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战略协议签了半年,互金巨头与五大行的合作究竟如何了?

2017年3月份以来,国内几大互金巨头与五大行相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和蚂蚁金服&建行、百度金融&农行、腾讯&中行、京东&工行、苏宁控股和苏宁金融&交行),一个共同点便是围绕金融科技展开,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科技与业务场景的融合。

从4月份算起,至今已经超过半年的时间,互金巨头与银行的战略合作,进度究竟如何了?就着百度世界2017智能金融分论坛披露的与农行合作一些信息,我们正好可以一探端倪。此外,巨头之间的强强联合只是行业标志性事件,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场景早已在更多的层面展开,某种程度上,我们正迎来一个智能金融新时代。

金融科技与业务场景,如何实现1+1>2

在《国内五大银行签约互金巨头,背后有什么深层次逻辑?》一文中,笔者曾总结互联网巨头与大行合作的逻辑为“业务层面的错位竞争、科技层面的优势互补和传统银行转型发展的内在迫切性”,具体而言:

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定位于普惠金融领域,依靠数据和场景优势着重在银行服务不到的人群中发力,与银行的直接竞争越来越小。

在科技层面,互联网巨头依托数据和场景,在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上有优势,大银行依托丰富的业务场景,在区块链、智能投顾等领域有优势,且科技与场景天然具备融合的内驱力,驱动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合作。

业务转型层面,C端业务的科技驱动自不必提,B端中小微企业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科技驱动也初现端倪,对于传统金融巨头而言,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布局、提升业务和流程的科技因素已然迫在眉睫,得以放下身段,与互联网巨头携手前行。

综上,大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有着内在的需求,但在具体落地上,则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与共赢。回到农行与百度金融合作的案例,从落地项目看,主要聚焦于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领域,与百度金融聚焦于金融科技的定位和优势是一致的。

至于合作进度,据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透露,

“4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并完成农行金融大脑一期工程的软硬件搭建及部署,预计今年底完成金融大脑一期在实验室的验收。双方正在对接的项目还有:智能掌银、交易反欺诈、信用反欺诈、精准营销、信用分等,这些项目都在推进中,有些已经小批量上线试用,比如智能掌银的刷脸转账功能。

在资管理财方面,我们非常看好基金的智能推荐,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基金智能推荐方案,预计今年12月,我们会推出更好的产品。”

从论坛披露的信息来看,农行与百度的合作,在战略上定位于百度金融提供AI技术并输出金融科技,农行提供金融场景和智能金融服务能力,双方融合金融思维与科技思维共同探索金融智能化。

所谓的智能金融,在后台强调数字化支撑,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金融大脑;在中台强调标准化金融服务的输出;前台则表现为用户画像、智能运营、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和智能客服等业务模块。在具体的产品落地上,面向农行持卡用户和百度产品用户,双方目前已经联合推出了消费贷款产品,其中百度提供风控和入口,农行提供资金和客户。

与蚂蚁、腾讯、苏宁、京东等几大互金巨头相比,百度在业务场景上并不占优,在支付的发展上缺乏有效支撑点,因此百度金融甫一成立就将重心放在金融AI层面,在业务场景上做减法,在金融科技上做加法,开始走一条相对差异化的道路。

搜索虽然不是优质的金融业务场景,但却是优质的大数据场景,用户主动搜索行为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其兴趣与需求,精准度虽低于用户的消费行为(花钱肯定代表用户最真实的兴趣和想法),但远高于通过社交大数据、关系图谱等手段搭建的兴趣标签。

同时,相比于消费行为,搜索行为的维度要广泛得多,多维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精准度的劣势,从而相比零售巨头,便可以构建出差异化、有特色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体系。而差异化的数据,便可喂养出差异化的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需要在业务场景中落地,业务场景也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在这个讲究开放合作的时代,业务方与科技方得以在股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合作,互补共赢,最终实现1+1>2。

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需破除“资金通道论”的恐惧

遍观其他几对合作对象,虽未披露具体的进展,但从协议内容来看,围绕金融科技的合作内容,进展应该大同小异,总的原则是:业务互补性越强、落地越快。

比如联合发卡(互金巨头无发卡资质)、联合营销(1+1>2)、黑名单共享(互通有无)、资金合作(银行是天然资金方)、联盟链(参与者越多越好)、联合成立新组织(比如实验室)等方面,推进便很容易;在大数据风控(涉及到输出部分客户资源)、智能营销(涉及到业务层面竞争)等层面,则需要建立起较为密切的互信关系;在金融云(涉及到系统和数据)、场景开放(涉及核心资源)、数据开放(涉及核心资源)等方面,则要难得多,某种程度上甚至需要建立在股权的纽带上。

不过,虽然巨头之间的合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巨头与小平台之间的合作就没有那么多顾虑。无他,巨头多是全生态、一站式布局,与合作伙伴之间总会存在业务交叉和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以优先扶持自家业务为第一准则,对外开放便会慎之又慎,需要进行中长期战略布局;中小平台无场景、无生态,业务线单一,与合作伙伴之间更容易产生纯粹的合作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典型的现金贷平台,核心的客户资源对合作伙伴都是开放的,为获取资金或规避放贷资质问题,允许客户和资金方签署借贷合同,对资金方开放;为了做好风控,会接入第三方风控模型,对大数据公司开放。很多地方性城商行,会委托第三方科技公司运营互联网渠道业务,甚至可以做到从获客到风控的全流程外包,以至于孵化出大量的第三方创业机构,借助为银行提供外包服务时积累的客户资源,独立开展金融业务

所以,当我们把眼光从巨头之间的合作中抽离时,会发现大的金融科技巨头赋能中小金融机构,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就整个金融业而言,我们正在加速迎来一个智能金融的新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那便是科技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会担心,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最后金融机构是不是会沦为单纯的资金通道呢?

在笔者看来,这就有点言过其实了。什么样的金融机构被称作通道?类似信托这种,没资金、没客户甚至没产品(只是作为通道进行产品定制),恰好有一个万能的牌照,便沦为了通道。信托也有主业,那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只不过通道可以赚快钱,主业被放弃了而已。

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过程中,金融机构有资金有产品,有产品便有用户,只不过缺乏多维数据源,在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产品体验,更好地服务用户,何来通道之说呢?

至于有人担心的用户资源泄露,那便多虑了。中国14亿人口,几大互联网巨头的用户总数则超过了30亿,说明了什么?本来用户就是交叉的,你的用户也是他的用户,他的用户也是你的用户。最重要的其实是产品,毕竟,产品在哪里,用户就在哪里。在合作过程中,金融机构是产品提供方,又何忧之有呢?

世事变幻,不以人情为转移。智能金融大时代已然开启,亦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无论是机构还是从业者,是顺势而为做弄潮儿还是停滞不前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全都取决于自己。

至于不同选择的结果如何,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巨头  巨头词条  五大  五大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协议  协议词条  半年  半年词条  
经济

 B站2018年部分番剧采取付费先...

(原标题:B站2018年部分番剧采取“付费先看”模式:会员作用凸显)B站番剧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都采用免费观看的模式,最主要还是没有播放广告的,此举也让B站收获了...(展开)

经济

 中药注射液--末路来临

长期以来,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有效性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笔者再一次会议上就中药注射液提出两个观点:1.有没有临床数据?2.按照中成药监管还是按照注射剂监管?这个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