年 6 月,乐视同样爆发债务危机,据乐视此前披露的 2016 年年报,涉及诺亚财富旗下芜湖歌斐资产的负债达 27.5 亿元。
在诺亚财富 7 月 8 日晚间发布的声明中,公司强调,(在承兴爆雷后)立即启动了对存续期内其它产品的深度排查,截至目前并未发现同类问题,截至 2019 年第一季度,歌斐管理基金总额为 1711 亿,产品数量共计 800 余支。
诺亚财富还进行了 " 否认三连 ",即 " 没有资金池,没有期限错配,旗下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合格金融机构进行托管,保持独立运作,风险不会传导到其他产品上 "。
汪静波于此次事件发生后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在信中,她坦陈," 作为有一定规模的资管机构,确实很难百分之百规避风险 "。
在这封信里,她也说了不少与金融行业有关的 " 大实话 " ——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经济走到了周期的尽头,当经济下行,抵押品衰竭,资本品价格不再上涨的时候,暴雷的会越来越多,系统性风险也越来越大。作为有一定规模的资管机构,确实很难百分之百规避风险。我们这次碰到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宏观市场当前处于信用周期的末端,这可能也是从事金融业无法反抗的宿命。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自己从事的事业本就与风险共生,汪静波说:" 我们从事金融业,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利的,我们必须要更深刻的理解:风险不会消失,只能被分散。"
如今,当经济周期的节点如约而至,如何面对这种系统性风险,成为了每一个金融企业的必答题。
来源:敲敲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