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营企业“困”在哪儿?

 

民营企业困在哪儿”?要搞清楚民营企业困在哪儿,首先应该明白民营企业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当初为什么要搞民营企业

为什么要搞民营企业,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计划生产很难做到准确、及时的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种类繁多,且千变万化,是否应该为每一种需求都设立一家国有企业呢?按理说是应该的,但社会到底有哪些需求,恐怕很难做出准确的统计。计划经济时代,根据一定的需求我们建立起了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庞大,但如此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也并不能保证就涵盖了社会的所有需求,从当时一些与人民需求息息相关的商品短缺现象,可见一斑。例如一些简单的日用品,油、糖、烟、酒等等,连这些日用品都不能满足,就更不用说大宗商品了,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应该是有深刻的体会。

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有其好处,就是能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它掌握着丰富的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且没有行业竞争,完全按照指令进行生产,工人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幸福指数都较高,有归属感,压力小,凭借稳定的重复劳动,熟能生巧,甚至可以慢悠悠的潜心进行技术改良等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活动。没有竞争压力,就没有造假、制假的必要,企业产品成熟,员工技能熟练,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人深切怀念过去那些“扎实”的产品,对现在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

这些大规模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就是在社会需求充分的阶段,此时的企业效益蒸蒸日上,大家都感到高兴,有面子。但当社会需求减少或者是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候,企业却面临转型难的问题,生产出的产品要么需求量很小,要么根本没有需求,企业有那么多工人,不能不干活,但活干得越多,堆积的产品就越多,造成的浪费就越大。之所以出现转型难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指令性生产”,对是市场需求不够敏感,缺乏“创新精神”。那些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企业,最终只有停止生产,土地、财产进行变卖,工人另谋出路。

至此我们找到了民营企业的作用,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革开放让人民的需求得到空前爆发,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民营企业应运而生。“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更具有灵活性,他可以看作是将曾经的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划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的单位,这些小的单位麻雀虽小却都是五脏俱全,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差异和竞争。在市场饱和之前,同质的民营企业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但当市场达到饱和或者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部分民营企业就会退出市场,并且是快速的退出,或者是向其它领域进行转移。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明锐的反应,否则就可能倾家荡产,所以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存在进入和退出灵活的优势。

民营企业的小巧灵活,为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餐饮等服务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餐馆应该是很少的,社会不可能为了满足人民的餐饮需求,就成立一家大型的“餐饮企业”,而这一家企业恰恰又刚好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外出就餐需求。市场经济让人民的需求事无巨细的都交给了市场,市场又由无数大大大小小的企业组成,并且通过这些企业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上面我试图找到民营企业的作用,其作用就是能够准确、及时的满足社会需求,之所以选择发展民营企业就是因为它足够灵活,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足够敏锐。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遗憾的发现,市场调节出现了失灵,民营企业出现了当初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再一次出现了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原因。

至此我们找到了民营企业的困难之所在,民营企业困在哪里,就困在转型升级上。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再是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人们还没那么挑剔,还停留在基本需求的满足上。如今各行各业的框架虽得以搭建,但大多都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面对社会需求的的升级,企业却无能为力。因此民营企业困在哪里,就困在转型升级上。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与如今的民营企业都困在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难题上,但二者有区别,一者是限制了人民的需求,一者是满足了基本需求,但却不能跟上需求升级的步伐。

企业转型升级到底难在哪里?破解了这个问题,或许企业的发展会迎来又一个春天。还是以最普通的食品行业为例,食品安全已经是整个社会的心病,毒大米、毒牛奶、地沟油,各种靠添加剂堆砌的食品、饮料,我们吃的东西可以说是五毒俱全。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遍布全国的餐饮行业不可谓不兴旺,但又有几个人能保证自己在外就餐吃的不是地沟油?

许多行业都与食品行业一样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改的地步,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行业需要通过升级来突破发展的瓶颈,以满足社会需求。但各个行业整改的步伐却仍是进度缓慢,收效甚微。

人人都知道,要赚钱就得经商,开门就是为了盈利,谁做企业,都是冲着能赚钱才做的。但人们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原因,同质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少,行业发展水平出现了天花板,在这个天花板之下,经营风险越来越来越高。恶性竞争导致从行业从业者到消费者,都是受害者。

企业无法转型升级的原因,一者可能是因为经营者自身的局限性,只知道做生意能挣钱,有的小富则安,只要能赚到钱,什么昧良心的事都敢做。有的则是盲目创业,为做生意而做生意,对转型升级这个大趋势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对转型升级意识的缺乏或者是重视程度不够,以至没有形成好的转型升级的行业风气。为此需要更多树行业新风的榜样出现,且这些榜样还要能赚到钱。例如小崔就是餐饮行业的一个好榜样!崔永元开面馆,肉多面足,价格也不是很贵,人气爆棚,可以说小崔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的餐饮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要树立转型升级的意识,光树立榜样肯定是不够的,引导很重要,引导必须“支持”和“处罚”并用,对积极走转型升级道路的要支持,对顽固不改的要坚决淘汰。

民营企业是我们的自己人,但民营企业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甚至是通过损害人民利益来牟利的投机分子,要坚决淘汰,正如当初的国企改革是一个道理。民营企业必须要通过走转型升级的道路,来做到与发展的相适应。

面对与西方传统贸易国的摩擦,未来我国必然会寻求走上“高端输出”,“低端输入”的道路。物美价廉商品的输入,传统作坊式的企业将不再能满足社会需求,很容易被淘汰,这也是“大众创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大众创业不能停留在传统的道路上,老路是走不通的。

企业无法转型升级的另一个原因可能确实是有心无力,企业要转型,资金、人才、技术样样都不能少,一些小的企业根本无法满足转型升级的需要。

为了适应市场升级,改革或许会从过去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以大改小”重新走上“集中发展”的道路。因为“需求升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集中力量是很难在这条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下去的。

市场走向整合那岂不是与“大众创业”的方向出现了分歧?如今的大众创业面临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不健全,要想“大众创业”百花齐放,就必须要深入探讨创业所需的基本条件,保证创业所需的技术供给、人才供给、资金供给。没有基础支撑的“大众创业”谈不上“万众创新”,只能是空谈,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较为健全,资金供给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难点就在没有完善的“技术供应系统”。进一步完善支持创业的金融体系以及建立健全的“基础技术供应体系”,有利于搞好大众创业的基础。

面临转型升级能力不足,许多行业或许不得不走向整合的道路,但这种整合又是区别于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笨拙的企业模式。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多的像阿里那样的巨无霸公司,这些公司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足够的市场份额以及资源后盾,让其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发扬“工匠精神”,但必须要防止垄断导致其“创新精神”的减退,因为“创新精神”才是满足人们不断变化需求的不竭动力。

这些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构成的公司,应该也是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只不过它更强调按劳分配的原则,公司的利润大部分属于股东,我们的改革方向,应该倾向于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同时,一定范围内限制股东对利润的个人占有,而鼓励其将利润大部分投入再生产当中,进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出更多的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民营企业困在哪里?困在了转型升级意识不强,转型升级能力不足,对转型升级后的效果认识不够等问题上。破除困难,要做的就是探索如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转型升级意识,升级意识与升级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意识能力不可能提升,没有能力,意识往往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还要通过宣传升级典型和榜样,让从业者真正看到升级后的效果图。

民营企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要坚持这条主路,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营企业“困”在哪儿?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词条  哪儿  哪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