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一个重庆人客套说:“你们四川真美?”他立刻会反驳说:“谁是四川人?我是重庆人!”
当你和一个成都人赞叹道:“九宫格火锅真好吃!”他准会不屑的说道:“那也比不上成都火锅!”
也许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方言、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都如此相近的两座城市,但谈到川渝两地的不同点的话,成都人和重庆人都会找出一大堆来。
最近,有关“成都互联网已经落伍了”、“成都已经被重庆赶超”之类的帖子出现在网上,引起了两地人的关注。对于成都人来说,被谁超过都行,但绝不能是重庆!
事实上,两座曾经的兄弟城市之间相爱相杀由来已久,并且由于两地都曾为西南地区老大,彼此间的互相较劲、互不服气,似乎很难平息。
谁是西南老大?
作为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历来都是四川以及西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然而到了清末,由于中西部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的逐渐增多,地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庆,从一个江边小城发展成长江上游水的水运和交通枢纽,逐步繁荣起来。
提到重庆对成都地位的威胁,就要从其开埠之后说起。由于运输和交通的便利,重庆不仅成为新兴工业城市,也迎来了人口暴涨。在1915年,重庆城市人口以51.7万超越成都的45万,成为四川省人口第一大的城市。
不过,重庆第一次当上西南地区老大,还是在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陪都,大量工商企业和学校的相继涌入。重庆在经受战争洗礼的同时,也暂时成为西南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工业是其主要的支柱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在短暂作为中央直辖市之后,1954年,降格为省辖市,地位又一次被成都超越。
之后,成都的定位从“省会、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到省会”到“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而重庆则只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重庆的转机出现在1978年。邓小平视察四川时提出,把重庆从四川的发展计划中分离出来,在国家计划中单列,进行改革试点。这就给了重庆又一次与成都平起平坐的机会。
终于在1997年,重庆正式成为直辖市,意味着重庆再度超越成都。
然而,为了“中心城市”,川渝两地的争夺战,则刚刚开始。
例如,2003年,重庆出台了一份“西三角”(四川、重庆和宜昌地区)经济区规划,重庆将自己称作为“西三角”的中心。
而争锋相对的成都,发布了《上海与成都经济发展战略比较》,将成都与上海并论,明确指出“成都要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
随后,《重庆市“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研究》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重庆(主城)将与成都竞争本区域的核心地位,而重庆(主城)与区域内的其他地区将会以合作为主。”
在如此明显的竞争态势下,两座城市围绕“西南老大”的地位你争我夺,但由于地理位置毗邻、产业结构雷同、市场环境差异不大等因素,可以说难分难解。
之后,两座城市重新确认了自己的定位。成都的定位是西南的中心,而重庆的定位则是重庆(主城)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
大家都是“中心”,难道就皆大欢喜了?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互联网之争
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供给侧改革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也由此成为赋能各行各业的助推剂,全面推动我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2015年12月31日,成都发布《成都市“互联网+”2015—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
同年12月31日,重庆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至此,互联网成为川渝两地的全新战场。
2016年6月,在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建设十大标杆城市榜单》中显示,成都、重庆以黑马的姿态异军突起,挤入全国城市排名前十。其中,排名第六的成都和排名第七的重庆均在“互联网+城市服务”中受到好评,为市民带来便捷的挂号等医疗服务,领先全国。
2018年,在《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中,成都再度位列第六,而重庆排行第九位。该指数参照了各城市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等指标。报告显示,以成都、武汉、重庆等为代表一些中西部城市在数字经济领域脱颖而出,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显现出加速追赶一线城市的势头。
今年年初,企鹅智库以“寻找中国互联网‘第五极’”为主题,发布了新一线城市互联网生态指数报告(2019)。据报告显示,在北上广深之外,成都跻身中国互联网生态的“一线城市”,超越广州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五极”。
其中,在互联网出行、政务民生、互联网基础产业方面,成都均表现出色。这得益于近几年来,BATJ、华为等大批优秀互联网公司以及创业公司纷纷落地成都,互联网就业人数以及注册企业均有迅速增长。除了企业落户外,受到政策动向、人才流动、产业特点等因素影响,成都也正从“休闲之都”转向互联网“创业之都”。
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成都已经领先重庆。而在此期间,国内城市间的竞争也从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川渝亦是如此。
人工智能:全新的战场
2017年7月,国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新高度。此后,国内主要省会和城市都将发展人工智能视作赋能各行各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12月,重庆就启动“人工智能重大主题专项”,未来3年拟实施三个“十百千”计划。
今年3月,重庆发布《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超算、物联网等十二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
紧接着,4月,重庆举办了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
4个月之后的8月23日,重庆就召开了首届智博会,吸引了包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互联网大佬,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巨头纷纷将西南总部或区域中心落户重庆。其势头压倒成都,才有了文章开头,网上热议的“成都被重庆超越”的话题。
与此同时,从2017年以来,成都相继召开了多场以新经济为主题的专题会议,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成都的新经济发展。同时,成都还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
此外,成都先后出台数字经济、流量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和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和扶持独角兽企业成长,并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
2018年9月,四川省发布《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培育30家左右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
2018年6月至今年2月期间,成都连续发布《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以及《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以下简称《专项政策》)等政策文件。
其中,《专项政策》涵盖12条“真金白银”的举措,从加快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将为成都高校院所、企业、机构和行业协会以及创新人才给予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产业贡献度,最高将给予2亿元支持。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顶尖人才的智慧,成都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目前,成都拥有川大、西交、电科、西财以及川农等211重点高校,而重庆仅有重大和西南大学两所211高校。
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成渝两地早已开始了人才争夺战。重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和《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其中,对于调入迁入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资助,其中最高达200万元。
据最新数据显示,通过2017年7月印发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简称“成都人才新政12条”),落户成都的青年大学生以每天超过500人的速度在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突破30万人。
如今,“蓉漂”也成为一个全新的热门词汇,诱人的人才引进制度和优越的生活环境,让成都迅速成为西部人才聚集地。搜狗CEO王小川、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极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钟波等创业者都来自成都,而著名的华人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也在成都长大后,才前往美国深造。
目前,科大讯飞、陌陌、聚美优品、货车帮、锤子科技创业公司纷纷入驻成都,同时像极米、果小美、迅游、百词斩、Tap4fun等这样的成都本土科技创业公司也在不断涌现。
重庆这边,也有华龙网、猪八戒网、易极付、购物狂、小雨点网贷等互联网企业“脱颖而出”。同时,机器视觉“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就是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孵化的AI独角兽。
谁是西南AI第一城?
有人说,成都像上海。成都人懂得生活,会享受。而重庆则像深圳,骨子里有一股开拓精神,重庆人的性格就像火锅,风风火火,豪爽耿直。
因此,与上海相似的是,成都凭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数据量和应用场景上已经占有优势。同时,结合企业、高校、人才、机构等整条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协同优势,成都也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传统行业亟待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降本增效,尤其传统工业首当其冲。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成为助推包括工业在内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目前,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都举起“产业互联网”的大旗,对于重庆来说,也是绝佳的机遇,有利于通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实现技术落地。
综上所述,成渝两地政府都将人工智能视作未来发展方向,并从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同时,成都和重庆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成都在应用场景、数据和人才储备上占有。而重庆则在政策地位、产业基础以及布局等方面占据主动。
而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内陆城市,成都和重庆相比沿海地区来说,在经济、人才、资源等各方面均处于劣势。但是,川渝两地恰恰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势必从竞争走向合作,借助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引擎,共同推动成渝经济圈乃至西南地区的快速发展。