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已达近4万亿并且还在膨胀的巨大家装市场,吸引了包括小米、新美大、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前来掘金。它们试图从各个环节渗入这个利润可观的市场中,重新挖掘其中利润点。但最近不断爆出的投诉、工人跑路、质量问题再度让人们开始冷静看待这个被吹到风口的新事物。
699元,乃至599元等一包到底的互联网白菜价,在整装这个环节多、客户要求千奇百怪的庞大体系中,究竟能换来多少满意度?自身没有施工团队的互联网家装平台,真是套上互联网壳子的“空中楼阁”吗?在这样以中介为主的模式下,互联网家装还能走多远?
“差评”的门槛
擅长做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们,都希望通过流量分配来重组某个行业,而这个做法也的确让不少诸如餐饮、贸易店等传统行业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原本“不出名”的企业或者产品,借助互联网的流量导流,几乎一夜之间被人知晓。但家装行业的大部分商家,并非这样想。因为家装的特殊性——数百个细小施工环节、因人为宜的风格欣赏,甚至是千奇百怪的生活习惯,都可能最终导致户主给为其施工的装修公司打上“差评”,或者低分。这就导致很多商家不愿意轻易入驻家装平台。
笔者实际对比了多家传统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的家装公司,发现其店铺的动态评分大部分都显示“绿色”(淘宝规定低于同行标准即为绿色显示,而淘宝家装的同行标准归类暂不明确,有的调查时发现为“游戏/话费”),而在差评数量上,也普遍偏高。
难以管理的超短工期
对于那些不愿意错过互联网流量红利期的家装公司来说,最熟悉的“看情况报价”方法已经无法适用电商橱窗展示。电商橱窗普遍是为那些拥有“标准质量、价格”的产品设计的,而没有价格、描述抽象的设计理念根本无法被挂上电商平台销售,所以“整装类”成为被率先搬上电商平台的“家装标准件产品”。但即便是这样已经有了标准价格的装修产品,在上网前也依然需要定量改造。
由于电商交易约定的交易完成时限,为配合实现这种交易时限的限制,很多家装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装修时限的硬性规定,避免在交易时限中犯规。而后一些“整装类”产品为了主打电商消费卖点,而将装修时限缩短又缩短,最终其装修耗时大大小于传统装修中写入合同的时间。不过这样的做法,又导致出更多的问题。比如:因装修过快导致施工出错或者不够细心、装修工期超时等情况。
作为很早一批在电商平台中尝试销售整装产品的爱空间,直到现在他们的699元套餐销量仍然称不上成为业界的中流砥柱。其销量也没有进一步得到提升,且问题层出不断,有不少用户都在吐槽装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超短工期虽好,却难以管理,用户也不会甘心于以工期来换取质量。
个性化问题依然难解决
标准化的家装风格愈发受到“排挤”。互联网企业涉足家装企业的杀手锏就是以标准化家装风格快速复制出一个个案例,自然与当下的个性化趋势背道而驰。衡量家装企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就是看其能否为用户提供多样化选择的能力,能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由此一来,快速复制标准化家装风格就无从谈起,经济规模也就始终上不去。据了解,目前家装行业始终没有出现一个巨头,一年的销售额至多徘徊在20亿元上下。
个性化导致的经济规模提升困难,是互联网企业在家装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快速将个性化家装也做到快速且低价,势必会真正收到用户的欢迎。当然,在当前的家装环境下是很难做到的,就看互联网企业还能打出哪些牌了。
监管环节无法涉及到施工每个步骤
为了保证家装质量,监管环节不可或缺。而为了保证质量,互联网企业的普遍做法是设置一个监管经理的角色,让其负责装修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此外,就是将用户的装修资金进行托管,从百分之几十到全额都由互联网企业掌控,以全面监控装修质量,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装修公司处以重罚。
看似正确的手段,其实也难以真正全面保证装修质量。毕竟装修环节太多,监管很难涉及到施工的每个步骤之中,出现问题依然在所难免。而且很多装修问题在初期并不会显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入住之后慢慢被发现。那么问题一旦出现该如何解决?如果互联网企业以可能出现的问题压装修公司的资金,后者又岂会同意?
写在最后:巨大的家装市场,让互联网企业垂涎欲滴。但在切入这一市场后,才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不是光凭雄厚的资金就能快速成长起来。究竟互联网家装能走多远,还得看它们在家装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正确,能否真正让家装市场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